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看待這句話,可能要稍微放大一些,在不同角度看,有利於你的理解。

這裡簡單提3個角度,供進一步思考:

(1)這句話提出的人物(立場)

(2)這句話提出的人物時期(時間)

(3)營銷的本質(高點思考)

(1)這句話提出的人物(立場)

「我知道在廣告上的投資有一半是無用的,但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這句話來自百貨業之父約翰·沃納梅克(John Wanamaker)

約翰·沃納梅克(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百貨業之父,進一步說,就是甲方。

明確了這一點,我們理解起來會容易很多。因為作為乙方,也就是我們說的廣告代理公司、媒介公司等,肯定是不會這樣表達的,只有客戶會這麼說。

稍微瞭解一下現在的大企業就會發現,營銷的費用是非常高昂的。特別是快消行業、汽車行業這些競爭激烈的領域。

但是,這筆錢不花又不行。你看到對方新出了一款車,在地鐵到處投廣告,說自己內飾好,你說你,是投還是不投?

地鐵車廂廣告(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要知道,雖然現在營銷手段多樣、莫測,但不容否認的是,一場漂亮的營銷,說不定就能救活一個瀕危企業(前提是企業本身也意識到問題,做出合理決策),或者讓一個被對手夾擊的企業脫穎而出,重拾投資人、供應商的信心。競爭對手鋪天蓋地的營銷,每個動作,對你而言,可能都是致命的。

所以,無論對哪階段的企業來說,都免不了在營銷上花錢。但我們深入解讀後就會發現,其實甲方的潛臺詞是「花最少的錢,製造最大的營銷效果」

當然,客戶這麼說也有他的道理

甲方掙錢也不容易,都是自己的銷售團隊、自己全公司上下努力拚搏的結果,誰希望買個炮仗落個響?誰不想在一波活動以後,既有品牌價值的提升、又能讓潛在客戶看到自己的產品、展示自己的企業形象?所以,這裡的「一半」,就是心理的一種感覺,是一種機會成本的體現。如果我是甲方決策者,我當然會腦海中閃過無數次這樣的念頭「要是這筆錢投在擴張生產線、培訓員工等方面,是不是收益更高一些。」在這樣的前提下,覺得自己在營銷上投入「太大」,實際的效果「太小」,也是難免,自然,這句話會被流傳。

(2)這句話提出的人物時期(時間)

約翰·沃納梅克(John Wanamaker)生卒年份為1838年-1922年,23歲創立全美第一間百貨店,那就是1861年,觀察廣告史,我們會發現,這時候廣告行業才剛起步,廣告效用測評、售後、回訪機制還在完善中。而報紙廣告、路牌廣告本身,也很難統計廣告的實際到達率、轉化率,那麼廣告的效果,自然就成為一個謎。

而如果放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橫行的現在,廣告的效果,有了更多可以參考的依據。比如,微信文章的閱讀量,就經常被作為很多新媒體小編的KPI,這就是一種簡單粗暴的統計方式。

19世紀可口可樂的廣告(圖片來源:http://www.topdesignmag.com/vintage-coca-cola-girl-ads/)

當然,這句話在現代也有它的意義,在討論前,我們需要進一步明確這個核心問題:

如何判定「廣告費沒有被浪費」?

答:收益>廣告費用(這裡的收益,並不侷限於短期,也包括品牌本身的價值。)

廣告效果的最終體現,是最終反映在消費者的決策上的。

具象一些,那就是打開小賣鋪冰箱看到一堆飲料的時候,消費者為什麼選你?特別是你們都是同一種口味、都是碳酸飲料的時候。

小賣部冰櫃(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那這個關鍵的瞬間,有多少因素會作用呢?包括但不限於:

1、飲料的價格

2、飲料的鋪貨渠道(有些偏遠小賣鋪,有的飲料你是買不到的)

3、消費者對品牌的熟悉感(好像在某個綜藝/電影見過這個飲料)

4、這個飲料是否在夏天被冰鎮過,冬天有加熱過(店鋪設施)

……

很多的因素,決定了這個關鍵的「決勝時刻」,而你說,定價、渠道這些,是廣告公司能決定的嗎?最多,也只是建議權。

相比起「醫生」,廣告更像是「心理諮詢」,並不是「救死扶傷」,而是「助人自助」

被浪費的營銷費用,有多少是為企業在產品、渠道、售後等渠道買單呢?這,就引出最後一個問題,那就是,廣告的本質,或者說營銷的本質是什麼?

(3)營銷的本質(高點思考)

「營銷」是公司創造價值,建立牢固的客戶關係來從客戶身上獲得價值的過程。

——菲利普·科特勒《市場營銷原理》(亞洲版 第3版)

我有幸在4A廣告公司客戶部工作過,雖然時間還並不長,但對於客戶關係的意識,從此而誕生。如果大學時期對廣告的理解是漂亮的文字和畫面,炫酷的伏筆,打破常規的思路,那在工作後,對廣告的理解,就成為了一句話「用盡自己全部力氣,讓客戶感到滿意。」

營銷其實也是這樣,雖然站的角度不同,但甲方的生存,也是要儘力服務自己的客戶。而「滿意度」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的、隨機的概念。舉個例子,某個食客心情不好,就是要找小店的茬,你說,這個是店內服務的問題嗎?顯然不是。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photo/adult-business-commerce-cook-375889/

也就是說,營銷的效果或者說消費者對一個企業的評價,很大程度上是來自多個因素的集合。而每個人對「滿意」的理解也千差萬別。我覺得,好喫我就滿意,他覺得,上菜快纔是最重要的,諸如此類。

回到問題本身來看,營銷費用最終的體現,不僅是銷量,還有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雖然這些被叫做「無形資產」,非常寶貴,但短期內是無法被量化算入KPI的,那麼,有被「浪費」的感覺也就很正常了,因為,你現在的「投資」,並不意味著很快就會「回報」。

恩,營銷如此,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

希望能幫助到你

如果以上論述有不妥的地方,歡迎各位前輩批評指正

參考資料

1、蔡嘉清《廣告學教程(第五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菲利普·科特勒《市場營銷原理》(亞洲版 第3版)機械工業出版社


這是句老話,不適用於當下。從digital方面的廣告來看,流量可以顯而易見地看出。

但要說的話,題主需要知道廣告的作用,最終作用是銷售,但讓顧客知曉該產品,產生偏好,將其放入考慮,最終再購買,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個廣告可以做到的,也不是短期的事。

所以,廣告不能停,不能只看眼前效益。浪費不浪費,真的,就看洞察力了。


人羣 時段 地域 轉化 做數據分析就知道是哪一半浪費了。


謝邀。只要是「廣告」,就一定會有浪費的廣告費,只是沒浪費的那部分是否能帶來合適的收入而已,這個我們叫ROI。


用大數據模型分析一下
廣告渠道是試出來的,沒有廣告公司會告訴你「我們家是天坑」這種事。在採取某項廣告渠道之前,應該先認真研究同行是否在做,做了多久?等等問題,再去進行小額度嘗試,可將損失降低。比如,沒有任何醫藥公司有傾向/事實入駐某米,那醫藥公司就不應考慮。又比如,自己很快評估到某米是個坑,勸不住老闆 換來5k投入0流量

其實,廣告被惡意浪費一直是企業痛點,最好的還是有自己的廣告團隊,比如大公司基本有的SEO團隊


廣告效果評估。如果你花了1000萬投廣告,能否說服老闆再拿100萬檢測投放效果。主要是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