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琴到底是左手重要,还是右手重要呢?很多同学都会被这个问题困扰。

在拉琴过程中,左手负责按弦,似乎所有眼花缭乱的炫技,都归功于左手的技巧。大多数人练琴也是一心想把左手的技术练到令人羡慕的高度。

然而,内行人士欣赏小提琴的魅力,并不在这,而是专注于右手运弓的发音。

想想看,如果不用弓子,只能用手拨弦演奏的话,小提琴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相比于吉他的六根弦以及琴箱的大小,小提琴无论在音域跨度,和弦的多样性,以及琴箱共振方面,没有一项能占得了上风。

然而,只要弓在弦上,局面就会完全扭转,一弓下去,左手随便摁几个简单的音,旋律线条就勾勒出来了。

但是,成在右手,败也在右手。到底是是优美的旋律,还是杀鸡锯木头的声音,全部由右手来掌控,左手除了揉弦这一招儿之外,对音色的调控完全没有主导权。

左手的技巧,是可以短时间内突击训练立竿见影的,但右手的运弓是一个软实力,必须细水长流地植入大脑才能发挥作用,这是只有内行才了解的事实。

祖克曼在大师课上说道:小提琴的演奏,85%靠右手。他甚至直白地管右手叫做「银行账户」,因为「If it sounds good, you make more money」。

*视频来自李炳阳老师

祖克曼是一位让人一听到他的演奏或者听他上课,就特别想回炉重造一遍自己基本功的一位大师。一直以来,对于右手发音的基本功,我时而疯狂重视,时而完全忽略。总希望有个人能长期提醒自己练琴前练基本功这件事情。

回顾七年前祖克曼的这场大师课录像,突然产生一个想法,就是把他反复强调的理念,结合自己的经验,掰开揉碎设计成一个个碎片化的基本功练习,分散到六个月的长线计划当中,每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重新让基本功回归正常的练琴射程之内。

对于弦乐来说,基本功其实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不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演奏员,我们都要把基本功去经常的巩固和练习。

*视频来自李炳阳老师


谢邀!就鄙人的经历来说,我认为有两点:

一、用你最好的状态来练琴,注意放松,让琴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

我是海菲兹的死忠粉,我十分推荐海爷爷的练琴方法。

海爷说:如果我每天总是练琴6小时的话,我不相信我会有什么进步「。

我解读出的意思是如果我不是用好的状态来练琴,那我今天宁可不练

好的状态是什么呢?就是放松的、自然的状态!

如图,海爷在拉琴的时候放松到琴快掉了下来,你看爷爷的脖子和手臂,他没有去刻意地夹琴和持弓,却对各种弓法技巧都能从容应对

我是成人学琴,我的小提琴老师不止一次地说

学乐器,尤其是小提琴,有一大癌症你知道是什么吗?

就是拉琴太紧张!

我指的放松不止是肌肉的放松,还有大脑的全部的放松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觉上,而我所理解的音乐全是建立在听觉之上的

二、拉琴要慢练,特别是针对音阶

只有慢练方能让我战无不胜,道理大家都懂,可在练习时就是不经意地拉的很快

其实啊,你没必要每天非要1h音阶、1h练习曲、1h双音、1h乐曲

这样赶进度的话,高效不成反而成为风干的咸鱼

就我而言,每天我的练琴状态都不一样,比如肚子饿了、换了厚衣服、忘记刮胡子、脸颊脖子长痘、没睡好(落枕或者手臂被压麻了)、遗精了、股票跌停了......

在这个时候,总是很难静下来,那么我尝试著慢练,先是空弦练习回忆昨天的音阶、然后是换把双音和音阶,慢慢的就会进入状态啦

对小提琴要像对待女孩一样,我们要慢慢的进入状态哈,总是要有前戏的对不对(真讨厌)

每个老师都会对学生说要慢练。但是,大家真的在家慢慢练习了吗?

大部分琴手总是迫不及待地越拉越快。这是很正常的,拉得快,我们常常会有成就感,觉得自己进步的。可是,他们往往不会去倾听自己的声音,质量往往达不到要求!

因此,请你务必在手上、在衣服上印上两个字——慢练

综上,学琴需注意:1.放松 2.慢练

———————————————分割线———-——————————————

至于那些说钱啊,坚持努力的23333,回答能不能走心一点

人家来知乎干啥?找你不如直接去百度了...

我的第一把工厂琴才700多,掌握了发声原理照样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啊

反之,给你好琴吗,你拉的弦紧的声音在杀鸡能行吗

什么不信?来看看双琴侠的这个链接吧,见识什么是仙人!

【TwoSetViolin双琴侠】$1000 vs $10,000,000 小提琴?

www.bilibili.com

打脸不?请各位都像我一样专心

阿喂,我个胡茬大叔花了这么多时间给你这么走心的解答

不感谢下给个赞么?来给钢铁侠个赞吧

弄不懂那么多黑ironman的,

知乎上的哪些高票解答我真的无法理解,他死的不值得么?

是我这个胡茬大叔太low?????

钢铁侠我不再为你哭泣,漫威再见!


我今年23,练琴的日子断断续续约莫14年。成就比较低,就不丢脸的说了。由于各种原因没走上职业的路子,只能做兴趣爱好。

首先,反对总有人说小提琴要多花钱这件事情。

作为兴趣爱好的学习,有哪一个不花钱的吗?篮球足球乒乓球,钢琴吉他架子鼓,所有的都有报「兴趣班」或者找「老师」的花费。球类不买球鞋吗?乐器虽然贵点,可使用年限也长啊,我以前一把3千的练习琴拿来练6年,算下来每年500,这个贵吗??所以你要说花钱这件事情,小提琴没那么恐怖。

作为职业来说就不要问这种问题了,这样的是天生的,而且有机会做职业的是不会来知乎问问题的。

第二,学琴要趁早。

知乎上小提琴的回答总有人回答说即便你现在开始学也不晚等等。然而我说个残酷的现实。以音乐家协会(音协)的评级这种我国最低水平的评级机构来说,年龄越大,你能上的级别越低,甚至二十岁及之后开始学的大部分人也许最多就到六级水准了。拉点简单洗脑的曲子怀揣著对音乐的憧憬就行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小提琴这个乐器的特殊性。它实在是太难了,他不像钢琴有固定的音准和更偏似打击乐的演奏形式。小提琴的旋律性使得它的声音完全靠演奏者的能力来发挥。左手想要什么音就要出现什么音,右手想要怎样的感觉就要怎样的感觉。左手揉弦、滑音、泛音、五度双音泛音;右手跳弓、飞抛弓、连顿弓等等这些所有展现旋律的技巧对小提琴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掌握它需要一定的天份和相当的时间,而且最好是尚未定型的孩子最适合,他们能很快建立起这样的肌肉记忆,而成年人基本不行(原因很多)。

第三,不管是你自己学还是家里小孩学,切记一定要坚持。

不管你拉的多难听,自己多恶心,都要坚持,更不要说我一天练三天的份,然后后面三天休息这样的事情。且练习周期以年来记,练了多少个月都是虚的。如果你是成年人要自己练琴,约束好自己,一定要每天练。如果你是要管孩子,一定要守住他。小孩子很顽皮的,我小时候算是被打出来的,长大后我寻思,其实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

每天至少一小时,大头音阶和练习曲,基础一定要打好。

第四,钱要花在刀刃上。

自身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刚学琴和学了几年,不要著急著换个琴什么的,刚开始买把千儿八百的琴够你用很久。在你没有明确的压榨出琴的所有效果之前,别说换琴。也别没事就换个绿美人什么的。

有钱人请绕道...

对小提琴来说,花钱最贵的地方在去找一个好老师。最好一对一教学指导,每周要去一次。有个好老师比什么都重要。

第五,兴趣是驱动力,增加兴趣的积极影响。

当我反思自己当初为何没走上职业道路时,有一条很影响我。我的父母并不会乐器,家庭并没有这样的音乐环境。很多的曲子谱子直到我上大学后才知道。小时候总是把练琴当作作业一样,很累很烦,一点也没有快乐的感觉。现在如果不是体力和时间不允许,我能拉一天。

(先更到这)


找一个能找到的最好的老师!!!!!

找一个能找到的最好的老师!!!!!

找一个能找到的最好的老师!!!!!

其他所有的问题(练琴方法,拉什么曲子,动作对不对)都是一个好老师应该指点的。

我从5岁学琴,一直坚持,从未间断,已经迈入专业的大门,但我现在觉得小提琴越来越难。

钢琴易学难精,小提琴难学难精。这个学其实是入门。我真的非常不建议成人再去学小提琴,刚开始实在是太过煎熬,而且没有任何一个没学过弦乐的人可以在成人的年纪练就必须需要童子功的技术。

身边有朋友看我拉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真的是十年功都少),也想学,我凭著良心都往回劝。成人可以去学大部分吹奏乐器(像长号就很不适合),吉他,甚至钢琴也好,这些都不需要你练音准,你只要按对了键,就能发出正常的声音。然而刚开始学小提琴就是会有一段声音非常难听不能入耳的时候,成人是没有耐心。如果你还想学,那问问自己,能不能坚持十年,每天一个小时?如果你说可以,那么我不再阻拦你尝试。

顶尖的老师是不会教成人的,因为绝对出不了成绩,而且比起孩子接受能力弱了很多,老师也需要成就感,也需要实现自我价值。

如果是孩子想学琴,就像我一开始说的,找一个能找到的最好的老师。如果经济方面确实有障碍,两个星期上一次好老师的课,胜过每周上一次一般老师的课。

小提琴的技术,基本功等都是代代相传的。我走过很大的弯路,我现在能走到专业道路上,身边很多人都说是奇迹。所以我真的不希望有小孩像我一样,因为父母不懂,小时候直接学了一手毛病,当到了好老师那里,一点一点的又要花时间改。我改的过程,感觉心理和身体上就像敲断骨头重新接骨。以前的姿势很多都是不对的,错误的姿势阻碍了进步,无法完成更深的技术。我改姿势之后的一段时间就感觉完全不会拉琴了,我无数次难受的崩溃大哭(可能我比较要强)。

说到这里我给一点大概率找比较好老师的方法(不会差到像我当年第一个老师一样)

1,如果这个老师现在是某乐团演奏人员或者曾经是,加1分(乐团也分好坏,政府支持的,定时有去国外演出的最好)举例,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有可能有名称错误,我按照大体印象写的,排名不分先后

2,国内专业音乐院校毕业,加1分(国内的弦乐一定是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最强,其他音乐学院的弦乐一般会稍弱,某些综合大学的音乐系也还可以)

3,有国外留学经历,加2分(小提琴毕竟起源于欧洲,是国外的文化。你想想一个老外来中国学京剧,然后回了国外再教国外的学生。中国人学西洋乐就是这么一个感觉,国内整体水平弱于国外,传承到中国的过程中一定会丢失一些东西,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学管弦乐越早出国学越好)但是这个鉴别方法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国外也有野鸡大学,也有人去国外混出一个文凭。比较基本的鉴别方法,去百度查一下这种学校,或者查美国音乐学院排名,欧洲音乐学院排名这种,一定程度上会有帮助。如果是冠名了皇家的音乐学院,基本不会太差,因为基本上是皇室支持的。

4,现在在某音乐学院任教,或者某综合大学音乐系也可以,加1分。(教授水平普遍高于老师)教授可以加2分。

5,补充说明不能过度迷信学历,野鸡大学出来的就不说了,还有一些人的专业是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治疗。这些专业里面的人有的音乐表演水平也还不错的就是喜欢这个专业,也有的是考不上音乐表演退而求其次了。

音乐学主要研究的是历史,音乐历史,辅修一些其他的东西吧。国内音乐教育学的东西比较面向大众,学一些合唱指挥啦,声乐,钢琴,教育心理啦,学的东西多了某一专业就不会特别专了,但是顶尖音乐学院的音教专业含金量还是挺高的,感觉最直接的工作是面向小中高学校的音乐老师。国外我听说有些学校的音乐教育还挺有意思,会是某一个专业的教育,会学专业课同时还学教学。音乐治疗我不了解,大概怎么用音乐治疗一些疾病?比如抑郁症?

这如果是这些专业毕业的,音乐表演的水平就参差不齐,演奏已经不是他们最擅长的东西了,需要多多留心。

以上是如果父母完全不懂,我给的最简单的鉴定方法,能规避很大一部分骗子老师。我也不是说外面的琴行,或者其他渠道找不到好老师,但是普遍会少,而且家长不懂的话完全无法辨别好坏。

另外请家长多用心,多带孩子去听交响乐室内乐,参加儿童乐团,青少年交响乐团,甚至有比较高水平的老师会锻炼孩子组个室内乐,都对孩子增长见识很有好处,也帮助家长判断孩子的老师是个什么水平,孩子是个什么水平。家长也要多用心去看一些视频,比较有名的小提琴大师的视频,还有一些高水平的比赛视频,都会很有帮助。

~~~~~~~~~~~~~~~~~~~~~~

2020.3.17补充

我看不少人私信和评论问「自己曾经学音乐到什么什么程度,能不能再捡起小提琴或者能不能尝试?」说实话别问我,我也不知道,师父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对成年人学小提琴,我依然保持劝退态度,99.9999%的人坚持不了,你问问自己有没有毅力成为那个个例?如果你跟我说,我就是喜欢,没有结果也在所不惜;我就是想学,我想一想我80岁的时候回望我的一生,我这个时候没学我会后悔的。那就撸起袖子开始干,找老师开始练。如果你说我看你拉琴真帅,教教我以后让我也秀秀,对不起我明白告诉你你没有一丝可能拉成我这样,为了秀的话小提琴是回报率最低的乐器了。

关于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个事,我小姨姥姥现在退休在家报了钢琴班,每天断断续续坚持三个小时半年了,我上次听说她能弹个小曲子了,和她一起报钢琴班的老年大学同学只有她一个坚持下来了,她现阶段有时间,孩子上班,还没有孙辈,有这个条件。所以你们掂量掂量评估评估。

~~~~~~~~~~~~~~~~~~~~~~

以下是我关于小提琴的其他回答

连调音都需要调音器的小提琴老师靠谱吗??

www.zhihu.com图标你们是否同意钢琴老师修改原作者指法的行为??

www.zhihu.com图标

~~~~~~~~~~~~~~~~~~~~~~


原答案是问题太大了 被折叠了 所以回来重新答一下

作为一个小提琴演奏者和老师,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1.感性认识

作为西方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小提琴以它独特的音色以及数百年来无数前人继承和和发展,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无数的足迹。学习小提琴,不能离开「道」而谈「技」,instrument不仅有乐器,也有工具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来讲,听大量的小提琴作品,包括但不仅限于小提琴协奏曲,对于学习小提琴是有著举足轻重的意义的。

2.小提琴的演奏与教学的原则

当然,创造音乐离不开乐器,所以我们要更好的掌握小提琴的演奏法。

有的老师会一味的强调放松,有的老师会强调协调。但我对于掌握小提琴演奏法的看法,主要吸取了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观点,即:

不应把学习乐器看作抽象的,飘渺的「学习艺术」。将学琴意识化,导致脱离琴本身。

学琴的本质与学打篮球,唱歌,甚至开车,修理电器是一样的。我们是在学习一项技能,掌握一种工具(instrument)。所以学习乐器其实更像练习体育项目,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身体基础(下文会有例子),以及适合自己的方法。

为什么好的演奏家音准好,为什么好的篮球运动员投的准,因为他们对这个工具控制的好。我国已逝小提琴教育大师林耀基曾说,小提琴的关键在「换。」其本质就是可以良好的控制乐器,以达到换弓,换弦,换把,换指的准确。

但是对于每个工具而言,控制的主体有客观差异。脖子长短不同,手臂手指长度不同,等等问题都会影响到对工具的控制,所以根据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帕尔曼的老师)在《principles of violin teaching and playing》一书中的观点,小提琴教学与演奏的原则之一,就是我们不应将相同的,死板的模式套用在每个人身上。

所以我们让孩子放松,这件听起来合理的事情背后的逻辑并不简单。右胳膊的不同部位具有传递性,任何一个部位的紧张都会引起其他部位的连锁反应。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学生上弓就很喜欢耸肩,其原因是孩子年纪小,又是女孩,小拇指后肌肉力量不够,导致右手卧弓畸形,右手手腕僵硬,所以小臂僵硬,上弓只能依靠大臂和肩膀。这就导致了肩膀的紧张和弓尖方向向脑后偏。所以我让她去做手操锻炼手部肌肉。

我的成年人学生肌肉紧张的原因是,害怕拉出刺耳的声音,所以提著胳膊拉琴。

这些紧张的原因是不一样的,一味的要求放松,套用相同的标准,而不寻找背后的原因,是要出问题的。

手机码字 有人看了改日再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