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高中學生,心理素質如題,特別差。性格偏內向,在大街上找路人問路都要心理鬥爭一下,受到批評完全接受,但是心裡會有個很大的疙瘩覺得自己很差勁。遊戲里不敢和人搭話,學校里遇到老師整個人都精神很緊繃,老師對我很好,但是我完全沒辦法像別的同學那樣親近。成績在年級十五左右,跟同學關係還可以,普通朋友挺多的,但是不是特別熟的同學我也有點緊張,講話整張臉都會顯得特別尷尬。平時口語演講和小組討論沒有什麼影響。

很想像別人一樣可以大方得體地正常聊天,希望可以給點建議,謝謝。


喬布斯說:把每天都當做生命的最後一天,如果今天是你最後一天你會如何?

另外,如果你現在馬上沒飯吃沒地方住,沒有人依靠,你會如何?

曾經看過一本書對壓力的定義:壓力是自己在意的東西受到威脅時產生的感受。

如果放下那些所謂的面子,虛榮,外在的東西,只關注自己真正地能否獨立,能否真正地不依靠外界養活自己,自己真正地靠自己而非外界過上更好的生活,是否還會心理素質差?

少欲則少痛苦,無欲則剛。


瀉藥。

你這應該是天生的,需要長期鍛煉 才能克服。比如多出去逛逛,不要總宅在家中,有事主動與親戚、同學、朋友 打電話、微信視頻 溝通交流,不要不好意思。

如果出去辦事,要主動問路、主動詢問 ...凡是積極主動一些,時間久了 就會發現 你比以前心理素質好很多。


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心理測du量、生理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這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科,有空可以看看。

人的性格與天生有很大的關係,但後天是可以努力改變的,你可以試著在生活中改變自己。最常用的辦法,買菜,打飯,吃早餐,你每見一次人,你都學會微笑,稱讚別人,養成這種習慣,你慢慢會改變。

一般的購物前,「老闆,你的土豆怎麼買呀?」買完後再說,「你的土豆很漂亮,我明天還再來你店裡買」哈哈,買前不能說,因為你說漂亮,老闆會覺得你喜歡,有可能抬價。

你每天都會在學校打飯或是某個早餐攤上吃飯,老闆一定會有變化,好看的衣服,店鋪的改變,桌椅的攤設,抓住某一點,真誠的表揚別人。包括同學,有人理髮了,有人心情好了,你學會稱讚別人,小李,你今天的髮型好看,精神。小王,你的這運動服很給力呀。

如此的學會欣賞別人,是真誠的正能量的看待別人,慢慢你就會改變。你的朋友也越來越多。如果你不好意思,你拿家裡人做試驗,回家發現你媽媽的優點,「媽媽,你這菜做的真好吃,比我們學校的食堂有味多了,然後裝著很好吃的樣子,大口吃,你觀察媽媽的臉色,你看她表情。哈哈,試試,肯定有效。

最後有機會,學習某一種技能,吉他,健身,武術,街舞,即可以當娛樂,也可以當作提高自己的氣質,健身。當你的光芒越來越多時,被別人需要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你的價值就越高,自然你就更加越意展示自己,就更有信心。

獨臂少年的成長之路

今年才13歲的張家城是廣東省雲浮市雲安區高村鎮人,5歲的時候,年幼的張家城因一場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右臂,面對這種常人難以接受的殘酷現實,張家城並沒有退縮和沮喪,反而以更加樂觀和堅強的心態面對生活的考驗。

獨臂本來是他心裡的障礙,是他的弱點,會是自卑的源頭,但是他改變了這一切,他可以驕傲的說,我是獨臂,我是有殘疾,但我比一般人都強,你敢挑戰我嗎?哈哈,我反正是籃球打不過他,這就是改變。


公眾演說實戰訓練營演講口才的視頻 · 728 播放

戶外練虎膽,百鍊鑄英雄!戶外演說實戰訓練,是一種最快速提升個人自信心,提升膽量,提升口才能力的訓練法...我們會在不同的場合進行訓練。公交車上,公園裡,高山上,這些都是我們戶外的練習場所。當你能夠站在不同的場合,當你打開了語言的開關,能夠面對百人,面對千人,面對萬人進行演講時,你的人生將所向披靡,你將走遍天下無所畏懼,你的人生將會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別怕,很多平易近人的大哥哥大姐姐們都會一碰就碎,所以呢你得長大點在長大點去思考這個問題,那時候就好了。

在長大的過程中,你會認識到很多在之前無概念的東西或者事物,你得去嘗試其中一些帶有挑戰性質的事物就好。

淺顯一點說就是↓↓

心理素質=個人經歷+個人榮耀感=穩定的心理素質

哈哈哈,一時興起,各位別杠我,我自行繞道。。。


親愛的,看一下我專欄的最新一篇文章,講的是王陽明心學的-心即理 的概念,也給出了一些修鍊強大內心的方法。歡迎一起探討


對你自己要求太高,你可以想像一下自己是個爛仔,放下架子放下尊嚴放下包袱。md勞資竟然寫作業了 nb! 勞資竟然會問老師問題了 艹什麼時候竟然想好好學了。對自己要求放低點,不要想著做完人,錯了就是錯了改了就行。經常跟害羞的人打個招呼不用說太多,吃了嗎吃了啥玩了嗎玩了啥?你衣服/褲子/鞋子/髮型真好看!你拉鏈開了 (最後一個適可而止)改變隨時都有,不用那麼悲觀。聊不上話可以多聽,其實沒人喜歡巴拉巴拉的人,更多人喜歡別人聽自己炫耀


先吐個槽,為啥最近的邀請全是凌晨推過來,沒不成大數據連這個都搜集。

看描述,我感覺你只是有點怕生,心理素質我看是正常水平,自我要求高是好事,不過也要貼和實際。而且過高的追求只會增加挫敗感,得不償失。

大街找陌生人問路心理鬥爭一下不是挺正常的嗎,要是對方拒絕了怎麼辦,給人家添麻煩了怎麼辦之類的念頭很正常,大多數人都差不多,除非你是自來熟。

受到批評心裡有疙瘩感覺差勁,我能讀出兩個意思,一個你感覺做錯了事 自己能力不行 差勁,二個你被批評了自己心裡有疙瘩 感覺自己並不能完全接受批評 差勁。第一個原因的話我只能說沒人是完人,知恥而後勇,不用太過在意。第二個原因的話,被人罵了一頓之後絲毫不難受的,除了聖人大概就只有破罐子破摔的人了,只要之後態度端正,及時改進錯誤就好了。

遊戲的這句,我平時打獨立,網遊只有一個七日和一個崩3,嗯,都是掛著網遊皮的獨立遊戲。不過仔細想想,網遊聊天除開朋友之間開黑可以聊到天南海北,陌生人之間打個遊戲聊家常可能性並不高,能聊起來的大概有小哥哥求帶系列,某某某應該怎麼打系列,或者情緒發泄系列,所以打個遊戲不要想太多,打打就好,或者找上朋友一起打。

至於老師這個,除開一部分大學或者高中老師,老師基本都是長輩,你想要有什麼關係,而且就算年齡相近,聊天的時候你確定老師不會催學習或者你確定可以肆無忌憚的開玩笑。你要實在想和老師做朋友,去找你感覺和老師聊的好的同學取取經吧。

還有就是陌生同學,對陌生人有點拘謹不是很正常嗎,而且演講的那句說明你也不是個膽小的,何必想那麼多。

大家都是平常人,只要禮貌到位,很少有人會找麻煩,雖然遇到了很少的那部分人容易讓自己產生心理陰影。

如果想鍛煉一下,推薦找個服務員噹噹,處理客訴應對了批評的那段,別的工作也可以鍛煉你面對陌生人時的狀態,而且還能有比外快,當然最近疫情,做出選擇之前自己多考慮一下。

大方得體,這大方 大概給了個建議,至於得體,這需要文化儲備,也許可以找找外交官相關的記錄之類的。


感覺這篇回答有些欠缺的地方(亂?),湊合湊合吧(狗頭),當然能小提一下看法就更好了。


心理素質差是很多人的常見表現,只要讓自己的心理情緒得到了一個很好的調節,就可以讓自己獲得改變。


不知道你說的心理素質具體指什麼,我這裡說一下一些大型活動有關的心理素質吧(大型演講,辯論,表演)

心理素質是練出來的

我上大學之前,在高中全班面前做個報告聲音都會抖。知道自己這個缺陷之後我在大學加入了學校的辯論隊,只打了兩次之後,心理素質就真的提升了很多。

現在我可以在學校千人的報告廳裡面做彙報,也可以當著全社團幾百人的面唱歌。

所以,加油吧~逼自己一把,一切都會好的


謝邀

我初中的時候跟題主一樣,估計我更嚴重一些,走路低頭走,不敢抬頭看人;跟不熟的人說話總覺得很彆扭很尷尬很害羞;上講檯面對一群人演講的時候會很害羞,說話都不利索;不敢跟老師說話;有點自責過度;有點過度地看別人表情說話行事。

我覺得這應該是內向和敏感的具體表現吧,題主自己也能注意到了 自己內向 這一點,能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已經踏出了第一步了。我自己的解決方法是多接觸一些集體活動,不是說唱k蹦迪那些,而是一些運動之類的。

(現實)結交益友多交流 我是因為初二開始打籃球,然後結識了挺多比較開朗的球友,通過長時間的互動交流才慢慢地變得開朗,幽默,這估計也是潛移默化的作用吧。所以,你可以借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去結識一些益友,比如打籃球啊 足球排球這些雙人多人的球類運動。

(虛擬) 打遊戲也一樣 打遊戲少不了溝通,你可以借著打遊戲去主動結交朋友(個人隱私一定要保護好,不要隨便暴露個人信息),因為對於我來說,初期要直接在現實廣泛交友而且交談很融洽你來我往這種是很難的。所以我以前的交友是虛擬為主,現實為輔。在網上聊天,彼此看不見彼此,也不需要覺得尷尬,你得盡量主動出擊。因為你不踏出主動結交好友這一步的話,基本無論做什麼都是無功而返。

所以,放下所謂的面子,自信一點,主動出擊才是王道,虛擬也好現實也好,只要踏出這一步,別的就只是無數個 主動出擊—聊天交流 大循環罷了。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了,學會與別人剛開始相處時作出正確的話題選擇,學會如何讓自己的語言表達得更幽默。

至於敏感,其實敏感我覺得已經成為了我的保護傘,給我帶來很多的好處,比如說 獲得了更敏銳的洞察力:察顏閱色,能明確判斷自己什麼時候在什麼場合下該說什麼 能判斷出一個人的好壞(內心),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反正那感覺就很准。 因為對外界敏感,所以懂事的也特別快,很注重禮儀細節,一絲不苟。

內向敏感帶來的好處其實也不少,所以別對自己太過於苛刻了!敏感可以留,內向可以(必須)改! (社會都是靠人際關係說話,人際關係好圈子大能橫著走)


心理素質差這個詞形容提問者的狀況很籠統。

題主可能是過度關注自我,且把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所以每一次與人交流,才會如臨大敵,特別追求完美,無時無刻不在關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這可能就是不敢與他人交流的原因。

推薦《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它可能會永遠卸下你身上那些不必要的枷鎖。

它是我最為之慶幸曾閱讀過的一本書,現在還是我心中的清泉。

說一下一個細節,這本書里有一個 課題分離 的理念,是人際關係邊界不明的有效解決方法。大概意思就是:你的課題你來關心,我的課題我來關心。但生活中很多人無法區分你的課題和我的課題。

你和別人說話,你要表達什麼,怎麼說, 這些是你的課題。而別人的感覺反饋,是別人的課題。

不要干涉他人的課題。一切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夠進行課題分離,人際關係就會發生巨大改變。

書中採用對話體的表達形式,可以跟隨作者一步一步深入思考。


我突然覺得抗壓對線會不會真的有作用

柯潔滿口抽象話在微博跟♀ 對線,互相變著方地問候全家搞了半年,前陣子看他下棋真的就穩了不少


1.就是自己加強,這個別人幫不了你,強大還得自己強大

2.遠離一些會讓你崩潰的人和事

沒別的辦法,一直都是你去適應社會而不是社會適應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