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说。。

从色影无忌上看,松下的全幅还是属于小众产品。

相机销售是很依赖顾客的品牌粘性的,而且奇怪的是粘性巨大的品牌是尼康,而不是佳能,这可能和单反时期尼康镜头大多数是螺丝刀对焦的D头和非全尺寸马达的G头,让他们无法换门有关吧。

佳能和索尼在知乎无忌掐的死去活来,但是实际上最早转索尼的那部分人是佳能用户,是一些被索粉讥笑的老法师,他们到了抡不动单反的年纪而且手上有一堆需要转接的手动头,从nex时代就很热忱的双休了。而且EF镜头又具备万能插的功能。所以索尼的用户群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佳能的

说回松下,L口的马莱松体系本应该是具备高中低三档选择,但是松下先走的是高端路线,S1R直接是和徕卡对接的,但是本身又没有奢侈品的属性。让4/3系统的松下用家对松下失望,以前的厚道的松下变的高攀不起了。而其他的用户的镜头又没办法转接,由于镜头不具备DFD对焦的功能,对焦奇慢。在手机横行的现在培养新用户的难度巨大。

还有DFD对焦也许决定松下生死。不过利好是4/3的G9可以打鸟,那么全幅在新的运算晶元和演算法的提高是不是有可能超越相位对焦变成先进的对焦方式,这个对松下举足轻重。

都说松下的机器厚道,这也许不是好兆头,美能达就是厚道死的


上周日(9月13号)去参加了深圳这边松下官方的s5新品体验会。松下和经销商组织了大概能容下四五十人的场地,请了讲师,宣传了一周,然后到场的一共5个人。最后ppt也没放,就直接几个人围一圈轮流把玩s5和s1了,原定3小时的活动,2小时不到草草结束,讲师很开心 。

所以不管目前网上对于s5热度显得有多高,到了现实,哪怕是让爱好者花2,3小时时间集中去了解一下新机器,也依然是困难的,更惶论发掘其中的潜在消费者。松下的品牌建设任重道远啊。对了,作为对比,同一个经销商在同一个场地举办的佳能新机活动,就在前一天,我甚至提前一周也没报上名!

上一个被自己市场部搞死的相机品牌是奥巴,正好是松下43阵地的战友。希望松下从难兄难弟的尸体上学到点啥吧,避免重蹈覆辙。

以及,要么至少把dfd开放给适马这样的盟友,要么赶紧上pdaf或者是传说中的tof吧!!!


那个时代过去了。相机已经回归了专业工具的属性。职业摄影师的镜头储备都很多,往后的升级更多以镜头卡口选择机身。


不看好松下在图片市场的发展。

相机市场现在都在搞差异化竞争,松下全画幅机型和它的m43系统一样都是特化视频型,这些产品的定位都是非常清晰的:主打视频、顺带拍照。最新发布的S5至少现在从给出的参数上,基本做到了在2万以下的市场中视频能力无出其右,甚至现在佳能的r5,要拍视频的玩家都觉得没有松下的S5好(如果S5没有因为机身缩小导致散热问题,单说视频能力,那就是完爆了)。

如果说回单纯的摄影,松下的对焦系统只能说没落下,也够用,然而摄影有刚需的人来说还是不够有吸引力的。

这样的情况下,你说松下会在视频市场中更进一步我觉得非常有可能,你说它会抢占图片市场,没可能。


现在看起来还不好说,整个市场本来就是僧多粥少。

在全幅机器里边,目前松下是立足于视频机这个点,站稳脚跟了以后和马拉松一起把机器和镜头群搞起来了以后,在静态影像这块发展发展也是有可能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