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自媒體的。部門現在只剩下十個人,其中有一個組長。組長整天帶著她身邊的同事說話,工作八個小時就說八個小時。聲音還特別大,談論的話題完全不是工作,但神奇的是人家完全不介意加班,並且業績還很好。(我業績也很好,說話的也只有一個業績好的 )

然而她們這種沒素質的行為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我和個別同事。曾經和組長溝通過,但是她的三觀讓我覺得非常扭曲。組長告訴我,她們這樣說話是想讓辦公室的氣氛活躍???

這裡我要講明,辦公室40個人現在只剩10個人了(沒有開除人),所以分成了兩排坐。組長坐在第一排,而天天講話的其他2位同事坐在她的前面和斜面。(玩得好)誰活躍氣氛需要活躍每一天,工作的每一個小時?

組長還告訴我,她們在辦公室裏大聲說話,正是因為把辦公室當作了自己的家???我感覺我被道德綁架了!!!

因為她們辦公室裏已經出現了集體加班!但是她們覺得每天這個樣子非常的快樂,完全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這麼沒素質的行為,他們自己意識不到嗎?

以前我們部門是公司人數最多的,現在走的剩下10個。曾經boss還在大會上批評剩下的人,彷彿這一切是剩下的人造成的???這是什麼騷話?

除了我和組長溝通了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受到影響的同志已經在辦公室裏發了脾氣,但是她們完全不受影響,我想請大家幫忙,到底應該怎麼樣?


接電話:喂!你大聲點說!我這裡太吵了聽不清!

這句話一定要特大聲說出來!


我給的答案多半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很抱歉,但that is life, life is tough.

就兩個建議:

1、習慣在各種各樣的環境裏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2、不做吵鬧的那個人

也許你所在的職場裏有各種方法既能達到讓辦公室重新安靜下來的目的,同時又對你的人際關係和職場發展沒有影響,但坦白地說,並不是每一個職場都能如此,有的是你一跳出來就有人下狠手掐死你的地方。

想清楚自己要塑造的職業形象,定義清楚職場裏自己的利益版圖,捍衛自己真正的利益邊界。辦公室太吵這些事都是小事,連利益交換的邊邊角角都談不上。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典型啊。人家業績好,你業績呢。。。不行就戴耳塞唄


謝邀~可能還是需要一些私密的環境要求。每個人的工作習慣是不一樣的。敞開式辦公也有弊端,就看要平衡。


劃區域辦公


很多選擇。

1. 直接說。

2. 間接說。

3. 買個降噪耳機。

4. 申請單獨辦公室。

5. 申請在家辦公。

6. 換工作


說句難聽的,誰讓你不是組長呢?

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你忍忍別人別人也忍忍你,忍不了就別幹了

出來掙錢給人家打工難道還想受多好的待遇?


謝謝邀請,這問題很直接,如果你是老闆主管級最大領導,把吵鬧的來源給端了,包括炒人,修改噪音設備,去除導致吵鬧的原因。

如果你不是老闆主管大領導,務必忍著適應久了就不吵了。

吵吵鬧鬧的辦公室也是一種企業文化。


關於這個問題,涉及好幾個方面,不應該僅僅簡單的把它看出一個同事沒素質,製造噪音的事情。

現在辦公室的工位都不大,1-2個平方比較普遍,10個人分成兩排,辦公室其實面積也是不算大的。

有些人對於噪音是很敏感的,尤其是大腦處于思考狀態時,更需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有一點噪音往往就會打斷思路,被打斷的次數多了,人就容易煩躁,時間長了,心情就會壓抑,容易發脾氣。

前兩年,由於工作相當比較閑,有時候中午休息,會在辦公室聽聽說書,當時辦公室一共才3個人,而且面積還很大。

沒想到,就是這種環境,用耳機聽節目,完全聽不進去,因為各種幹擾的聲音太多了,你即使聚精會神,也很難捕捉到耳機裏的聲音。

平時不覺得,可是一旦用了耳機,就發現那1-2個同事發出的聲音,簡直是無處不在,而且連續不斷,有打電話的聲音,有走路的聲音,還有打遊戲外放的聲音,隔壁辦公室的同事來串門,2-3個人能聊一個中午。

在那個環境下,感覺除了看手機、上網,你根本幹不了別的,更別提安安靜靜的聽書,思考了。

對於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大量思考的自媒體工作,如果有人對於工作環境的噪音敏感,那在10來個人的大辦公室工作,簡直是一種折磨。

但是,每個人的工作方式不一樣,有些人可以獨自思考,有些人就喜歡通過不停的交流來獲得創造的思路,同時與同事說話也是舒緩工作壓力,融洽辦公室氣氛的手段。

因此,在一個團隊中,每個人的各種方式不同,由此造成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一天8個小時都要活躍氣氛,確實也是有點厲害的,關鍵是喜歡活躍氣氛的人,還是組長。

組長喜歡說話,並通過與鄰近工位的同事說話來活躍氣氛,可能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並在自己身邊形成了小團體,而且就像你說的,人家確實在思想上以公司為家,業績也不錯。

可是,作為組長,更應該考慮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並顧及每個團隊成員的效率和想法,而不是僅僅把眼光停留在自己和幾個關係好的成員身上,這個組長,管理水平不夠,格局也不大。

如果組長長期堅持己見,我行我素,那麼勢必會造成團隊內部的分裂,團隊整體業績未必會好。

但是組長那邊的人多,業績也拿的出手,公司管理層未必會理解你的苦衷,可能還會覺得你對工作環境挑剔,如果因為噪音而影響了工作效率和業績,甚至會覺得你水平不行,拿噪音來做擋箭牌。

你已經嘗試過溝通,而且另一位同事也發了脾氣,可是完全沒有效果。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帶上耳機,可能還真沒其實特別好的辦法。

但是,長時間帶耳機,除了身體不舒服,還會影響與同事的正常溝通,耳機將你無形中封閉起來了,同事如果需要大聲與你說話,或者特意過來才能與你溝通,那麼時間長了,你在團隊中會更加的孤立。

如果這種情況一直沒有改善,建議考慮更換部門,或者提出換一個辦公室,要是還解決不了,也許是跳槽的時候了,可以更新簡歷,留意其他機會了。


我不能給你解決辦法,但是你可以選擇融入或者遠離。

「攪動水桶的往往都是鯰魚」

回到你的描述,槽點為:

(1)高級別人員成為領導想要的人:業績好、人緣好、肯喫苦

(2)你要的是:安靜、獨立、高效、保持距離

(3)整個環境:你和另一個同事為少數派,組長和其他為多數派(暫且其中有些牆頭草或這中立吧)

作為曾經在辦公室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的人,我希望你站在別的角度看看,不是讓你認同什麼,而是讓你理解一些行為運行的邏輯:

第一,級別高的原因就是戳中了管理者要的點,有的時候一個公司需要這個點,肯定是加以放大的,公司一定時期在減員,肯定需要薪酬和工作以外的東西加強員工與公司的紐帶作用,什麼紐帶?那就是公司要有快樂活躍的氣氛和優秀人員的帶頭。而且業績完成的好,又主動加班增加工作量,管理者很喜歡這樣的員工和基層管理人員,如果是你有獨立的辦公室,你是不是希望走進一個辦公室人人都很開心,臨下班的時候大家努力的加班解決問題呢?(先不要急著反駁我,往下看)

第二,管理者釋放一個信號:有能力的人靠業績說話,有業績就會有特殊照顧。你想想看,如果管理者和你一個偏好,就是喜歡靜,但是面對人員離職和士氣低落,大家業績依靠一個你看不上的人,你用不用?你慣著嗎?本位原則,你也要適當的從容一下。

第三,作為一個基層管理者,並不需要做一個完美的同事,而是要做一個符合基礎要求的員工。這個對一個基層管理者來說,說話也好,加班也罷,她的行動邏輯是並不違背所在的位置。

如果只是你一個人的選擇,我建議:如果這個環境不是你想要的,你積極地去改變:

(1)改變環境:跳槽或者越級申訴

(2)改變自己:融入或者遠離

分析一下就知道,(1)只是一種正面扛與不扛的辦法,我個人並不提倡,因為你的公司面臨減員的情況,無論行業前景還是其他都不可知,所以並不建議你跳槽,而越級上訴並不可取,這個我上面的分析就已經讓你明白越級申訴對你並不是好的選擇。(2)融入的事情,我也不會勸你,但是你自己可以看看是否可行,遠離也是一個法子,行為上可以儘可能不與他們衝突而已。

給大家說一下辦公室是幹什麼的!

就是一個辦事的場所,也就是說,這個辦公場所不是圖書館,也不是教室,現在很多國內的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都效仿國外一些知名企業,為企業員工提供舒適與自由的工作環境,逐步脫離了原有企業的辦公環境,當然就會出現上述說的太吵、太亂、崇尚加班等等,但是我們不難看出幾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去評價一個員工的行為,如何在自由和秩序之間尋找平衡。我個人有點想法可以為遇到這些問題的朋友提供一個可實施建議。

(1)公司需要一個什麼環境給員工?

首先,是秩序感!

秩序是企業管理的最基礎的,無論什麼管理方法或者想法,都是在建立一個統一秩序之中的,所以我們都要堅守這個基礎

其次,是舒適度!

一個辦公室如果不舒適,很容易讓人產生疲態,往往員工在高壓工作量下,桌椅板凳、電腦設備等都不好用,這樣肯定不行的

再次,就是制度彈性

制度和彈性是相輔相成的,根據企業中管理公司的人員的氣質而定

最後,就是文化~

企業文化沒有,咱們就不討論了,企業文化有但是不貫徹,那就和沒有區別不大

(2)公司需要一個什麼員工?

首先,是業績

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要看業績為首要或者第一要求,但是業績是一個人的考覈指標,當大家都有業績的時候,纔看別的,如果只有少數人有了業績,那麼其他的可以進行商榷(非原則問題)

其次,是效率

其實一個結果導向性的公司,結果可能比效率更重要,但是回歸到一個問題,就是員工不苟且

再次,是文化水平

員工文化水平是入司門檻,也是升職條件,當然沒有業績也沒有效率,再高水平也容易被忽視

最後,纔是大局觀

不展開

總結,我該怎麼辦?

短期內可以帶上藍牙耳機,但是不建議是雙耳都帶,單耳最好。

長期來看,我並沒有好的辦法。


我上班時間都是耳機堵死耳朵全方位封閉的 有什麼問題打字發我 看到在摘掉耳機來處理 不然一堆人講話鬧哄哄的可怎麼做事啊


帶降噪耳機

我辦公室也這樣,我剛開始特別難受。。。

我上一個工作是在圖書館。。。靜悄悄。。。

每天就三句話:

x老師,x老師早上好(我屋加上我就三人)

x老師我去喫飯了

x老師再見。。。

後來換工作去了一個同事們人不錯但是素質偏低天天在辦公室聊家長裏短的部門,我如果玩手機到也不在意,但是有時候我需要集中精神寫論文!!!

覺得他們好煩。。。

後來我帶降噪耳機很管用,不開機就行,基本上聽不到什麼

如果不開機還能聽到什麼,就放一點點聲音很小的寫論文專用輕音樂。。。

但是為了保持與同事的良好關係,我用降噪耳機一般並不會很長時間。。。

我們工作很輕鬆,我玩手機的時候也跟著閑聊,很快能融入同事(形式上融入就很好);

只有當真正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候,比如一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我要寫論文的時候才用耳機。。。次數不多的話不會影響同事關係


戴耳塞。


耳機是個好東西。


讓他們小點聲


我是一名程序員,我都是選擇戴上耳機聽著音樂敲代碼。

每天基本三四點鐘的時候就要開始戴耳機了,為啥?因為三四點鐘製作人就來上班了,策劃那邊就開始刷存在感了。各種嚷嚷各種激烈的討論。這時候你能怎麼辦?只能戴上耳機。

程序這邊從來不需要抬頭看製作人來沒來,只要一吵製作人一定在。程序這邊也不需要抬頭看製作人走沒走,只要安靜下來了,製作人一定是回家了,肯定不是去上廁所了。


人是羣居動物。如果你不能融入那個環境,為免勞神,建議你離開,畢竟你是其中的特殊個體。但,你要想一想,你加入的下一個羣體會一定完全如你所願嗎?所以,建議有時候先從自身反思,確定不能轉換思維克服的,那就遠離吧。


開放式辦公肯定會吵的,可以跟公司人事經理溝通買個靜音艙(如下圖)試試,開會、討論問題、打電話什麼的都去靜音艙,這樣就不會打擾其他人了,這個在國內剛剛興起,預計三五年內會引起一股靜音辦公潮流


如果你在2020年還能呆在一個吵吵鬧鬧的辦公室,請好好珍惜。


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

忍?戴耳機,自己該幹嘛幹嘛,不關注不在乎,無所謂啦。偶對,你還可以加入進去,一起談天說地,反正不用你扛事兒,啥時候老闆受不了了自然會抽他。

狠?你也拉上一羣小夥伴,他說你也說,聲音比他還大,相信我,沒有人受得了這種事,到時候自然有進展。或者你匿名舉報他,讓老闆收拾他。或者你抓他小辮子,讓他身敗名裂,死無全屍。

滾?三十六計,走為上,老子不聽你逼逼了。

話說,存在既合理,他既然能天天這麼得瑟,必然由他存在的價值。如果是我,會先關注他們聊什麼,可能真的有價值也說不定。如果實在沒價值,那就善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以上都沒效果,而且確實是眾怒難平,咖啡直接甩過去,反正出了門誰也不認識誰了。

呃,以上都是說著玩兒的,換成我,肯定會比他更囂張的大聲說話,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有一萬種方式應對他的質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