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真是一個很難說的清楚的問題。

電影一直被稱之為第六藝術,卻是有缺憾的藝術。

當然,評價標準也是個問題,首先撇開票房來評價的話,有一點要說的是,票房高不一定就是好電影,好電影不一定票房高。

一部爛片怪誰?肯定以及只能怪的就是導演,不要說什麼被資方強*的問題。如果碰到一個爛劇本,你可以拒絕啊。

當然,導演要吃飯,為吃飯去拍的片呢,就不要說什麼了,乾的是行活吧,算不得作品。

正常情況來看,在中國電影導演是比編劇有更多的話語權的,很多時候是導演中心制,從前期到後期製作創作製作上都是導演說了算,片子做爛,導演基本上要負全責的,很多沒有編劇能力的導演只是把責任推到了編劇身上。

對於電影而已,好劇本是首先的,一劇之本。這裡面牽扯到編劇的問題,很多人以為會敲鍵盤認識漢字就能當編劇,有點令人費解。

編劇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知識面是基礎,還需要人生閱歷和感悟思考等,戲劇性的理解和戲劇結構技巧的掌握上很多人是缺失的,僅僅靠所謂的腦洞來支撐,是不足的。

從創意到策劃編劇,這是一個很複雜而又煎熬的過程。

對於一個編劇來說,命題作文也就是所謂的委託創作,什麼意思呢?就是製片人有個想法,然後找編劇來寫,實際上來說,單純一個創意點是沒有價值的,有價值的是故事。創意不是故事。這個挺不地道的,是中國的特色,無非就是製片人想坑編劇費吧。

拋開命題作文,就談原創劇本。《紅高粱》是莫言的中篇小說改編的,《霸王別姬》也是。這兩部算是中國電影史上的扛鼎之作,尤其霸王別姬那是中國電影史的高峰豐碑,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點來說,不服不行。

真正有名的電影編劇是蘆葦,那是真正的大師,西影廠跑腿出身,他是真正了解電影製作流程的,而非那種上個戲文專業出來的學院派。理論大於能力,沒啥卵用。

說到這個,提個建議,編劇要學習了解電影製作的技術和藝術本身,比如視聽語言得學,戲劇理論要了解,表演要了解,這些個是真的有用的,對於電影劇本創作是有大幫助的。

拍戲做分鏡頭的時候,我習慣性拿個秒錶來計算時間,這樣後續拍攝的時候心裡就有譜。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噴我,說編劇老被強J,這個問題我覺得吧,不能一概而論。誰都知道好劇本難找,好編劇不缺活。

至於劇本調整,導演會想著怎麼拍,製片人想著省錢和市場,這點無可厚非。畢竟電影是藝術,也是商品。

溝通交流很重要,尤其編劇,必須擅長溝通,和導演和製片。

前提是,有一個好劇本的情況下,戲被拍爛了,這個有兩個可能原因。

一個方面是導演不行,給錢就幹活,水平很爛,這個沒啥說的,爛導演只會糟蹋好劇本的。

現在導演好像都被說爛了,什麼人都能幹,反正是參差不齊。好導演畢竟少。

我個人覺得,藝術這個東西真的好忽悠前面,但不好忽悠後面。忽悠了開頭,卻解決不了結尾。

怎麼說呢?

很多導演會忽悠錢,這也是本事吧,但卻心思都花在這上面。人家投資了一千萬,他各種吃,最後只花了一百萬拍攝製作,有能力和藝術水平的還好,爛貨一個的,基本上就是忽悠完了拉倒。再好的劇本,爛導演,傻演員,再加上時間短,沒辦法,肯定廢了。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不專業的投資人和製片人干涉過多。我也經歷過這事。

一個投資人,福建那邊的一個暴發戶,據說是某上市公司的副總,吃喝嫖賭抽,投錢的唯一目的就是睡女人和吃回扣,基本上都活在下半身了。泡妞這個事吧,按說和我無關,你牛掰你愛泡誰泡誰,關我屁事。吃回扣的事情,說白了,拿上市公司的錢投,先回一半給他個人,還得寫個對賭協議,關鍵人家還要讓我把定演員的權力給他,純扯淡了,那就拒絕了就是。說白了,讓老子當老鴇,那不行。

一件事就能看出來,投資人對一部電影的影響很大,我自己的片子,朋友投的錢,控制權還好,可很多時候導演都是去幹活的,拿片酬的,控制權在資方那邊。這裡面就很多道道了。

所以,片子爛,投資人也有很大的因素在裡面。尤其現在都是以搞p2p的互聯網金融投資影視為主,都是忽悠小老百姓的錢投影視,說白了和導演沒啥關係,一個億的投資,給導演拍戲的錢能給三千萬都是好的。

甚至五百萬的項目能吹三個億的盤子,都是忽悠老百姓的,還有就是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的,人家壓根看不上電影票房。說白了,就是要用明星,目的就是忽悠小股民。

你想想,都心知肚明的事兒,導演能幹嘛?演員會認真嗎?就是走過場,拍出來拉倒,愛看不看。

還有一種就是製片人找個劇本忽悠投資之後,再找導演,基本上也是以忽悠錢為主的。在中國,影視都是小作坊作業,甭管多大的公司,基本上都是靠忽悠為主。

馮小剛說中國真正能拍電影的專業劇組最多七個半,大多數都是混圈子的。

製片人要吃錢,所以七大姑八大姨全給你弄組裡,導演敢說啥?據說有個電影,製片人導演自己干,演員劇組人員全是親戚,連酒店也是住自己開的,最後拍出來拉倒,上不上映無所謂,反正錢忽悠到手。一部電影五千萬投資,基本上就是玩出來的。

就這麼回事吧。

說白了,電影是一個系統工程,木桶理論非常適用。

說實話不好,希望大家不要噴我。


導演!

挑選劇本是導演的基本功。劇本不好,導演可以不用。正常情況下導演是有這個基本權利的。如果,因為某些原因,導演不得不拍這個他認為不夠好的劇本,那在他接受的同時還是有權利要求,修改劇本。

之前在其他問題下說過,一個故事立意甚至同一個大綱同一場戲,在不同編劇手裡寫出來都會不一樣,導演也是如此。同一個劇本,在不同導演手裡,最終成片也會不一樣。

不同的導演,風格、藝術水準、商業考量等等方面,都會不一樣,那拍出來的東西肯定也就不一樣。

比如《功夫》,其實是個很簡單的故事,同樣的劇本如果換個導演,就不一定會有現在的效果了。從演員的選擇、場景的設定、節奏的掌握、鏡頭的調度、特效的使用、或明或暗的寓意表現等等方面,試想一下,單獨有哪個方面如果不到位,那影片效果就大相徑庭了。

如果這些說法你覺得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再給你說個典型的例子。前幾年中韓電影合作計劃的一本兩拍,就是同一個劇本,中國拍一個,韓國拍一個。而最典型的案例就是19年韓國的《極限職業》(某瓣7.8)和18年我們的《龍蝦刑警》(某瓣4.9)。

一個案例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或者你可以在去搜搜看那些翻拍片就會更加了解了。

當然有的翻拍片只是借用了原片的故事外殼,對劇本進行了大調整,一方面是為了符合本土特色和價值觀,另一方面也是導演的水準。比如,美版的《無間道》。說實話,看了之後我還是覺得原版好,可人家就是拿了奧斯卡。原版連入圍都沒有,而幾年翻版的拿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改編四個獎項。這兩部影片,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原版更好些,他其中的很多東西,是只有我們中國人才能懂得的,那麼自然,西方人get不到,同樣的道理,翻版的符合西方審美和文化,很多東西是西方人才懂得,所以很多地方我們也同樣get不到。


電影是通力合作的產物,但是導演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好的劇本可以提供一個好的敘事框架,和充滿讀解性的台詞,所以有個好的劇本,只要不亂拍,拍攝基本成功一半

但是劇本是半成品,觀眾看到的是電影。

電影是視聽語言,演員怎麼演,攝影怎麼拍,最終的判斷權力還是由導演把握,最終剪輯也是由導演把握

所以電影最終呈現的效果導演佔了決定性的比重

總得來說,導演比較重要


劇本和導演相輔相成。

但是很遺憾,實際操作來說是劇本。導演不能化腐朽為神奇。一個屎一樣的劇本大導也拍不好。導演是一個手藝活,總體把控影片氣質。

首先你要理解,一樓完全不對。劇本除非自編自導,劇本是製片方選的,導演也是製片僱傭的。多大盤子多大導。劇本不行,多大導都白瞎。要是楞說形式主義電影也算好電影,那有點偏題,其實形式主義電影還是美術雞腿多。

第二,牛逼劇本會吸引到大導。除非自編自導,要知道劇本比導演進入項目在前。

細節不想答太多,很累。總體邏輯是,好導演只能把一般的劇本拍的還不錯但是無法達到牛逼。但是牛逼的劇本,除非是不成熟的導演,只要選擇個人風格契合的成熟導演,不會拍太差,甚至更容易達到牛逼。

電影好壞取決的方面極其複雜。

總體有兩大方面 電影背身因素 和電影外界因素。

1 電影本身因素。本身因素太複雜,你自己看看書比較合理,簡而言之,就是藝術性強,敘事完整,引發共鳴。判斷強的點 導表攝錄美和後期製作 以及配樂水平是相輔相成的,差了哪個都不行。相信我,大導成大導前找到的人也是年青人里的苗子,不存在一個很強其他短板的情況。多數上述工口的水平都會在一個基本水平。

2.電影外 社會氛圍 社會文化 地域風俗等。最簡單的例子,北京人愛看《老炮》,外地人覺得莫名其妙,這個就和電影本身質量關係不大。

3.聲音非常重要。牛x電影會有撐得起來的配樂。

熟悉各個工口,對電影理解更加專業化。


電影的好壞八成取決於導演,電視劇的好壞八成取決於編劇。

電影的體量決定不可能講太複雜的故事,所以在編劇確定基本故事框架之後,考驗的就是導演的鏡頭敘事能力和結構能力,當然有一定美學表達就更好。

如今觀眾有一個誤區,就是希望在電影里看到更加複雜的故事,這其實並不好,有的時候電影故事簡單點沒啥問題,把情緒表達夠了,就行!

當然,最後說一句,電影的好壞雖然跟劇本編劇關係不那麼大!但是假如從一開始就是個索然無味的故事,也就是只有五十分的故事,就算導演發揮到一百五十分,這個電影最終也只有六七十分!所以任何電影最終還是編劇和導演聯合共同的功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