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專業相關的問題,有種寫論文即將受審於老師的感覺。言歸正傳,上面已經給出的答案里,提到了議程設置,沉默的螺旋,框架理論等傳播學理論來解釋社會熱點的形成原因,這裡我想就社會熱點新聞事件具體分類,從而進行回答。1. 政治軍事事件。這一類熱點事件,分為與受眾產生利益掛鉤的和非利益掛鉤兩種。利益掛鉤,例如高考改革政策的頒布,這類事件因為和大多數家庭息息相關,因而受眾主動接收並傳播這類信息,根據創新擴散曲線,這類「政策」熱點訊息將會在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的作用下,「起飛」得到更多人的認知和採納;而與受眾利益並無多大關聯的社會熱點,如某次大型聯合軍演,這個時候,議程設置的重要性便凸現出來。貼一下議程設置主要內容:「該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給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後順序,大眾傳播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麼想,卻可以影響人們去想什麼。」2.社會事件。社會事件稱為熱點話題的例子每天都在發生,從醫患矛盾到城管同志等,大都是負面新聞。這些社會事件雖然不一定離受眾距離有多近,但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會「妄想被害」的可能,從而額外關心這類事件。除此之外,醫患事件,碰瓷事件,城管與小販事件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報道模式,並總能喚起幾乎一邊倒的輿論,這種框架的形成,說明長期以來媒體對一些事件的報道是對受眾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的,受眾對很多事件的理解也已經固定,因而有一些相同類型的社會事件總能成為熱點,換起人內心的「吶喊」。

3.娛樂事件。娛樂事件幾乎條條都能成為熱點,這要感謝公關和粉絲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明星藝人本身就充當著意見領袖的功能,他們的一言一行註定影響更多的人。

好睏啊,就先寫到這裡吧,明天要上課,哭。
謝邀,第一次回答問題,簡單從兩點來說。1,議程設置。大眾媒介影響著受眾關注事件的先後順序。2,受眾的從眾心理。由於人的社會性,這也就導致了個人不自覺地為了融入到群體中而儘力與群體態度保持一致。
首先,我想談談自己對新聞熱點產生的看法。新聞熱點之所以能成為熱點是其具備較高的新聞價值,而新聞價值的考量標準又是與受眾相關,涉及到受眾心理需求。因為熱點的背後是與人有緊密的聯繫,所以才會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新聞熱點的產生是傳播者和受眾共同影響的,不是單向性的。媒體通過議程設置左右著受眾的關注點,但網路時代下,受眾集中關注的事件也會形成倒逼機制,使得媒體去報道,從而形成新的熱點新聞。新聞熱點背後的心理學原理落腳點在人,在於受眾本身。因為新聞學、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社會科學都有著很大程度上的交叉,新聞傳播中的很多原理都是從社會學和心理學中延伸而來,因為其本質都是以人為本。那麼新聞熱點的心理學原理我想應該有從眾心理、沉默的螺旋、權威效應、眼球效應、熟人理論還有強弱鏈接關係吧。
謝邀,從眾心理,輿論領袖的影響似乎一直在左右大眾的價值觀。
議程設置
湊熱鬧。


新聞熱點東三街快報產生的大量內容,提供給互聯網用戶,每天全世界發生的各種奇聞軼事都會像信息爆炸一樣推送給全世界的用戶,用戶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這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大爆炸!
從新聞媒體角度來說,叫做新聞策劃,是對新聞事件的梳理,既包括一天內的突發事件也包含近期內可預見的大事,並選擇符合媒介自身定位的角度進行采寫報道,媒介的版面和時間有限,策劃是對信息的過濾和篩選,體現的是一個媒體的品味,為受眾起到把關作用,是自身價值所在,也是提升自身影響力的重要方法。從傳播學上來說,媒體的這種把關叫做「議程設置」,是美國傳播學者麥克姆斯和肖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大眾傳播的重要功能之一;1963年科恩提出:「多數時間,報界在高速它的讀者該怎樣想時可能並不成功,但在高速讀者該想些什麼時,卻是驚人的成功。」這成為這一理論最重要的論述,媒體經過賦予不同事件不同顯著性來影響人們對事件重要性的判斷;隨著網路的發達和自媒體的興起,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能力被削弱但依然存在,並且在自媒體之中形成了新的權力中心,如微博大v,他們擁有一定的議程設置能力。對於受眾來說,本身也會存在對於媒體提供的重要新聞的追捧,獵奇、關心國家大事,及時跟進熱點也是一種談資,有些時候,受眾的關注反而可以影響媒體的報道方向,即媒體被受眾「議題設置」。
謝邀。新聞熱點這個詞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新聞,一個是熱點。 我們先來討論新聞這個部分,新聞可以是由媒體進行議程設置來形成的,本來在社會中的某些事件,並不為公眾所知曉,媒體認為該事件有新聞價值(在此不探討新聞價值的評判),媒體就對事件進行報道,使之變成新聞;新聞還可以由公眾發起,即起源於民間的事件一開始並不為媒體所知曉,由於公眾的強烈關心而產生大的社會反響,由此而引得媒體關注,經過報道成為新聞。 我們再來說說熱點這個部分。很多新聞報道後,因為對受眾的價值不大,而不能成為熱點,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成為熱點的新聞究竟是怎樣獲得受眾的青睞而熱起來的呢?這就回到了題主你所問的問題上來了——心理學原理是什麼? 我認為,受眾捧熱新聞有主動和被動兩方面的原因。主動是受眾對該事件有相當關切,原因可以是因為跟自己的工作生活學習等有很大的相關關係,這個可以用使用與滿足理論來解釋。被動是由主動對被動的一種影響,一部分受眾認為該新聞是熱點,傳播量越來越大,後來影響到那些對該新聞沒有太大興趣的受眾,被影響的受眾認為,別人都覺得是熱點,那我也把它當熱點好了,可以用沉默的螺旋照應來分析。另外,學界近年也不斷提到圍觀效應,個人認為這個可以算是沉默的螺旋理論的一個變化形式,題主不妨也借用過來。
謝邀大二的學生 其實樓上的回答的挺好的

你要是問心理學原來的話,其實因為人們喜歡看,所以才會是熱點。

一些其他的原因包括,有些新聞只能是這個作為熱點或者重點,因為某些原因,限制了新聞的報道方向和體裁,我們不能反黨反人類,那樣不好。但是成為熱點的最終原因,其實還是因為人們喜歡,就算記者不報道,熱搜的排行也會自己出現。所以人們的喜好是推動什麼新聞成為熱點的決定性因素。而在這個決定性因素之前還有一個,什麼新聞才會被報道的限制和框架。最後說心理因素的話,就要問心理學的人了,比如為什麼人們喜歡看悲劇多於喜劇的故事,為什麼人們喜歡看八卦,為什麼人們喜歡看明星。
謝邀,雖然是傳播學專業,但由於學校課程的設置目前暫未涉及任何專業相關內容,抱歉不能給出回答。
換個角度看看~~從經濟學、消費行為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看,從眾、幸災樂禍、圍觀等等都是形成 新聞熱點 的原因,在傳播的過程中經常會利用這類心理
謝邀作為一個大二的學生,可能回答不夠專業,也不夠準確,歡迎指正。

新聞熱點的產生在現在的網路傳播的大形勢下,由媒體機構生產推送漸漸轉向了UGC(User generated contend)的形式(原諒我強勢裝逼 寫論文裝逼分數高啊 )所以就大致出現了兩種情況。

一種是像每日頭條那種,用戶把熱點推上去,給自己喜歡的,關注的熱點事件點贊、評論。這樣點贊評論的人數越多事件就越熱。這種還是由媒體機構進行發布,每個網民進行熱點事件的把關。這種新聞事件,網民的參與主要是與自己相關或者覺得自己有責任去成為傳播的一份子。同時在同一興趣或相關度的背景下找到自己的集體存在感。 另一種是網民完全自己生產自己喜歡的內容,像是微博、微信公眾號這種自媒體。每個人都成為一個小喇叭,這種新聞熱點大多見於一個人吐槽然後同感的人千呼百應。一般事件是突發或者突然爆紅的。有很強的時效性,用戶參與就自我感覺跟上了時代很潮。
新聞熱點問題,應該是新聞先出現,也就是媒體先建構一個議題,人們普遍關注後才成為新聞熱點問題。至於心理學方面,大部分人都關心跟自己有切身利害關係或者極度感興趣的事情,受眾有了求知興趣,有選擇的關注某個新聞事件,繼而媒體加度的報道,兩者的互動共同推動了新聞熱點的產生。

謝邀。上面兩個答案分別從新聞學和傳播學兩個角度做了分析,我覺得這裡樓主的側重點不完全是在新聞傳播領域,應該也需要心理學方面分析。其實傳播學是一個涉及面特別廣的交叉學科,從其源頭來看,可以追溯到社會學、人類學,二戰時期也有很多與心理學相關的研究。可以說認知心理學是美國傳播學碩士生必選的課,這個領域也出了很多大牛。

回歸正題。新聞熱點的出現一方面可以從媒介的角度思考,例如樓上提出的議程設置,還有框架理論等等。說白了也就是媒介通過哪些手段影響受眾甚至操控受眾。電影《楚門的世界》也是很好的例子。第二個方面可以從受眾角度出發。例如樓上提到的沉默的螺旋理論,其實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從眾效應。還有使用與滿足理論、兩級傳播理論等等。

先提供這個思路吧,有空了再詳細補充。

新聞之所以成為熱點,主要因圍觀而生,在百度知乎上搜索圍觀心理學,將圍觀與心理學組合的是零,與之相關的「旁觀者效應"早在六十年代就在美國出現,「旁觀者效應"即在現場旁觀者的數量影響了突發實事件中親社會反應的可能性,當旁觀者的數量增加時,任何一個旁觀者提供幫助的可能性減少了,即使他們採取反應,反應的時間也延長了。研究者認為旁觀者的作用有三:一是旁觀者的無動於衷對個體產生群體壓力(榜樣人物的作用,榜樣人物與觀察者之間的類似性及其助人行動的實際結果,都會影響觀察者的行動);二是旁觀者的旁觀影響個人對情境的判斷,形成無危險事件發生的錯覺(情景具有模糊性。如人多,潛在的助人者不能確信發生了什麼事情。情景越模糊,旁觀者提供幫助的可能性就越小);三是由於他人在場,個體謹慎從事,唯恐尷尬場面出現;四是他人在場,助人者的責任感及因不願給予幫助而付出的心理代價可由大家分擔。

筆者認為,一般對與自己利益相關度高的事項、對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對自己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事物更容易圍觀,公眾的圍觀緣於可分成三類心理:娛樂性、社會性和成長性,圍觀者可能帶著消遣看熱鬧心理、帶著幸災樂禍心理,帶著表達憤怒的心理、共情同情的心理、申張社會正義的心理,帶著觀察分析心理、增長見識提高能力的心理去圍觀。圍觀心理幾乎蘊含著社會心理學的全部內容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