孩子要去表演,還要帶上爸媽,我實在是沒有編劇天賦啊!好不容易寫了一個,主題是父母沒時間陪孩子的問題,有誰幫忙看看!

導語:智能手機——21世紀最偉大的通訊工具,曾幾何時它最大限度的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加了人們的通信頻率。而如今它卻成為了人們生活、交際中最大的屏障,對手機的依賴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逐漸疏遠,降低了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增加了孩子的厭學心理,過度的麻醉功能使其成為了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毒品。 下面這組家庭,就是深受其害的家庭。自從痴迷上了手機,他們總認為找到了自己的桃花源,不惜餘力的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手機上,然而他們卻不曾發現彼此之間的情感正在漸漸疏遠,美好的時光也在不知不覺中飛速流逝,而他們曾經建起的桃花源卻也成為了一座座鴻溝縱橫的孤獨島。

第一幕 晚飯後

晚飯後,爸爸媽媽正坐在沙發上玩手機,爸爸看著搞笑視頻嘻嘻哈哈笑個不停,說著真好玩,媽媽在悶不做聲的玩著手機遊戲,兒子在一旁打著沙袋。此時 孩子走向舞台中間

孩子(高高興興的):爸媽,今天老師說馬上就要去青島打比賽了,讓我們回到家加緊練習。你們看看我練的怎麼樣。

爸爸媽媽充耳不聞,一個在投入的玩著遊戲,一個在痴迷的看著搞笑視頻。

爸爸(作瘋癲樣,笑得前仰後合):哈哈哈 哈哈哈,笑死我啦!

孩子走向爸爸:爸爸,你就陪我練一會吧 爸爸:寶貝,爸爸上了一天的班好累啊,去找媽媽陪你練。(爸爸並沒有抬起頭)

孩子(邊走邊說):哼,你是一個壞爸爸,我再也不想理你啦! 爸爸(在孩子說的同時):哈哈哈,太傻了吧

孩子走向媽媽 媽媽:哎呀,又死啦,真是氣死人啦 孩子(孩子撒嬌的說):媽~媽,爸爸他不理我,你陪我練一會嘛。

媽媽:寶貝,媽媽今天幹了一天家務,好辛苦啊!乖啊,你自己先去練,等一下媽媽再去陪你哦! 父母依然把自己投入到手機當中

孩子(大聲說出來):爸爸媽媽,你們能不能陪陪我。 父母齊放下手機 ,看向孩子。

孩子 :你們知道嗎?我是多麼的想成為你們的手機啊!因為只有成為你們的手機我才可以時時刻刻被你們捧在手心裡了,因為只有成為你們的手機我才可以時時刻刻陪你們說話聊天。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沒有你們的陪伴我是多麼的孤獨啊,我真的好羨慕你們的手機啦!爸媽,如果你們真的還愛我,就請你們陪陪我吧。

爸媽:寶貝,對不起,爸爸(媽媽)錯啦。 爸爸:爸爸不應該為了玩手機而忽略了你的學習。

媽媽:媽媽也不應該為了玩遊戲而忽略了你的成長。

爸媽:寶貝,爸爸媽媽一定痛改前非(深刻檢討,改正錯誤)努力變成一個稱職的好父母,你能原諒爸爸媽媽嗎?

孩子:知錯能改,你們仍然是我的好爸爸好媽媽。 爸媽 :來,寶貝,爸爸媽媽陪你練習吧!

此時,音樂起,孩子開始表演,爸爸配合

獨白: 第二段音樂前,爸爸:下面有請 001號選手,顧宇軒小朋友上場表演小洪拳。

第二段音樂起,孩子開始表演 ,爸爸站在一邊觀看 獨白 孩子表演完,

爸爸:下面宣布比賽結果,恭喜顧宇軒小朋友獲得了武術套路比賽兒童組冠軍 。

獨白繼續:由於孩子的刻苦訓練和家長的積極配合,顧宇軒小朋友在青島武術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朋友們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放下手中的手機,陪一陪我們孤獨的孩子吧,不要為了一時的愉悅,而留下一生的遺憾。


你的開場呢。事情的起源沒有代入故事。比如說,故事的一開場是孩子把手機藏了?還是別的,要有一定的矛盾。然後看人物在這種困境下如何解決。


先拋掉你要寫一個劇本的概念吧,這件事在你的家裡模擬討論一下,你會發現你目前的台詞說的」不是人話「,生活中沒有人這麼和家人說話。

家庭劇這個類型就要求場景台詞人物要非常真實,就像誰截取了你生活中的一個片段一樣。意味著人物有前史、即使是短劇,也有簡單的所信所求所行,以及和他人的矛盾衝突。這都是後話了,首先練習一下」接地氣「。

加油


坦率地說,這個創作的基礎還是挺不錯的——主題鮮明,有事件有衝突,人物設定也比較具體,還有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台詞,比如「我是多麼的想成為你們的手機啊!因為只有成為你們的手機我才可以時時刻刻被你們捧在手心裡了,因為只有成為你們的手機我才可以時時刻刻陪你們說話聊天。」——不僅說出了孩子的心聲,還挺有詩意。

下面來說說問題和修改意見:

1、一般劇本創作沒有類似你創作中的「導語」部分,我知道你想在把你的創作主題明確地告訴觀眾,不過如果一齣戲看完了,觀眾還要通過編劇或導演大量的解釋說明,才能理解和體會劇本的主題思想,那麼很可能是在創作者在創作初期自己就沒有想明白。或者是出現了,「文不對題」的情況。當然了,那些故意或者無所謂觀眾是不是看不懂的創作者,不在我們討論之列。

2、編劇想說的話,是通過描寫一個或多個人物來傳達的,但是不要讓人物替編劇說話。這兩者是有區別的。編劇之所以選擇創造這個角色而不是那個角色,選擇採用這個矛盾衝突而不是那個矛盾衝突,是因為這些內容組合在一起,可以把編劇最終要告訴人們的思想傳遞出來。但是,角色有屬於自己的邏輯體系和語言體系,如果太急於表達編劇的觀點,替編劇發聲,那麼就失去了人物本身的可信性,劇本也就變成了論文。所以,你的角色創造還是要基於你日常比較熟悉的家庭關係和家庭對話入手。我相信,即便是你的家庭和你所描述的情形大相徑庭,你也一定有因為工作忙或者想透口氣,而關注手機卻忽略孩子感受的時刻——這些時刻就是你創作的基本素材。

3、矛盾的產生沒有什麼大問題,問題主要出在矛盾的解決方式上——孩子一聲吼,父母抖三抖。這麼簡單粗暴的方式居然就把問題解決了?你的「想當然」很可能無法得到觀眾的認同。因為就他們的經驗來說,手機引發的類似問題雖然很常見,但卻很少能輕易從根本解決,至少不容易通過「吵一架"的方式來處理。而且看起來似乎你是站在孩子的視角說話,其實你是在」幫孩子教訓大人「,從成人觀眾的角度來說,體驗感未必佳。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是相互作用的。既然這個孩子能說出這麼睿智的語言,那麼我覺得他處理問題的方式,應該也可以很聰明。比如,既然爸爸媽媽玩手機的理由是因為」累「,那麼何不讓孩子設法去做出一些可以讓父母緩解疲勞的事情——給爸爸揉揉肩啊,給媽媽到一盆洗腳水之類的。劇中的父母若是會因」自己還不如孩子懂事「而覺得羞愧,那麼為人父母的其他觀眾也許亦能感同身受。


寫的挺好的,中間可以製造一個衝突,比如孩子不是大聲抱怨,而是打開電視機把聲音放得很大,爸爸或者媽媽叫孩子關電視,孩子就不關,於是爸爸大聲呵斥,孩子大聲頂撞,媽媽勸孩子,孩子不聽,爸爸要打孩子,這個時候再讓孩子充滿委屈地說出剛才那番話,於是爸爸舉起的手放下來了,媽媽心疼地抱著孩子,安靜一會再進入下半段。


家庭劇本個人覺得立意優先吧!

你想要再現一個什麼場景?一個什麼問題。比如疫情期間陪娃學習,從出現困難,到克服困難,到其樂融融等等,都是身邊真實案例過得,你會比較好寫吧!


有些平了,可以寫父母假意答應孩子,但是又找各種借口玩手機,孩子最後通過手機和父母對話,讓父母換位思考,總之要有點波折和戲劇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