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聽說積極心理學,是哈佛大學公開課,馬丁塞利格曼講的,聽不進去。最早接觸心理學是,參加一個團隊心理治療團體,人際關係取向的團體,參加了13期,感覺沒什麼用。我照樣絕望,壓抑,想要自殺。

因為團體是存在主義治療團體,尊奉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的學說,所以看了許多亞隆的書,書還是很有意思的,但是也沒什麼用。

最近是工會活動,讀書會要求看的一本象與騎象人。看了感覺還不錯,但除了提出百憂解,認知療法和冥想以外,可操作性也幾乎沒有。

積極心理學有沒有什麼可以自我操作來達到自我緩解抑鬱的辦法呢?

這本書說了好多內容,看了一遍以後,沒什麼頭緒,到底要怎麼辦呢?

各類心理學的適用範圍和適用人羣是否是不同的?感覺做了很多次心理治療,作用都不大,整體是要幹什麼,好像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讀後感已經寫完了,謝謝大家的回答。最後我想。這個問題的焦慮源於:我學了辣麼多的知識,到底有啥用?這纔是我最困惑的問題。有那點時間娛樂一下不好麼。知識,尤其是碎片化的知識,這部象與騎象人,我就get不到貫穿全局的一條線索,所以我焦慮和迷茫了。


謝邀,作為幹了10年心理學的人……

學習心理學幾乎很難自救,自救成功的本身就是沒有大的課題或者在學習過程中接受並且積極尋找諮詢的方式改善。(我們用諮詢掙錢,如果反而迴避用諮詢解決問題,就感覺太怪了。)

心理學的書籍一般我愛看兩頭,一頭是專業書籍,就是解釋某一流派,以及如何作為諮詢師幫助來訪者的。另一頭就是把複雜難懂的心理內容,用簡單的方式讓別人理解的,簡單而言就是「心理教育」,讓很多人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

心理教育很重要,讓來訪者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才能更好的參與到後續的工作中。

但是,但是,心理教育不是全部,還需要後面在他人支持下(當局者迷),推動和陪伴下,自我的嘗試和改變。

前面似乎對於問題無關,但是個基礎。

關於問題:

1.積極心理學是否有用和意義,跟是否看了相關書籍能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完全是兩件事!

2.大多數書籍最好的也是作為心理教育的功效。但是話說回來,有沒有一套說詞,可以教育所有抑鬱而痛苦的人?沒有……所以書籍本身(心理學)的作用要麼是有個視角,要麼是指引操作。心理學的書籍寫得再好,也無法實現諮詢以及推動改變的功效!尤其是如果有人只活「脖子以上」,即只考慮知識、道理等認知層面,而非先去做做,體驗一下的情感層面,可能有用的部分就更少了。

3.積極心理學算是比較年輕的流派了,到底有多大意義不好說。但的確是一個推動心理學發展的一個有創造意義的視角。就好像當初提出「人本」的觀點一樣。現在也不是所有人都覺得人本流派的諮詢效果很好,但是以當事人為中心的理念,卻也貫徹到了不論是動力還是認知等等流派之中。

4.根據我的經驗,先試試,做一做,感覺有用的東西就會變多對不對,好不好,別百花功夫,這些想法放在前面,反而「好東西」就會變少。其實恰恰是這些想法或者說模式,纔是阻止人改變的重要因素。


謝邀,很榮幸能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心理諮詢師陳旭龍。

從你的敘述來看,給我的感受是目前處於比較嚴重的抑鬱狀態中,不清楚你看過醫生了嗎?如果是重度以上的抑鬱症,是需要到醫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診服藥的,少數還需要住院治療。

當你處於重度抑鬱狀態下,大腦的血清楚分泌不足,整個人缺乏活力,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什麼都不願意做,自尊感低。這種狀態下,讀什麼書,學出療法都不能給你帶來改變。最好的辦法是先服藥治療,等癥狀改善後,再利用心理治療來改變認知。千萬記得,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我是在學習泰勒主講的哈佛大學公開課《積極心理學》課程後,立志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的。中國真正學完這門課的人,不超過50萬人。我大約學習的三篇,並把課程編輯了,放在我的專欄裏,有興趣的時候你可以看看。

《象與騎象人》是本非常棒的書,可以幫助你提升認知。他提出了我的情緒是大象,理性是騎象人。關於抑鬱的治療、人生意義的討論都發人深思。可以多讀幾篇。

順便說一下,僅僅指望讀幾本書,改變自己,是很困難的。一個人的改變,是個長期的,連續的,漸進的過程,需要脫離心理舒適區,你把注意力放在當下,制定目標,保持耐心,並一步步去努力。

希望能幫助到你。如果需要幫助,也可以私信我。


積極心理學是一種生活的理念,你可以懷揣積極心理學的態度理念去生活,這種理指向更廣泛的大眾普通人,也就是沒有心理困擾的人。

你可以看一下積極心理學強調的積極心理品質。這些並不適合處在困境中的人讀了後自救。而是沒有什麼困擾的人,看了後更積極陽光有韌性的面對生活。這也使得大眾更廣泛的可以學習運用心理學更好的生活。

《象與騎象人》這本書看名字是打了一個隱喻。隱喻如何駕馭引領內在自己。我也買了這本書幾年前簡單翻了一下跟你的感受差不多。方法本身較為簡單好操作,持續堅持做會有效。就好像說大道至簡你就是打坐冥想堅持久了有很多心理問題也是可以解決,尤其是情緒排解不出去類型的。可是堅持下來的人很少。所以真正有心理困擾還是需要一對一的心理諮詢。

一對一的心理諮詢是更有針對性的。是給到一對一的陪伴。任何心理困擾的表象下都有內在根源的心理機制。心理諮詢的過程在逐漸深入打開疏導疏通療愈重建新的方式等。缺愛的補愛,缺關注的補關注,缺反饋的補反饋,有情緒沒通道或者有情緒原有通道不合理,比如喝酒打人罵人宣洩,調整建立正常的方式。這些方式都是早年生存環境中為了適應發展出來的,隨著成長不再適應了。心理諮詢過程也是打破舊我建立成長新我的過程,也可能是給自我增加容量。

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需要有確定感這種確定感最早是經早期照顧著也稱客體給的。比如你小時候給來的客人倒水,媽媽說你是好孩子,客人說你是懂事的孩子。這樣你就確定了你的行為是對的,以後還重複這個行為。而有些心理問題是早期缺少客體肯定的反饋沒有建立起確定感。長大後做事總是糾結猶豫不知道怎麼辦,這時候需要肯定感的建立,這個過程顯然自己不容易實現而心理諮詢師充當外部客體給到反饋這樣顯然會好很多。

一對一的諮詢可以解決很多心理問題有其優勢。不過團體心理諮詢也有團體的活動,團體中場的影響較大,短期不如一對一,長期參與費用低效果也不錯。另外心理自助,需要有敢實踐能堅持的心,最好跟著團體走這樣有個指導容易堅持下去,只要你堅持做也一定有效果。多接觸積極的事務你存儲積極的體驗多了也就積極了。

具體可以關注我瞭解你的情況後具體交流更有針對性。

加油!你這麼積極的思考學習探索一定會成長改變的!


積極心理學作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一個分支,自學很適合心理自助,發揮個人潛能。現今好多搞幸福心理學,心靈療愈的講師,都在販賣這個理論。

但任何學科都不是完美無缺的,站在批判理性主義的立場看,積極心理學理論基礎比較薄弱,而且一些自助方法對悟性不高的人來說,比較難掌握


書沒看過,講講積極心理學。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個人認為,積極心理學通俗講有點像個人成就學了。適合的人羣是那種嗷嗷上進的小聰明。

按題主的描述,情況看起來有點嚴重,還是進行一對一的諮詢比較有效,諮詢師可以試試精神分析流派的。

任何心理學,都是一種曲徑通幽的過程。甭管認知行為療法還是精神分析亦或是存在主義療法,能管用就行。當解釋可以接受,問題就不存在了。電光火石之間,我們就在心裡原諒了。

我一對一參加的比較多,瞭解的比較深入細緻。沒有參加過團隊輔導,見諒。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