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醫典籍記載,霍亂、痢疾、重傷風、破傷風、臌脹、水腫、喉痹、瘧疾等病都容易被中醫治死。請補充!

========急性闌尾炎。20160703

痘疹。20160708

真頭痛,真心痛。20160710


題主咱們實事求是地說哈,你說的這些病在古代不要說中國了,放到全世界大家都一個屌樣。古印度醫學,古波斯醫學,古阿拉伯醫學,古埃及醫學,古希臘醫學,古西醫,古藏醫,古蒙醫,古苗醫,大家都是半斤八兩,誰都不比誰強多少。

差距是現代拉開的,你要問也要問現代不靠現代醫學的診斷和治療,中醫會搞死那些病人。


1. 重傷風

竇材:《扁鵲心書》肺傷寒

肺傷寒一證,方書多不載,誤人甚多,與少陰證同,但不出汗而愈,每發於正二臘月間,亦頭疼,肢節痛,發熱惡寒,咳嗽脈緊,與傷寒略同,但多咳嗽耳。不宜汗,服姜附湯,三日而愈。若素虛之人,邪氣深入則昏睡譫語,足指冷,脈浮緊,乃死證也。急灸關元三百壯,可生,不灸必死,服涼葯亦死,蓋非葯可療也。(肺傷寒之證,今人多認為重傷風,非溫平誤事,即寒涼殺人。予於此證略有分曉,然不免因人檢點,苟遇知己用之無疑,應酬通治,不過姜甘桂辛而已。設概用姜附,往往遭人謗毀。)

2. 痘疹

唐大烈:《吳醫匯講》回瀾論

順痘,本無不生之症,而誤葯轉有致死之因;險痘,極有可生之路,而誤葯必無不死之幸;逆痘,尚有求生之法,而誤葯反為速死之方,與其誤葯,毋寧不葯。年來痘疹甚行,比戶哭聲,順而死者猶十之三,險而死者已十之七,幸而獲愈者,非痘出極稀,即貧家無力延醫,或兒性倔強,滴葯不肯沾脣,否則葯雖下嚥,立即嘔出,如有神助,求其因葯而愈者,百不獲一也。

3. 狂犬病

趙濂:《醫門補要》瘋犬咬

瘋犬與蛇咬,傷口愈後多麻木不仁。若咬毒複發,渾身尤麻癢,亂串至心則死。瘋犬初咬時,頭頂有紅頭髮三根,以燈火照之,拔去紅髮,則不發。忌發物、麻味、鑼聲。

4. 痢疾

羅天益:《衛生寶鑒》下工絕氣危生

丁巳予從軍至開州.夏月.有千戶高國用謂予曰.父親年.七十有三.於去歲七月間.因內傷飲食.又值霖雨瀉.痢暴下數行.醫以葯止之.不數日又傷又瀉.止而復傷.傷而復泄.至十月間.肢體瘦弱.四肢倦怠.飲食減少.腹痛腸鳴.又以李醫治之.處以養臟湯.治之數日.瀉止後添嘔吐.又易以王醫.用丁香、藿香、人蔘去白、橘皮、甘草.同為細末.煎生薑數服而嘔吐止.延至今正月間.飲食不進.扶而後起.又數日不見大便.予問醫曰.父親數日不見大便.何以治之.醫曰.老官人年過七旬.氣血衰弱.又況瀉痢半載.脾胃又虛.津液耗少.以麻仁丸潤之可也.眾親商議.一親知曰.馮村牛山人.見證不疑.有果決.遂請治之.診其脈.問其病證.曰此是風結也.以搜風丸百餘丸服之.利下數行而死.予悔恨不已.敢以為問.予曰.未嘗親見.將何以言.高千戶退而去.或者曰.予親見之.細說其證.予曰.人以水谷為本.今年高老人久瀉.胃中津液耗少.又重瀉之.神將何根據.靈樞經雲.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俱不足也.不可瀉之.瀉之則重不足.重不足則陰陽俱竭.血氣皆盡.五臟空虛.筋骨髓枯.老者絕滅.少者不復矣.又曰.上工平氣,中工亂脈.下工絕氣危生.絕氣危生.其牛山人之謂歟

徐大椿:《慎疾芻言》痢疾

痢有數種,誤治則生死立判。凡脾氣不實,飲食不化,晝夜無度,無紅白積者,此為脾瀉,其方不一,當隨症施治。若傷寒傳入陰經,下痢清谷,脈微厥冷,此為純陰之危症,非參、附、乾薑不治,患此者絕少。若夫夏秋之月,暑邪入腑,膿血無度,此名滯下;全屬暑熱之毒,蒸腸爛胃,與陰寒之痢,判若水火。仲景以黃芩湯為主而因症加減,此千古不易之法。今乃以暑毒熱痢,俱用附、桂、姜、茸,始則目赤、舌焦,號痛欲絕,其色或變如豆汁,或如敗肝,熱深厥深,手足逆冷,不知其為熱厥,反信為真寒,益加桂、附,以至胃爛腸裂,哀號宛轉,如受炮烙之刑而死。我見甚多,惟有對之流涕。更有用六味湯及參、 等補藥者,於久痢虛乏之人,或有幸中,若邪氣未清,非成痼疾,即至不救。蓋治痢之方甚多,博考古書,自能窮其變化,何得以不入痢症之葯,每投必誤也。

5. 咳嗽

徐大椿:《慎疾芻言》咳嗽

咳嗽由於風寒入肺,肺為嬌臟,一味誤投,即能受害。若用熟地、麥冬、萸肉、五味等滋膩酸斂之品補住外邪,必至咯血、失音、喉癬、肛癰、喘急、寒熱,近者半年,遠者三年,無有不死。蓋其服此等葯之日,即其絕命之日也。間有見幾而停葯者,或能多延歲月,我見以千計。故今之吐血而成癆者,大半皆由咳嗽而誤服補藥所致也。

6. 中風

徐大椿:《醫學源流論》中風論

今之患中風偏痹等病者,百無一愈,十死其九。非其症俱不治,皆醫者誤之也。


不如反向思考下,什麼疾病傳統醫學能有點兒辦法的?

都容易死。(感覺逼乎中醫黑,又在玩新花樣了)

就那個時代水平(衛生水平低下,環境惡劣,藥品常識基本沒有),不管什麼醫生,都不能保證一定能救人。你把這些病放在歐洲國家照樣很難救(在顯微鏡出來之前,號稱先進西方醫學也是基本等於沒有)

除非是藥王孫思邈之類開掛的存在


古代和現代的社會意識形態有變化,不一樣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