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來說——是哪一個點讓你覺得很喜歡哲學,很想去努力探索

想了解一下各位前輩的感受,也希望可以糾正一下我錯誤的想法,從而增加對哲學系的認識

題主准高三,文科生,最近一直在了解專業。我對哲學專業並不是非常深情(深情並不常見),但是有一點興趣。主要是因為它可以兼具我有點喜歡的自然科學,心理,藝術(美學),社會學(有點探索的感覺)......加上我邏輯還不錯,挺喜歡思考,很喜歡自由學習,不畏懼抽象理論(如果我認為有用),所以挺有好感的。探索、思考,未知,有一種學無止境的感覺(暫時並不害怕)。

但是我覺得自己比較感性,感性背後也有一點思考,就是感受與邏輯並存的感覺,但不太能以理性為主、時刻運用邏輯,因而我覺得哲學可能不太適合我,我這種對感受的敏銳不能發揮出來,會有一點壓抑。這是我比較擔心的

可是我挺喜歡這種深度的,我覺得哲學系可以給我。這應該去愛是我喜歡文科、文學,並且希望在大學學習的。(超級喜歡有思考的老師啊啊啊)

啊,關因於就業、長期研究過於艱辛、薪酬不行勸退,我還是可以,暫時我並不是很關注這些,比起這個我更希望自己可以學會生活,提高修養。(並不是冒犯,只是陳述自己的情況)

謝謝你的回答

祝君安


謝不邀

哲學碩士在讀

我和小哲的第一次邂逅

是在小學暑假,我們一家三口去逛街,超市大甩賣,線裝古籍三塊錢一本,我特別開心的買了一套

我以為我會熟讀四書五經,滿腹經綸出口成章,就像我小時候的偶像紀曉嵐一樣

然鵝,我發現這些書里的字長得好怪,我本來就不怎麼認識,連在一起更不認識了

但是有個叫老子的老傢伙,他和別人不一樣

他的書最薄,字最簡單,念起來還像繞口令

喲喲喲,道可道非常道,煎餅果子來一套~

正好,暑假要做讀書筆記,抄書,只看字數不看內容,老子上善若水,寫書的時候都考慮了千年以後的學生狗了

我抄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我抄

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

我抄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

發現秘訣所在了嗎?

道德經字筆畫少,標點符號多

嘿,你說我機智不機智

一個暑假把道德經抄了一遍

感覺這本順口溜和吃葡萄皮不一樣啊

我就琢磨啊

這個道是什麼呢?

於是就踏上了追尋自然之道的路。

現在學馬哲,還是很佩服老子的思想的,尤其是道法自然陰陽變換。

我和你不一樣一直是理科生,很理性,感性思維很弱的那種。

高考想過報哲學,但是在我們當時小縣城理科班那種氛圍下,所有人都是報的理工科專業,我自己的一點想法就在氛圍中被淹沒了。

後來上大學、工作,我也沒有停止自學哲學。有機會,就考了哲學的研究生。

我感覺哲學邏輯性還是挺強的,畢達哥拉斯、笛卡爾、牛頓、萊布尼茨都是很牛批的哲學家和物理學家數學家啥的。

說實話,可能因為我沒怎麼學過文科,我感覺哲學和我們在學校學的文科關係不大。。。。

你喜歡就去報考吧,也沒啥適合不適合的,我一半路出家的都能自學考上研究生,想學都能學好的。

個人前途命運啥的,等你學的深了,也就不會太在乎了,已然有了頭頂的月亮,腳下的六便士也不是那麼重要。

————?————

我的最新創作,關於一個真正的硬漢的故事

胖川兒:你見過生活中的硬漢是什麼樣的??

www.zhihu.com圖標


我先說清楚,這是給題主看的關於我的經歷與感受,可能最貼合我所理解的題意,其他路人可以不喜歡,也可以喜歡,我都接受,也能理解。但人身攻擊,有夠噁心。

這個問題問得我一時真的是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了吶......不過總而言之,謝邀,先對題主所憂慮和思考的事情做一些僅能表達我個人看法的回答吧。

我本人其實在高考的志願填報環節來臨前對哲學、哲學專業甚至是與哲學相關的一切內容是了解地非常少的,可能唯一能稱得上了解的「哲學」不過就是高中政治老師的言傳身教,說到底這位老師給我帶來的觸動真的是很大,畢竟某種意義上,她在自己專長的高中政治必修四的授課之中,向我們傳達了許多關於哲學史的探索與啟蒙,也正是因為這位老師,我第一次開始了解了一個詞,就是哲學,Philosophia——帶給人以探索智慧的動力,但永遠不讓人接觸到最真實的智慧。

在那之前,我最喜歡的學科是歷史,但說實話也不是那種由衷的「喜愛」和「嚮往」,我並沒有對這樣的諸如此類的種種學科有明確的喜愛之情,只不過是因為初高中以來歷史成績,或者說是文綜三科的成績在學校里表現比較突出,令老師期待罷了,但這無論如何去看,都是在一個很狹小的環境內「矮子裡面拔將軍」帶給我的一絲絲慰藉了,畢竟一直以來我並不是一個實打實的「好學生」......如果用比較嚴謹的說法來說,我並不是一個實打實的「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符合教學目標和最終目的的學生」。所以在這種環境裡面我並沒有感覺學什麼很快樂,沒什麼大的興趣,感覺能把學業讀完就是完成任務了,應該是如此,我一直堅持著要去讀歷史專業,因為它更容易讓我完成任務。然而高考那天真的是像鬧笑話一樣,我是頂著祖傳胃潰瘍+高三一年勞累所確診的腦血管痙攣+牙齒神經痛+過敏性鼻炎四重痛苦上的考場,四科,語文、數學、文綜、英語都是如此,我硬撐著考了下來,並且還在這種情況下都搶到了全考點第一個走出大門的人......聽起來很酷?才考了530分,我是黑龍江的考生,2019級。這種分數只能擦一個一本的邊緣,歷史專業?這分數讀歷史嗎?算了。所以我放棄了,可見這並不是一直以來我堅持的興趣專業,無非就是讓我有一點優越感可以刷的工具呀。雖然現在來看,這證明過程看著很沒有道理,也沒有邏輯,但在那時的我頭腦中無非是最真實的感受,考不好就是考不好,絕對不能怨恨自己的過去了,該說再見就再見。

我對任何被劃定好的學科都沒有足夠的興趣,正是因為這一點稍顯矯情的原因,加上我曾經那個在哲學系讀過書的政治老師長時間以來帶給我的啟蒙,我最終選擇了哲學專業,並沒有和家裡人商量,就直接在我的志願表上,填上了這麼一個學校和專業,也正是我現在的容身之所,黑龍江大學哲學系。然後一年就過來了,我現在依舊在這條自己選擇的路上走著,家裡人也並沒有反對我的決定,同學和老師們似乎還在看好我,雖然我還有一點不踏實的感覺罷了......我也不清楚能不能做好,不清楚會不會像曾經對歷史那樣,在未來隨口就拋棄了哲學,更不清楚未來的就業和生活如何,畢竟這行就業難度是真的存在的,而我的家庭並不擁有能允許我做到不用擔憂經濟狀況的可能。所以未來是什麼個樣子我也不清楚了,我只能一點點走咯,相信題主如果和我這種心境差不多的話,未來可能也會遇到類似的考量——我是說,如果題主和我一樣,一是對哲學並不非常深情,二是自認為過於感性但又不是沒有邏輯,而邏輯的思考很難說是什麼水準,三是認為一定能夠在哲學這樣的學科中學習到包羅萬象的智慧的話。沒錯,我就是這麼認為的。

說句實話,我個人在這一年的學習之中其實也發現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地方,這個結論聽起來或許極端暴論,甚至會引發同學甚至其他志同道合之人的反駁,說不定會招來鍵哲人什麼的。如果說哲學是理性的,不假,現代西方哲學的建制根源來自於古希臘的理性主義傳統,而整個哲學大廈的建構與西方哲學的歷史有著極大的淵源,況且在如今這個英美話語體系佔據世界主導權的世界裡,這既是絕對客觀的一種存在現狀,又是相對主觀因人而異需要思考緣由的事情;但要說哲學充滿感性,亦不假,人類的全部理智遵循著由感性上升到知性,由知性上升到理性的進程,對任何事物的思考,每個人不得不需要從既有的知覺、情感當中尋求答案,任何必然性的存在都伴隨著人們對可能性的把握,任何可能性的追尋,都需要人通過最原始的主觀層面去逐一把握,哪怕是哲學的終極目標,雖說這是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一行人的追尋,但如果真真切切地理解「一切哲學都是柏拉圖主義的註腳」這句話的話,不得不承認——真、善、美,人類對這些切身的追求,永遠都是哲學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哲學這一門學問,和哲學背後的所有人「類」追尋的至上目標。所以一定要將哲學看做是理性思考的進程,認為研習哲學就是純粹邏輯的問題么?不見得,不好說,甚至無法認同,所以也不必認為學習哲學一定需要理性邏輯,雖然它是不可缺少的,但沒有必要視其為尚方寶劍,甚至沒有必要因缺少它而成為你追尋一種未來可能性的絆腳石。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相信這樣的判斷,因為當你決定來到哲學系的時候,你不就已經做好了對哲學的初步思索了么?這難道不是你開啟未來整條哲學道路的第一次思考么?如果你是獨立思考選擇如此的,那已經證明的這一點,沒有必要說自己的理性邏輯思維能力不足,你是有的。每個人都站在所謂高考的起跑線上,各位都是拿分數、拿位次說話的人,都是一樣的人,至少在未來的老師、學校看你的第一眼之中,都透露著一視同仁的目光,都會從頭帶你「入門」,教你什麼是「智慧」,讓你從「Philosophia」開始一點點鑽研哲學史、訓練你的邏輯、帶你展開第一次哲學講習、向你介紹第一本哲學書籍、輔導你書寫第一篇哲學論文,以此走完四年甚至更久,最後看著你們走出校門,邁入社會。它自始至終都在那裡,你也自始至終都是同一個人,你們自始至終都會是在老師眼裡一樣的人,因為大家都是一樣進來的,儘管題主你會認為你稍有不足,稍有憂慮,儘管其他人會覺得自己有太多的可能,已經在初高中甚至更早讀過更多哲學著作,甚至在網路上是活躍已久的鍵哲,但你們自踏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都是新手,你們接受的都是同樣的教育,走出的都是同樣的大學校門,沒有必要為此憂慮,甚至提前地讓本應該享受暑假的自己背上未來四年應該背負的包袱。

哲學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懂,更沒有想像的那麼包羅萬象,它就是千年來人們對智慧探索的結晶,是蘇格拉底眼中的「認識你自己」,是老子口中的「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康德筆下的「未來形而上學」,是馬克思心心念念的「改造世界的關鍵」......如果還有更多疑慮,就抄起哲學史或任何一本導論開始探索吧,相信你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當然,醜話我留到最後說了,不要試圖在沒有羽翼的時候就急於飛翔,不要在啟蒙階段就像去喝毒雞湯似的閱讀任何高深難懂的哲學著作,去拜讀任何「鍵哲人」的思想「大作」,因為我沒有辦法向你打包票你能學懂一二,因為哲學自始至終都是玩思想的東西,你被別人的思想玩了也是無可奈何,除非你想開了,覺得這條路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說到這裡,感謝各位同行和鍵哲人的不殺之恩,鄙人也是半吊子出身,純粹是想鼓勵題主能夠堅持自己最初的那一份「仍在疑慮的熱愛」罷了,這是非常好的,我希望它能夠成為每一個人未來做任何事的原動力,而不是迫使、操控甚至追逐利益,畢竟只有好奇才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當然,我也不想在這裡和任何人撕開來。

總之,堅持你的熱愛,熱愛你的熱愛吧(話題似乎跑遠了),如果真的要說「當初是哪一個瞬間讓你決定去讀哲學系」的話,大概就是......

有幸能夠在高考志願填報結束前十分鐘的那一刻,在我的志願單上能寫下「哲學」兩個字吧。

祝題主如願。


我當初選擇哲學系是因為自己對生活的迷茫,希望知道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需要日復一日地重複著意識形態的答題遊戲才能進入大學?我的一生應該如何度過?如何面對自己的慾望?諸如此類的問題,加上讀了一些哲學文學邊緣性的書籍,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我與地壇》等等,對哲學有了嚮往,於是就報考了哲學專業。


人生第一堂哲學課,老師告訴我們哲學是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謝邀。我選擇哲學系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但因為確實是我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我猜想對題主或有一定參考價值。

我大學原本在法學院,後來在通識課中選修了辜正坤老師的中西文化比較課,李約瑟之問引起了我對中西方思維方式的思考,我對哲學的興趣在這門課上萌芽。那時候我最喜歡在中西方文化對比的背景下,思考中國人的民族性格。比如我看了梁漱溟先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辜鴻銘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等。我在閱讀中就發現,那些所謂的民族性格和精神真的已經融入了中國人的骨血,到現在還時常能看得到。我感覺要認識自己和當下的社會,得先了解自己的民族,要了解自己的民族,就得了解民族的歷史,而歷史不單是由事件構成的,更重要的是先賢們的思想。

我當初想學哲學的動機,就是想了解古今中外的思想大家們都思考了些什麼,得出了怎樣的結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那時候我心中有很多疑問,李約瑟之問是其中的一個,此外還有諸如:人生應該怎樣過才有意義?什麼樣的國家制度是最好?文藝作品的價值何在?各種宗教有何深意?等等。而當我發現這些問題先哲都思考過時,我就萌生了轉專業的想法:有這樣一門課,它所講授的內容全是你感興趣的,如何能抵擋這種誘惑?

雖然已經過去這麼多年,我依然懷念當年上哲學課的體驗:全神貫注,像大魚自由徜徉于思想的海洋,像禾苗如饑似渴地飲著春雨。我從來沒有思考過學哲學需要理性還是感性,沒有思考過我有沒有學哲學的天賦,我就是想了解它所以就去學它。

我現在在三四線的小城市,做著與哲學無關的工作,我也說不上哲學對我的生活有何幫助,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平凡乃至平庸的人,像天地間的一粒沙。哲學是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它帶給我求知的快樂,帶給我看世界的深度和廣度,這大概就是哲學於我的意義。

題主現在是准高三生,我覺得還是應該以應對高考為主要目標。我慶幸自己高中時沒有迷上哲學,不然很可能沉醉其中影響備考。題主既然喜歡思考,我推薦你關注曹林老師的微信公眾號「吐槽青年:曹林的時政觀察」。曹林老師會緊跟時事發表一些評論,他看問題的角度、論證的方式都值得學習借鑒,對高考作文的積累、思維能力的鍛煉都有好處。祝好!


我覺得題主說得挺清楚的,個人建議去學文學就挺好,文史哲不分家,會有很多相關的哲學導論,比起枯燥的邏輯學等哲學系必修課程,文學系的哲學導論課、法國文藝理論之類的更適合題主吧。

我本科認識的感性的哲學系的朋友無一例外學得都比較痛苦,不建議題主以此為專業,本科多了解一些以後又感興趣的話,研究生轉專業也不遲。

還有就是,任何專業想要做得好都是需要深度思考和不斷學習的。


被原辣雞大學開除的一瞬間


嗐,當時就是陰差陽錯吧,現在看來,或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分享一下自己學哲學的那些經歷https://mp.weixin.qq.com/s/6ZAjmuxhFJKzARZqVqpxVg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