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改變戰術,隨之改變軍隊的組成方式

火器興起後,騎士退出軍隊,代之以步兵線式陣形,炮兵和輕騎兵那麼,以17、18、19世紀的火器水平,在一分鐘內最快發射3發子彈,以1到2排橫線排列,有效射程20-30米,如何對付大規模的騎兵衝鋒

據記載,在20世紀初,後發槍普及的年代,紅軍對馬家軍,新四軍對日軍的騎兵都曾經喫了大虧

但火槍及其作戰方式,最終代替了騎兵這種轉變是怎麼完成的,他們之間相遇會如何碰撞加一句,第二次鴉片戰爭,僧格林沁的騎兵曾對英法聯軍進攻,但大敗,以當時的火器水平,每分鐘發射3發子彈,對騎兵百米內的衝鋒,應該是措手不及的,這種戰鬥是怎麼樣的?

有無大師來講解下這種對抗,或者有別的書籍、紀錄片推薦?


在火器的有效射程是 20~30 米的時代,對抗騎兵衝擊的是長矛手。火器發展的過程中,淘汰長矛的除了火槍,還有刺刀。配備刺刀的步兵是 Archer Jones 所謂「雙重任務步兵」,既可以投射也可以衝擊。拿破崙戰爭中,火器的有效射程已經達到了 100~150 米。1854 年巴拉克拉瓦戰役,第 93 蘇格蘭高地團三次齊射的距離分別是 600 碼(548 米),350 碼(320 米),150 碼(137 米)。第三次齊射之後,俄國騎兵就開始潰退了。

八里橋戰役中起主要作用的還是聯軍的火炮。即使如此,僧部仍然造成了聯軍 5 人陣亡。

火器的發展和戰術演進是個大題目,在討論這個之前,最好先進一步瞭解不同時代火器的性能。
電影《戰馬》剛剛參加一戰的,尚還保留部分騎士傳統的英軍騎兵部隊,按照一戰前的戰術,突襲了休整中的德軍步兵,剛開始德軍措手不及,反應過來旋轉後拉式的毛瑟步槍也攔不住騎兵,看起來勝利在望,但是當步兵的機槍手架好馬克沁就不是這麼回事,騎兵們很快就被擊斃的擊斃被俘的被俘,連德軍軍官都來罵英軍騎兵衝擊裝備機槍的步兵說作死。轉個知乎裏的別的問題,美軍步兵還會拼刺刀嗎?匿名用戶的回答:

He said he ran out of ammunition after killing one man, so charged the second.

——BBC NEWS | UK

2004年5月,巴士拉以北,阿蓋爾薩瑟蘭高地團(Argyll Sutherland Highlanders)。一支巡邏車隊(約20人)被近百名左右的什葉派武裝伏擊,英軍棄車建立防禦陣地,呼叫支援以後援兵沒有馬上趕到,彈藥很快不支,帶隊指揮官下令上刺刀進行衝鋒。英國兵衝過100多米的開闊地跳進民兵據守的塹壕,發起白刃格鬥,什葉武裝立刻士氣崩潰放棄塹壕。這次短促突擊+近距作戰,民兵武裝掛了20人左右,英國兵3人受傷,無人陣亡。這支蘇格蘭高地團也是老資格的英雄部隊了,前身之一93薩瑟蘭高地團參加過克里米亞戰爭,就是大名鼎鼎的『細紅線』部隊,用雙線隊列近距離擊潰俄羅斯騎兵衝鋒。——這個我找不到來源

這段話說明瞭2個事,1是距離夠短,速度夠快,加上敵人缺乏訓練,戰鬥意志不堅,連AK都不行。2是如果反過來是訓練有素的軍隊,即使是早期的步槍依然可以擊潰騎兵。但是我還是認為,真正把騎兵逐出歷史舞臺的還是連發武器,和榴彈火炮。


如果火槍射程差,可以講槍兵和火槍手混編。槍兵用長槍阻滯騎兵衝擊,火槍手集中開火。類似於當年反法聯盟用過的空心陣。(步兵圍城空心菱形,刺刀向外,阻滯騎兵,高素質槍手統一開槍齊射)

滑鐵盧戰役 法軍是方陣衝鋒, 英軍是線式陣型,法軍出動騎兵時,英軍分散結成圓陣,刺刀向外,騎兵無法靠近。

戚繼光是大車火炮火銃,沉重的大車結成圓陣,將所有部隊圍在中間,騎兵無法突入,然後火器遠程打擊(ps.有說法是因為邊軍素質太差,一打就跑,戚繼光打仗時就帶大車結圓陣,誰也跑不了,不想死只能在陣裏耗著。這樣騎兵也就在陣裏廢了)

如果平時不對戰馬進行專門的訓練的話,戰馬是無法在槍炮聲中保持冷靜的。

此外,很少有純騎兵的,一般都是步炮騎協同作戰的。馬家軍、日軍的騎兵都不是在戰鬥中起突擊作用的。

關於鴉片戰爭時期,除了武器外,當時中英的軍事體系已經差啦幾百年了雙方能承受的傷亡率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上的~
三段擊是一類、火器兵與騎兵混合作戰是一類、騎鐵又是一類
是火炮發揮的作用大,還是火槍發揮的作用大即使100-150米,如果騎兵衝鋒,也就是5秒鐘的事兒,這個有點急了吧三次齊射的戰術,步槍是平射,後面的怎麼射擊?前面的已經被衝破了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