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李榮浩歌迷 感覺六專質量很不行 比較失望 希望專業人士能夠點評一下謝謝


新專就裡只有《如果我是海》這首歌是首發的,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這首最後放出的歌曲纔是整張專輯裡水準最高的歌曲。

說到這裡,我要提一點我認為的李榮浩的巨大優勢:全華語樂壇同時是主流唱作人和演奏技術高的布魯斯吉他手的人,我只能想到兩個——方大同、李榮浩。這裡不論方大同和李榮浩誰個人綜合能力更強,僅客觀看李榮浩的商業優勢:李榮浩作為大陸音樂人,在華語樂壇最大的市場——中國大陸上有著天然的優勢;其次相比從小生活在國外、創作和演唱風格都深受黑人的Soul、Neo-Soul等曲風影響的方大同,李榮浩身上Pop的屬性更強,即使他熱愛在作品中加入Blues的音階和Solo、Jazz的和絃,運用得也相對來說普通聽眾更好接受;再次,從創作的選題、詞曲氣質等方面來看,李榮浩出道伊始就帶著「都市」這一標籤,作品更貼近當代城市生活。

而《如果我是海》,就是一部非常非常「李榮浩」的作品,也是我真正期待他寫出來的作品。這首《如果我是海》是一首非常棒的電聲布魯斯,大量運用到了爵士的高疊和絃,主歌大量出現的b3這個Blues tone,比之前另一首使用Blues音階的《宛若新生》還要大膽而張狂。人聲部分一半左右的小節都出現了變化音和切分節奏,這個作曲上的炫技密度堪比在同名大小調間反覆轉換的《野生動物》,聽感卻又比《野生動物》要流暢得多。整首歌讓我想到郭頂一樣具有即興感的Blues音階上的轉音、方大同和John Mayer那樣的Blues吉他,甚至高度半音化的旋律有一點日本唱作人椎名林檎的味道,這首歌放在李榮浩的任何一張專輯都是非常亮眼的存在。

但一首歌支撐不了一張專輯。在音樂性非常優秀的《如果我是海》之外,這張專輯是《麻雀》《老友記》這樣有流水線感的Pop Rock三大件編曲,《兩個青年》《要我怎麼辦》這種帶有博話題性質、傳播性大於音樂性的歌曲。另外李榮浩一個人包辦幾乎歌曲創作到完成的全過程這點,本就不該成為一個值得稱道的優勢,而在此其弊端也進一步顯現了出來。最明顯的是這張專輯的混音,包括《老友記》《同根》都出現鼓點的響度過大的問題(《如果我是海》歌很好,但混音也扣了太多分)

《同根》收錄在專輯裡是這張專輯最迷惑的事。第一波同名主打《麻雀》放出時,國內尚未爆發疫情,而《同根》是在以疫情為背景而創作的,本應該只是一個插曲而不影響專輯的發行,但最終收錄在專輯裡,也不免讓人有諸多猜測。我想最大的可能性應該就是:《麻雀》是創作、發行同步進行的一張專輯了,很可能歌曲都是邊錄邊發。如果真是如此,那也正好解釋了這張專輯的概念性、內容表達的散亂,畢竟前期準備做得很不夠

此外改編翻唱陳珊妮創作的《花樣年華》也成了在《如果我是海》之外最亮眼的一首歌曲,這首歌也集中地反映了李榮浩作為老練的吉他手選擇樂器音色時的不錯品味,詭譎的吉他音色結合爵士的律動感也把這首經典老歌玩出了花。此外《等著等著就老了》《我愛你》的木吉他音色也是非常溫潤(也稍微挽救了一下這張專輯的散亂感),《在一起嘛好不好》的吉他音色也是很有味道,不過結合詞曲整體來說,這幾首我還是覺得算李榮浩的常規操作。

總得來說,這是李榮浩目前六張專輯裡亮點最少的一張專輯了。我之前也提到,李榮浩的巨大優勢在於他除了是唱作人,還是一個演奏技術過硬的Blues吉他手,這一點本應該是他和其他音樂人的區分度。即使是在他評價較為一般的第三張專輯裡,《宛若新生》《有理想》這兩首歌也讓我倍感驚喜——這是水準高也具有李榮浩特色的歌啊。如果李榮浩能認真地拿出態度發揮好自己的優勢,平衡一下作品的「風格化」和「流行化」,我也相信他能拿出和他第二張專輯水準相當的專輯。

李榮浩二專剛出的時候,我對李榮浩這位音樂人非常有好感,但如今陷入了這種尷尬的境地。很多人覺得李榮浩是婚姻後事業心喪失,因而水準下降,我認為這也只是表面現象。這裡也有兩個頗具參考價值的回答:

如何客觀評價李榮浩7.30發行的六專《麻雀》??

www.zhihu.com圖標如何客觀評價李榮浩7.30發行的六專《麻雀》??

www.zhihu.com圖標

除了李榮浩自身的內因,脫離了唱片公司團隊的團隊也是對一個主流音樂人來說影響巨大的外因。全部包辦是李榮浩賴以宣傳的個人特色,但現在彷彿也使得李榮浩騎虎難下,難以完全放棄它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也成為了實打實的負擔。我個人希望李榮浩能做出一張音樂質量過硬、內容傳達完整、只屬於自己個人風格的專輯,如果李榮浩包辦反而使他離這點越來越遠,那選擇擴充一下自己的創作團隊,也是可考慮的選擇。

另外之前也受邀評價過各首歌曲了:

  1. 《麻雀》:如何評價李榮浩12月5日新歌《麻雀》?
  2. 《老友記》:如何評價李榮浩的《老友記》?
  3. 《兩個青年》:如何評價李榮浩的《兩個普普通通小青年》?
  4. 《同根》:如果看李榮浩新歌《同根》?
  5. 《等著等著就老了》:如何評價李榮浩新歌《等著等著就老了》?
  6. 《我愛你》:如何評價李榮浩的新歌《我愛你》?
  7. 《花樣年華》:如何評價李榮浩的新歌《花樣年華》?
  8. 《在一起嘛好不好》:如何評價李榮浩6月3日0點發布的新歌《在一起嘛好不好》?
  9. 《要我怎麼辦》:如何評價李榮浩7月8日新歌《要我怎麼辦》?

吐槽:

今年的大陸主流樂壇真的很多人發專輯(毛《小王》、華《新世界》、李《麻雀》,即將發專輯薛等人)。在華語樂壇獨立音樂有了很大發展,而佔據更大市場份額的主流音樂、尤其大陸主流音樂卻陷入遲緩甚至停滯狀態的這幾年裡:

我願稱2020年為「大陸主流音樂 最 強 一 年」


推薦曲目:《花樣年華》《如果我是海》


擴展閱讀:

  • 如何看待31屆金曲獎入圍名單?
  • 你心中 2010 年代十張最佳專輯是哪些?
  • 【個人精選】2010年代華語主流流行樂專輯20張推薦


這張專輯做成這樣,絕對不是「婚姻不僅僅是愛情的墳墓,也是創作歌手的墳墓」就可以解釋的。因為這張專輯早在他領證前就基本製作完了,所以是不是墳墓得看下張,只是就他這張的情況,下一張會成啥樣真的很難預測。那麼為什麼做成這樣呢?我覺得和李榮浩近些年對音樂的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變是分不開的,我曾在下述回答裏完整闡述過這一觀點。

白色格子:如何評價李榮浩的新歌《花樣年華》??

www.zhihu.com圖標

在上一張專輯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後,李榮浩似乎已經選擇離開華納自立門戶,雖然目前找不到具體的新聞佐證這一點,但新專輯的發行方已經不再是華納,這意味著不只是他的經紀約,很可能連唱片約都已經不再存在,況且一手捧紅他的陳澤杉已經離開華納,酷愛營銷的李榮浩選擇離開也無可厚非。其實關於李榮浩所謂江郎才盡的討論,在他一首一首打歌的過程中已經被說了無數次,但是我聽華語流行音樂十幾年,真的沒有見過如此之「跳」的歌手,大部分歌手都有自己的巔峯期和衰落期,也會有起伏,但是在兩張專輯之間質量斷崖式下跌的情況真的是不多見,要不然就是你知道某個歌手他(她)的水平就那樣,高不成低不就,要不然就是可能會覺得某個歌手這張專輯相比於他的上一張比較一般但也不至於引發如此大規模的吐槽。

越來越懂營銷的李榮浩,離音樂越來越遠了嗎??

mp.weixin.qq.com圖標

在年少有為巡演上,李榮浩不止一次說過:「以前我一直以為自己就是個寫歌的,天天泡在棚裡面做幕後製作,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能夠這樣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滿世界跑,唱歌給這麼多人聽。」

這段話可以分兩個層面理解:

第一層是「謙遜」,對自己今天獲得的一切感恩,未來也會繼續努力爭取做的更好回饋聽眾。

第二層是「老子一個吉他手混到今天這樣,tmd老子自己都沒想到」。

其實不止李榮浩,最近十年,流行音樂都在開倒車,相比於獨立音樂的蓬勃發展,主流流行音樂似乎再也生產不出旋律和立意都不落俗套的音樂。這些年在知乎和豆瓣被拿來和周杰倫比較的歌手一茬接著一茬,在這些回答下面多數都是嘲諷,比如華晨宇、薛之謙、毛不易等等,李榮浩肯定也比不了,但至少還有幾個回答可以客觀分析一下兩個人的差距,我很認同以下這個回答,李榮浩已經是一個天賦平平的人靠後天能夠做到的極限,這就像齊達內和內德維德一樣,天賦一般的人再努力也不可能成為齊達內,但是可以成為內德維德,而天賦一般的人如果靈感不足,很多東西有想法但沒執行能力和完成度,做出來的就是這種專輯。

顧燦燦:李榮浩會成為第二個周杰倫嗎??

www.zhihu.com圖標

這時候,更加需要好的製作團隊來改變這種現狀,比如幾個靠譜的作詞人、好的錄音和混音後制,通過團隊的力量來彌補短板、提高歌曲的審美、立意和音樂性,但這對於已經脫離了專業唱片公司團隊且一直以「全包」作為營銷和賣點的李榮浩來說,可能麼?

P.s.2020上半年的華語主流流行音樂真的沒什麼好的專輯(個人主觀嚴重),對於習慣了聽流行音樂,其他風格只是點綴的業餘聽歌愛好者來說確實是一種折磨,一定要推薦可能只有韋禮安的《Sound of my life》和ice paper的《寒木居士》了。


一般來說,豆瓣上新的作品會被粉絲刷分導致評分一開始虛高一些,但這張專輯起步3分(經提醒起步為2.7分).....真的有夠慘,不過該啊,。是李榮浩的粉絲都不玩豆瓣,還是他真的讓太很多人失望了,大家都清楚吧。

除最後一首《如果我是海》,其他都是之前發過的單曲,那些歌本來就沒幾個好使的,9首放到一張專輯裡一口氣聽下來——我真難受,而且我聽不明白這段時間的李榮浩到底是怎麼想的,是怎樣的創作狀態。我一度以為他這麼寫歌就是故意的,具體什麼原因,我真不明白。

土是有點土,說難聽,完全不至於,編曲都-還-可-以-,除了《呵呵呵呵呵》沒忍住切歌了以外,整張專輯我都安穩地聽完了。《花樣年華》與《在一起嘛好不好》這兩首對氛圍和律動的把握都不錯,尤其是後者輕快的synth pop氣氛,蠻舒適的,《我愛你》和《兩個普普通通小青年》裏的電吉他獨奏也有可圈可點之處。但說句不好聽的,對於製作人出身的李榮浩,做到這些完完全全在內力範圍之內。就好比讓周杰倫寫一首大眾向的「悅耳的歌」,對他來說真的容易過頭了。現實就是,人們希望一直能從音樂人身上看到突破與驚喜。唉,得,原地踏步也算啊。

讓我覺的還行的是最後一首《如果我是海》,李榮浩的songwriting終於不讓我迷惑了,編曲在專輯中也算比較好的,我說我聽出來椎名林檎了您信嗎哈哈哈!不開玩笑,有無罪償還內味兒嗷(你要覺得不像就當我放屁)。如果你還沒聽這張專輯,直接聽最後一首吧,矮子裏拔將軍了。

更多的是,這張專輯我聽不明白。唱作人屬性強的專輯有一個特點,聽眾能夠從音樂中感受到作者這段時間內的狀態變化,甚至是心路歷程。為什麼歐美唱作人的作品能有很持續的討論度(比如泰勒斯),因為大家不僅僅在討論音樂本身,還在討論唱作人與他自己的音樂的關係,討論唱作人自己。但這張專輯我很難聽到「李榮浩」,或許最有他表達欲的是《還要我怎麼樣》(?)。聽完下來,我感覺這都不像錄音室全長專輯了,更像是歌單或者階段性的創作集。得,現在的專輯很多都是這樣了,不是現在,以前也是。

作為小半個李榮浩的粉絲我並不會去噴去罵,我有點想從歌裏聽到些什麼,聽聽為什麼會是這樣,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結論就是,可能是我有問題吧。

@白色格子 老師的觀點比較有價值,主要的意思是李榮浩在尋求突破,但「一人全役」的模式與包裝,加之缺乏團隊與公司的策劃與支持,讓這種突破越來越笨拙與喫力。可能我的確高估了李榮浩的才華與實力,我也真不好說他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會比較好。我的奢望是,他能做一張有完整自我表達的唱作人專輯——果然很不現實啊。

不知道這是網易雲的慣用招數還是新的幺蛾子:除頭尾兩首歌,新專輯每一首歌熱度條(目前)都是空的(可能是沒更新),但每一首的評論都1W+,因為每首歌的評論數據都是從之前的單曲挪過來的,造成了一種「已經熱鬧了很久」的感jia覺xiang。

我還後知後覺一個事實,為什麼李榮浩幾年來一直算有熱度,因為他發專輯發歌兒真的挺勤快,質不評價,量是真可以,熱度再咔咔一炒(一定程度的客觀事實啊),齊活兒。

我再次後知後覺我能心平氣和說這麼些和稀泥的話,是因為我給這張專輯的預設極其低極其低,並且我是一邊聽一邊寫這個回答的,沒細看歌詞,錯過了很多槽點。但是我注意到最後一首歌第一句就提到了「蘋果」(ringo),石錘啦石錘啦。


先下定論,李榮浩出道以來質量最爛的專輯,沒有之一。

唯一的貢獻是發明瞭電動車論壇宣傳這一適合李大眼的獨特營銷,可供後輩參考。(貶義)

唯二的亮點是《花樣年華》《如果我是海》。(褒義)

《麻雀》這張專輯斷斷續續發了大半年了,磨磨唧唧的和老太婆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李榮浩此人為了保證每首歌的傳唱熱度,完全摒棄了專輯概念,改為EP大雜燴的形式,甚至連《同根》這種歌都好意思放進來湊數,那時候還沒疫情呢,就是半路加進去的。

自從上了好聲音,結了婚之後,他是人越來越飄,越來越浮躁,這張專輯這麼爛最主要的原因是週期太短,上一張《耳朵》是18年的作品,而同名單曲《麻雀》去年就發了,我有理由相信他那時候已經差不多全部寫完了,或者一邊錄一邊發了,也就是說這人根本就沒有專輯規劃!

既然如此,那就更不用講了,請死命吐槽謝謝,@雪嶺洞簫聲 還是講的太客氣太含蓄了,我們不能慣著這種把聽眾當蠢貨的音樂人,該罵就罵。

其他幾首我都有評價過,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

如何評價李榮浩12月5日新歌《麻雀》??

www.zhihu.com圖標如何評價李榮浩的新歌《我愛你》??

www.zhihu.com圖標如何評價李榮浩6月3日0點發布的新歌《在一起嘛好不好》??

www.zhihu.com圖標


太浮躁了

再寫一點 李榮浩現在似乎在拋棄一部分聽眾 擁抱大流 這個舉動無疑是很聰明的 但是在口水之上又加了一點自己的東西 湊成了一張不三不四的專輯 連同根這種歌都收進來我不認為他對這張專輯的音樂性真的重視 甚至不在乎明年金曲獎的提名以及豆瓣的評價

整張專輯 最能給你驚喜的還是新發的如果我是海 處理得有很特色 但是總體比較一般 其他的或多或少在作詞上 作曲上都有不少的遺憾 比如老友記 副歌寫成這樣浪費了主歌 比如在一起嘛好不好 再說要我怎麼辦 主歌副歌割裂嚴重 這些問題放在以songwriting見長的李榮浩身上實在罕見 現在這個階段對他來說 一年一專還是太緊了 內心也是太浮躁了 即使功底尚在 誰能夠想到時日的流逝帶來的究竟是江郎才盡還是沉澱 希望李榮浩能夠慢一些給我們答案

李榮浩這張專輯熱度高 受眾廣 很清楚大眾喜歡聽什麼 但是僅僅滿足於現狀 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最後一首一首發歌真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