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的大多都是中产。也不知道是否我偏颇,精神疾病的误诊概率太高了,教科书式的诊断根本没有办法触及病根。有些精神科医生的共情能力真的低,同一种情绪病能够被诊出不同的类型。况且五到十分钟以内就可以对一个人下诊断,真的让人觉得太不靠谱了。


给精神科医生贴上「中产」的标签,这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不过关于医生给诊断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做心理咨询工作和精神科打交道的情况还是很多。当我们评估当事人确实存在明显症状表现时,会推介到精神科专科医院,或是三甲医院精神科或神经科。医生有诊断权,而且接受过多年诊断学的培训和练习,还是值得信赖的。

一部分来访者回来的时候会有抱怨,就像题主表达的一样,

「前后10分钟不到就诊断完,说要吃药」

「基本没怎么问,就填了量表,就直接开药了」

当然我相信每个行业中有杰出的,有老实干活的,当然也有德不配位,专业胜任力有限的。

当然更多的想和大家讨论诊断本身这件事。

图片来自网路侵删

关于同诊率

去医院看病的人,无论是生理疾病,还是心理疾病,大家都有明确的目标:希望得到专业人士检查,了解原因,并获得治愈的方法(当然「治愈」这个词很微妙)。

所以很多人会关心诊断的正确性。12年在北京某有名精神科住院部实习。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跟著医生查房,到护士站看病历(当然都有签过保密协议)。

那段时间就是在情感病房和精神分裂病房进行诊断,问诊方面的学习。偶然在两个病房看到同一个病人的病例。不同时期给了两个诊断(一个是双相,一个是精神分裂,忘记先后了)。

同时我们也有门诊实习,说白了就是搬个小板凳,坐门诊里面,观察医生是怎么看病的。

同样的问题又来了,一个大夫来自情感病房,诊断抑郁症,抑郁焦虑状态,双相等情况普遍。

而另一个精神分裂症病房的大夫门诊,更多是分裂症,青春性分裂症等。一群实习的小伙伴找到管实习,授课老师问及这个情况。老师的回答很模糊,例如共病,不同发展阶段,或者对症状而非对病因等。

曾经听过一个精神科大佬在某学术会议给出的一组数据,说道的就是精神分裂症的同诊率不高,但忘记了具体数字。翻了半天论文也没有找到相应的研究,所以不好做评论。

关于共病

关于共病的问题,其实不光在精神科诊断上,在心理咨询评估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例如抑郁和焦虑高重叠,精神分裂与情绪障碍高重叠等。

借用临床实习授课老师的一句话,精神科的诊断是对症状表现,而非对病因的。所以在临床处理上通常是对「症状」下药,而非对病因下药(相同的症状,用相似的药)。

当然建议大家比较中立的看待这个诊断问题。生物医学模式和大众关于健康的观念认为「异常」的存在是精神或者身体疾病的根源。期待存在一个真正的疾病实体去进行改变,就能消除外在的异常表征。

图片来自网路侵删

但关于疾病实体的寻找是非常困难,且复杂的问题。很多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不能像一个模型,或者一道算术题一样逻辑清晰的展现在你面前。

相反人类对于疾病的焦虑倾向于将病痛标签化。「你得了XX病」,当你得知病名,及大概原因时,焦虑可能会有所下降。因为你可能得到了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告诉你,你所患疾病是可以名状的。言下之意,是可解的。

标签化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将人类物化,非人化,只看到症状而非看到人。当然还有病耻化,污名化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想要表达的意思:也许现在的诊断标准,医疗模式可能出现了问题。它并不能有效的将一种精神障碍和另一种精神障碍分离,就造成了共病。

以DSM诊断系统为例,每年都有「新」精神障碍病名,但没人能够进行鉴别。

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疾病共病率极高,逐渐破坏了综合征代表不同病因的假说。此外,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显示了许多疾病的短期诊断呈现高度不稳定性。在治疗方面,缺乏特异性是常规而不是例外」—————摘自美国精神病学会规划委员会关于第五版DSM的报告

关于诊疗

其实关于治疗,我是一个外行。我也抱有同样的疑问:对症不对病因,真的能够有效的处理精神障碍吗?

但精神障碍神奇之处在于,病理模型不清的情况下,就会有对症药物出现。这点不服不行。和一个精神科同时提供咨询的老医生一起聊天,她说道药物对于抑郁症的效果是非常有效的。

「一个患者之前做在别地儿做咨询,一直没有效果。后来实在没办法,开始服药,一个月就开始有效果了」。

也有来访者问「为什么别人服用药物几天就开始起效了,但到了我这儿没啥作用」。

同是抑郁症,你的抑郁症也许与别人的不一样。从当前的诊断系统而言,含有同样的症状表现可能会划分在一族。但病因不同,诊断短期稳定性不同,每个个体情况 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抑郁症」

引起抑郁症的原因,影响因素如混沌系统中的节点,并不能用简单模型来构想

以神经递质假说而言,每个人脑内神经递质形成动态平衡,而每个人处于抑郁状态,兴奋状态,平静状态,脑内神经递质的存量都是不一致的。甚至早中晚不同时间一个人脑内状况都是不一样的。现代技术还未达到能够根据一个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状况给出特定药物进行调节,所以同一款药物在不同人身上效果不一样,服药是需要一个尝试的阶段。

关于未来诊断系统,个人的愿望是可以打破现代生物模型的方式。将人体看做是一个系统去考虑,能将生理,心理,社会,等更复杂的部分考虑进去。当然这是非常理想化的。

关于医生

很难将中产和精神科医生联系在一起,当然不排除一些大佬。一个普通的精神科医生一天要接待80以上的门诊病人。同时还有值班的要求。

在实习的时候亲身体会过,早上6点多起床赶地铁,7点开会查房的日子。我了解到一个普通精神科医生一个月可以休息的时间大概两天半到三天。至于工资嘛,真的不高。

图片来自网路侵删

能过得比较滋润的精神科医生,通常也得副教授及以上吧。科研经费中劳务部分,讲座培训的收入还是客观的。

对精神科医生还是很崇敬的,这真的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为那些已经牺牲在岗位上的半拉同行感到惋惜。


谢邀。

是个有趣,且值得回答的问题。

学医的大多是中产。这是问题的第一句,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我猜测一下,意思可能是学医的是中产,所以不能很好地理解中产以外的其他阶层吗?比如不能理解富人阶层和平民阶层?你会担心学习身体医学的中产医生不能帮富人阶层和平民阶层做手术吗?如果不担心,为什么到了处理心理问题的精神医学上面,就担心中产的精神科医生不能治疗其他阶层病人的心理障碍呢?

精神疾病的误诊概率太高了。这个结论是从何得来的呢?太高是有多高呢?50%还是60%误诊?什么叫做误诊呢?是把抑郁诊断成了躁狂还是把焦虑诊断成了精神分裂?对于共病漏诊是否算是误诊呢?我的亲身经验中,倒是感觉很多精神科医生得诊断是挺ok的,参加过一些精神科医生的讨论,也觉得他们具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当然不能把我看到的精神科医生代表全部精神科医生。所以也需要追问一下,你所说的误诊的精神疾病,是多少呢?你的结论是从何处得来的呢?

觉得很多精神科医生的诊断是有教科书式的诊断根本没有办法触及病根。精神科的诊断是症状学诊断,所以依据是患者的症状是否符合障碍所包含的症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是否符合,排除其它原因的要求是否符合等等。比如抑郁的诊断是9条症状中符合至少5条,且最少有一条是症状1或2,持续时间超过2周,显著影响了社会功能。教科书上表示这是符合症状的,可以做出诊断。但是抑郁症的病根,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对自我的攻击,非理性的信念,失调的家庭系统等等。精神科医生不是没有办法触及病根,而是他们理解症状使用的生物学模式认为心理疾病是由于身体大脑内分泌出了问题,所以给病人提供药物对治,跟很多人以为的心病还须心药医不一样而已。

况且五到十分钟以内就可以对一个人下诊断,真的让人觉得太不靠谱了。上面已经说了,只要症状符合,就可以下诊断,所以50分钟,应该足够精神科医生了解症状了。很多医学检查,像X光,验血什么的,其实也很快的,你会觉得医生诊断太快了吗?很多人还嫌等结果太慢呢。

我猜测一下,可能题主是不太喜欢冷冰冰对照症状开药治疗的精神科系统吧。如果这样的话,选择更温暖更关注心灵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好。不需要抨击精神科系统的,毕竟它也在帮助很多需要它的心理障碍患者。

祝好!


作为一个贫民精神科医生,我想说中产的门槛现在这么低了吗?只要是当了医生就可以脱离阶级了?

身为贫民的我,到底能不能理解中产的病人,到底能不能理解富豪的病人?出身不同就不能共情了?我看个电影是不是要看导演和我是不是一个阶级?我听个音乐是不是要看我和制作人是不是一个阶级?不然我就不能对电影和音乐共情?

一般初诊病人要交谈至少半小时以上,那个5到10分钟给诊断了?按书上的诊断标准诊断是对病人负责,不按书来自己天马行空的胡诌那不是庸医吗?

精神疾病的一大特点就是周围人和医生都觉得他有病,就他自己觉得自己没病,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疾病的典型表现。所以就会反复去看病,看不同的医生,甚至和同一个医生反复纠缠要求改诊断,反复诉说自己没病。奉劝一句,有病还是得好好看,要相信医生。


早古时候,止痛都用鸦片酊。痛苦不分贵贱,上瘾也不分。


不能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没有办法。可以说国内精神科地诊断都是错的(大概率),只是医生和大家需要听个理由而已。

可能唯有接受自己是会犯错的凡人,才不会那么理直气壮的当权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