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才有空切換成更親民的簡體字,請見諒,以下是問題的主要內容:

----------------------------------------------------------------

第一次到知乎發問題,請各位多多指教。

每當提及殲20的"升力體邊條翼鴨式布局"時,軍迷們總是來一句:由於發動機不足/不行/不給力……等等,到底是因為大家(包括611所及中航發)都對WS-15能否達到甚至超越F-119的水平缺乏底氣?還是認為現在的氣動外型是為了配合AL-31F/WS-10的,一旦上了WS-15便能夠把氣動設計修改得簡單一些?

@龍龑之 @EnterpriseH @大鵬人文 @剪水鸌 @熊davidxtb @辰兆 @schwer @軍用橙子 @飛奔吧大鼠 @Snapdragon @nolan @余鵬 @幻影長弓 @司馬礿 @戰地聖騎士 @KOP115OF


讀完這篇論文你就會發現所謂的「動力不夠氣動來湊」純屬扯淡


瀉藥。

這應該算是一個很著名的謠言了,也就是發動機不足,氣動來補。要知道殲20開始設計的時間相當早,早到了什麼時候呢?2004年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殲20的早期的風洞模型,那個時候的風洞模型就已經是鴨式布局了,而2004年的時候有渦扇15嗎?那個時候連渦扇10都還在試驗階段,一堆的毛病,遠遠達不到可用的程度,渦扇15在那個時候根本就是沒影子的事,而研製一型飛機,發動機是早就確定好的了,要不然會嚴重影響整體的設計工作。殲20一開始就是確定使用太行發動機的,渦扇15隻是長期來看的目標發動機,所以並不存在那個謠言,再說其他答主已經給出了論文作為參考,可以駁斥那些說法。

再說太行的涵道比要比渦扇15的大得多,已知的一些消息,渦扇15是類似於F-119的小涵道比發動機,可以改進的潛力非常小,靈活性比太行有一定的差距。現在使用的太行發動機已經可以滿足殲20的使用需求,加力推力超過14噸,供電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作為一開始就使用太行的殲20,其氣動設計早已確定,和發動機的關係不大,即使最後用上了渦扇15,也不會改變氣動設計。


一種簡單的思維供參考

當你的發動機客觀上趕不上對手的時候,當對手採用的氣動設計客觀上比你更熟練更優秀時,你越模仿對手,就越不可能超越對手

你只能另闢蹊徑


釣魚涉密謹慎回答!

下次來釣魚記得切簡體字。


我相信是這樣的。

工程上有一條經典鐵律:在滿足性能指標前提下,儘可能用最簡單的設計。

J20上這些複雜且激進的設計明明白白告訴我們:成飛工程師們為了達到設計指標真的儘力了。


不是。原計劃新發動機配新機首飛


下面作個修正,找到了原資料

早期幾架試飛機原計劃還是ws10,但是可以看到15預期進度和20並沒差多少。然而611和132的努力下,20的推進顯得太快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