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因為他具有的特性沒有什麼絕對的喜歡或者不喜歡

故鄉是用來懷念的,故鄉是用來美化的,故鄉是用來失望的。

比較喜歡蔣方舟的書的一段話

《故鄉》表現的也是一個歸人的鄉愁,重返故鄉後,鄉愁反而更愁。記憶中的質樸,是如今的貧困;記憶中的天真,是如今的無知;記憶中的生機,是如今的野蠻;記憶中的平和,是如今的麻木。在離開故鄉的時候,歸人並沒有什麼留戀,只覺得失落和悲哀。

我愛我的家鄉,儘管他貧窮落後,污染嚴重,人們素質低下,但是我留戀它,我喜歡那裡的飲食,我喜歡那一碗簡單燜面,我喜歡那裡的鄉音,是那裡把我養大。

我恨我的家鄉,儘管它文化底蘊豐厚,在那裡生活小資幸福,但是我不會回去,今之少年應獨當一面,我志不在此。

我的故鄉,我愛或不愛,但只有我能罵它,別人不行


不會不喜歡,只是故鄉的原風景總沒有外面的世界精彩,所以我們常說到過的地方都叫風景,到不了的是遠方,回不去的才叫故鄉


不會

從家鄉出來我發現一件很神奇的事

身邊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省是最好的

其實沒有所謂最好的

只是我們中國人講究的鄉土歸屬感


會啊,難過的回憶


會有啊!如果自己的家鄉,給你的回憶足夠溫馨的話,即使家鄉的人並不富裕,自然環境不咋地。家鄉還是會在很多時候成為你的白月光,帶領你走過一段又一段黑暗的日子。

但如果是窮鄉僻壤出刁民,那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此處舉例提到涼山,但是這不是黑涼山的同胞,這僅是部分的。如果有涼山的小夥伴也不要說我地域黑,這是我涼山的同校校友的真實經歷。而且每個地方都有好的人和不好的人。這個帖子,大家看看就好。

校友來自涼山的一個小村。此處我們且稱他為a。

A是一名漢族同胞,而涼山大部分人都是彝族。剛認識那會,他跟我說那裡的人特別歧外,那時我不怎麼當真,因為這人平時有些小毛病,我實在看不慣。

扯遠了,繼續說。

A從小生活在彝族群體中,會一口流利的彝語。但是很少聽他講。他和小姨一塊長大,爸爸媽媽都已經去世了。就是因為他小姨的經歷,所以他特別討厭他自己的家鄉。

在他們村裡,僅有兩戶漢族人口,其中一戶,就是父親在村裡做老師的,他們一家人。

在他父母在世時,村裡人對他們一家的態度還算比較友好。畢竟父親,是村裡唯一的老師,而母親又是村裡土生土長的彝族姑娘。

父母因病逝世,A,和外公一家一起生活,但是因為戶口本上寫的是漢族,而且,外公一向看不上父親,所以對a並不算好。但是小姨是受過現代教育的人,所以說,在外公一家的日子裡面,應該說是小姨把A給拉扯大的。

他小姨長得美,提親的人很多,最後30萬左右配給了一個小鎮男人,因為重男輕女,打了兩個孩子,生現在這個兒子的時候差點死了,生完孩子,女人多少發福,男人出了軌,天天家暴小姨,娘家人又覺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兄弟還嘲笑姐姐混得不好,住著30萬小平房,把小姨拒之門外,唯有奶奶是對女兒好的,時不時給錢送衣的。

後面離了婚,孩子不給媽媽,小姨過得很難。

怎麼說,挺物化女性的,聽說還有選美,冠軍出嫁彩禮高。


喜歡家鄉,並不是單純喜歡那個地方的風景,習俗,政治。而是那些人,那些回憶,那個自己而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