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迷茫 當初堅持 現在感覺很沒意思


這是有兩極分化的。

現在社會,自媒體滿大街都是,初中沒畢業就可以去搞自媒體,上面放一些沒有營養的視頻言論,或者當標題黨騙眼球多的很。科班出生的人在他們面前沒有優勢。

但是你可以選擇更高境界:央視,人民網,新華社,科班出生的在那裡十分有優勢,有些辦的很好的地方台也是,但是競爭激烈程度我們都清楚,如果進不去,除非有別的辦法,不然你就只能和那些低俗媒體營銷號在一起了


瀉藥。可能是沒有,畢竟行業基本面已經沒有了。但在新聞領域裡鍛煉的本事,興許可以轉到其他行業,我也在探索,很吃力。不過作為在校生,選擇還是很多的,把畢業證拿下的前提下,趕緊學點別的。


我學的專業有意義嗎?這是大部分非工科、醫科專業的人都會問的一句話。商科的同學問我這麼早就學工商管理有意義嗎?文科的同學問我學歷史除了當老師做研究還能幹啥?這其實是一個常態。北京大學古生物專業每年都只有一個學生畢業,相信該專業的同學應該在心裡詢問過無數遍,意義在哪?。所以朋友,不要覺得難過,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在迷茫,也不是只有一個專業會令人迷茫。

除去專業設置和學科積澱的問題,迷茫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該專業好像不能幫你實現在社會上找一個體面或者高薪職位的願望。如果你真的對這方面執著的話,我個人覺得,任何職位都不如當老闆賺錢,而各行各業大企業的老闆是來自不同專業的,有些甚至沒有高學歷。與其為專業苦惱難受,你倒不如做這方面的準備。


再修個技術類的,比如攝影攝像,比較實用


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人生寶貴,盡量做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事情。——當然這是在衣食無憂的基礎上說的。急需謀生,就不可能有太多講究。

年輕的時候,一次選擇不合意沒太大關係,如果想改行,當斷則斷,趁著還有大把年華。如果改行太費勁,也不必過於為難自己。但年輕人的普遍特點是,容易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而且是成千上萬倍地高估(我也曾經是這麼過來的),要避免陷入這種情況。

搞清楚新聞界的整體狀況,然後仔細地,特別特別細膩地觀察自己的身心,觀察言行舉止引起的心理反應,從而了解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又是自己能做到的,做出權衡。

做新聞專業有三種常見狀態:要麼很平庸地混日子,要麼優秀但很苦,要麼既平庸還苦。

以我個人來說,從來不建議別人學新聞,尤其是在這個傳統媒體走下坡路,新媒體狀況又比較混亂的時期。

可是常言道「千金難買願意」,有人喜歡啊。

並沒有對錯可言,只是有很多岔路口而已。


其實大多數專業都是這樣


意義是自己給的

你認為有意義,你堅持你最初的信念,你就能做下去

當你開始覺得這件事沒意義了,這件事在你身上也就失去了意義,不管這件事本身的意義如何


不算正確,也不算錯誤。。。萬金油專業,從廣泛的擇業空間里,選擇自己最專業的一項吧


問這樣的問題~信仰的力量不強呀!?對經濟方向的願景也不明朗呀!?傳統新聞學教育以培育采寫編評的高素質新聞人才為目標,在現實社會中,學校培育出的人才與社會市場需要的人才有出入…學了新聞學,既要堅定信仰,有新聞理想,又要有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能夠有把知識能力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生產力的能力,造就自我,服務社會,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新聞這個專業,就業面還是蠻廣的。

如果你說的傳統的紙媒那些,那真的挺令人失望,學新聞的人都知道。

現在去做傳統新聞的人少了,大部分也就實習待過,新媒體運營、廣告文案、公關這一塊比較多人去。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前年底做過一次媒體從業人員調查,關於采編人員收入情況這部分如下:

月收入3000元以下和15000元以上的都沒有,其他基本都集中在3000元-5000元和5000元-10000元兩檔。收入檔次與單位所在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密切相關,如北京、上海、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編輯人員月收入基本集中在5000~10000元之間,而東北和西部地區整體經濟情況不佳,待遇也相對較低,集中在3000~5000元這一檔中。

看見沒有,北上廣這些地方,平均月收入就一萬以內,在這些地方一萬塊夠幹啥?所以你說說看,干新聞就這點錢,養家糊口都不夠,浪費四年學新聞有啥意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