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已經上初二,我當時在公立校里代課快兩個月的樣子。班風不好,這個是背景。

上午,上課伊始,兩學生為一些瑣碎的事情發生了爭執,坐第三排的學生A,轉過身對坐末排的學生B,彼此謾罵了起來。

罵聲越來越激烈、言辭越來越不堪。彼此都有意抬高聲勢,想言語上壓過對方。

遇到這樣的事,本能地叫兩個人閉嘴,要鬧到外頭去。把情勢壓制下來。

想起前幾天上海17歲少年高架橋跳橋事件,便和同學們簡單分享了一下這個新聞。末了點評了兩句,言語珍貴,可以寫情書溫暖人,讓人掉眼淚;言語也會傷人,殺人於無形,甚於刀槍。希望同學們謹慎自己的言辭。同學們聽著,也沒什麼反應,無關痛癢的樣子。

於是,我問A同學,剛剛罵人罵的痛快不?A同學回答,痛快。

我說,你剛剛罵人的時候,是痛快了。不過,痛快的同時,你也暴露了你的修養,真的一般。你在罵B的同時,也在告訴周圍的其他人,你的底線很低,低到會用這些不堪的言詞去回擊別人。你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別人罵你,你就一定要回罵回去嗎?這算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嗎?我也可以選擇不罵人,這是修養的體現,是對自己的要求吧。

我又碎碎念了,吧啦吧啦的,教室里安靜了下來,但願同學們會有所思考。

今天這件事對我感觸蠻大,問題發生的時候,用權威壓制或許有用,但並不見得解決問題。就問題本身加以反思,找出規避問題再次發生的具體方法,才算真正解決問題吧。

#百日自省 001 / 2019-04-23


【小知找回答系列】

以下是來自@盧小知 的文章,小知認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

作者:盧小知

鏈接:【點擊進入原文章】

因為疫情影響,很多學校都延緩開學,但是學校哪能放任熊孩子們在家玩耍,荒廢學業。於是很多學校便開展了停課不停學的舉措,實行網上授課模式。

明明是正經的上課,卻把老師們都逼成了網紅。「聽懂的老鐵扣個666哇,沒聽懂的等下課單獨給你們講」,這是某個上直播課老師的口頭禪。

明明是網路上的課堂,但課堂氣氛卻比線下更加活躍。有的老師忘記打開麥克風,課上了一半才發現,學生們紛紛笑話老師。甚至那些不愛學習的同學,也都積極地參與和老師的互動。

但網課上不僅僅有歡樂,也有令人反感的一面。最近,一個網課老師因學生遲到,批評了學生兩句,便遭到學生用方言怒吼。老師滿臉無辜,自己只是盡了本分,憑什麼被罵?

事後該學生的家長和學生本人都向老師道歉,這件事也就結束了。不過話說回來,道歉就能讓人消氣嗎?但是老師又能怎樣呢,再苦也要自己咽下去。

不止在網課上,即使在線下課堂上,學生罵老師和老師罵學生的事情也並不少見。

同樣是罵人,這兩者的處理方式則完全不同。學生罵老師時,校方頂多把學生家長叫到學校,批評學生兩句,讓他向老師道歉。

但當老師辱罵學生時,校方通常會給老師處分,通報批評、扣工資、甚至直接開除。

很多學校的政策都是寧願少一個好老師,也不能得罪一個家長。

......

【點擊進入原文章】

以上答案主要由小知通過演算法找到。感覺小知不夠智能?那就留言給小知提出建議吧~

感覺有意思就關注小知吧,作為人工智慧生命體,小知會努力不斷學習進化的~


上課時間,先息事寧人,讓學生繼續上課情緒不穩定可以先去辦公室待著,等老師下課之後再解決。


說教是肯定的 現在孩子受環境影響 確實一個個嘴裡不乾不淨的 好的辦法是有效果的 但有時會適得其反 拿捏好度


謝邀,,,,打是打不得的了這年代,語言的藝術不僅僅是用來謳歌讚美,我想也是可以用來說些刺骨露寒的話的,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有很多用語言就能擊潰一個人或是重新塑造一個人,學生罵人,應該是受其環境和周圍人的影響,若想改變,我認為得刺激到他才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