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新手媽媽,寶寶2月10天,純奶粉餵養,身邊的親人都說不要老抱孩子,特別是不要抱睡將來下不了身,都不在牀上睡……比如我家寶,現在正是有驚跳反射的時候,可以牀上拍睡,睡短覺20~30分鐘,期間有驚跳,夜間都是自己入睡,不鬧夜,不願用投降睡袋,白天驚醒後沒有睡好,會哭鬧,安撫後我會選著坐在牀上抱睡,快醒之前放下,下一覺繼續醒後抱……也有說抱睡不利於孩子骨骼發育,但身邊抱睡的也沒見孩子長歪。對於這個驚跳反射3月後就會開始減輕,消失嗎?知乎裏的媽媽,你有抱睡嗎?


錯在過度焦慮。

中國的中庸之道太美好了。

死抱著不放不對,非得讓娃自己睡也不對。

我兒今天正好六個月半。從新手媽媽到老孃我的思想也在伴隨孩子的成長有了許多變化。

最開始阻止全家抱的是我,怕抱慣了,怕剝奪了所謂的他學習自主入睡的機會。

事實上,我的寶貝是會自己睡的。月嫂走之前,他都自己睡。

但是月嫂走之後,他也進入了一睡二鬧的腸脹氣階段,哭哭哭,我不抱嗎?婆婆幫忙抱過,老公下班回家,我都不知道他倆什麼時候說上的話,老公過來跟我說,他媽媽抱了一下午兩個多小時,累壞了。那時候孩子十斤多一點。

於是從沒帶過孩子的我就立了個大旗,誰也不用,我自己來!我根本不會帶孩子,哭了檢查尿不濕,確定不餓,增減衣物還不行,就揉肚子,還不行,就抱啊。抱著抱著孩子就睡了,睡了就讓他睡吧,也不是很沉,我就依在沙發看電視。

也嘗試過睡眠訓練,人家能從這個覺哭到下頓奶再哭到下個覺,不心疼麼~

這樣抱了一個多月。

後來我發現放嬰兒車推推就能睡了,大家輪流推,嬰兒車真香。然後嬰兒車被娃他爸開發成萬能車,只要他帶娃就放裏,孩子反而不在車裡睡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嬰兒車完全推不睡了。

我又開始抱,問題是,他胖了。十八斤了。

從橫抱葛優癱看電視,到睡著了趴胸口我躺沙發,又一個月。

今年過年後吧,突然白天一覺睡三個小時,而且一天睡兩次,晚上如常睡一夜,但沒有原來睡的踏實。娃娃是個從小夜裡好好睡,白天很難睡的孩子。

這幾天也伴隨他從翻身喫力變成滿牀滾。大運動飛躍發展。

然後我讓他趴胸口睡他就不幹了,睡一會就抬頭四處看,哭,我乾脆給他放牀上,小傢伙一個翻身趴著睡了。

從此白天哄睡依舊要抱著走,但睡著了放下,他一個翻身就自己睡了,醒來都沖我笑一下。就是睡的時候身邊要有爸爸或媽媽,不然馬上醒。

從此我不再相信抱會抱成習慣。

他只是需要嘛!

那麼小的生命,看什麼都不懂,怕怕的,想抱抱,想媽媽怎麼了!

媽媽那麼辛苦,如果能抱著睡,娘倆都放鬆怎麼了?

如果媽媽很累,晚上都需要抱著另當別論哈,但是據我觀察排除生病,孩子晚上一般都不用抱睡,抱睡多是白天。

我兒子現在快二十斤了,哄睡還是要抱,而且都要單手豎抱。

但這比我給他放牀上他哇哇哭,我無力的拍,旁邊白噪音嗡嗡響,甜的多。

孩子會長大的。


一、該不該抱睡孩子?錯了嗎?錯在哪!

抱睡其實不是該不該,好不好的問題,更多的是習慣問題!(用老一輩的話說,「就是慣的!」

首先我們得知道寶寶為什麼偏愛抱睡,在什麼月齡階段適合抱睡?

關於抱睡,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寶寶還需藉助媽媽的的安撫才能讓自己的身體鬆弛下來,從而安靜下來。

1、從心理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缺乏安全感

新生兒源於母親的初次分離,對新世界環境的陌生,觸覺敏感,需要依賴子宮來尋找安全感。其次抱睡有懷抱感和溫度,又是最能接近媽媽的一種方式。當情緒不好或者是睡得不舒服時,母親的擁抱當然是寶寶最好的安撫。最後就是母愛的本能與天性。母親的重要性在嬰幼兒時期不僅僅只是提供母乳那麼簡單,保證肢體上的安撫、擁抱、親暱對寶寶在後期的安全感建立和性格塑造也是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並且是無可取代的。

2、從生理上:寶寶依賴抱睡,和身體不舒服有著極大的關係

可能是室溫不適宜、驚跳反射、存在胃脹氣和腸絞痛的情況、生病等。當寶寶身體不適時,情緒就會變得格外敏感脆弱,這種情緒表達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粘人,需要不斷的被安撫擁抱才能得到安慰。

以上抱睡的原因都能讓寶寶感到放鬆與喜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寶寶要抱抱的習慣」。不抱就通過哭訴來尋求媽媽、甚至連睡覺也要依戀媽媽的懷抱,從而偏愛抱睡。

那麼哪個年齡階段是需要抱睡的呢?答案是0-3個月。

從生理和心理上說,只要找到寶寶真正的需求,不要讓寶寶從剛出生就感受不到母親的安全感。小月齡的抱睡有利於寶寶且一般在3個月後寶寶對抱睡的依賴會慢慢減輕。

二、寶寶偏愛抱睡,媽媽也有錯。

幾乎在所有研究人類發展學的學者中都認為,嬰兒在早期階段的各種需求是不會被寵壞的,無論是抱睡還是奶睡纔是最合乎嬰兒身心健康和情感發展的睡眠輔助方法。而作為一個偉大的媽媽,應該去努力緩解他的不適。

事實上,從老一輩到近幾年的反科學都有在談抱睡的弊端。那麼聽誰的?聽了又該怎麼做?

怎麼說呢。這一點在我女兒剛出生不久後真的太有體會了!我曾犯過一個很大的錯誤。(在這裡要和我的婆婆道歉~~~)

這個錯誤是什麼呢?我女兒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自出生後一羣長輩就喜歡圍著轉,快兩歲之前都是被寵著輪著抱睡的,養成了抱睡的習慣!每次我婆婆總會強調抱睡對孩子脊椎發育不好什麼的,寶寶會賴著你,以後有你受的...等等,我都聽膩了的話。而我每次都會說:書上都說這麼寫的呢,專家說的,會好的呢。

當時我的想法是:知道哭著睡不利於身體健康,恰巧我又是一個很心軟的媽媽,讓我看著我的女兒一直哭,我一分鐘也聽不下去。於是發生了很大的分歧,這大概是婆媳關係中最難的一劫了。看到這裡,抱睡習慣的養成,媽媽們是不是要負點責呢?

  1. 不想再抱睡?誤入抱睡習慣的坑該怎麼救?

解決「非要抱著睡」問題,並不困難。

1、找到寶寶的睡眠規律和睡眠信號(應該逐漸過渡)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及時抓住寶寶發出的睡眠信號並掌握規律,「抱就睡,落就醒」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如果你錯過了寶寶的「最佳睡眠時機」,那麼對於嬰幼兒而言,他會更加激動更加亢奮,難以安撫甚至難以入眠了。規律作息,及時哄睡,寶寶期間並不會經歷什麼痛苦,寶寶的需求一定要放第一位。

媽媽們看到睡眠信號到上牀入睡前,需要給一個逐漸過渡。可以把寶寶放在牀上,調暗室內光線,讓寶寶更容易平靜下來,在情緒上要先「歡迎」睡覺這件事。看看你是否常忽略了寶寶發出獨特的睡眠信號,來通知媽媽「我累了」。

2、關於寶寶要抱睡的情況,媽媽們還可以嘗試這樣做:

運動中的抱(走著抱、搖著抱、拍著抱)----原地靜止抱-----進入深睡眠再放。

或者我們也可以隨著月齡的增長,藉助一些輔助工具來改善抱睡的情況,讓寶寶更快入睡,同時也讓自己抱得輕鬆些。如:

①仿生牀和包裹型睡袋等。模擬體外子宮的環境,給予寶寶所需的安全感來改善抱睡的習慣。

②用聲音輔助寶寶入睡。對於三個月以下的寶寶可以播放白噪音(如雨滴聲、海浪聲、風吹樹林的聲音等)能夠讓寶寶平靜,我用的是Sound Sleeper(app),三個月以上的寶寶適當的放一些舒緩情緒輕柔的搖籃曲,營造睡眠環境,從而幫助寶寶能夠快速的進人睡眠狀態。

③安撫技巧不能少。戒抱睡的困難之一就是媽媽的安撫技巧不足。所以學習正確的安撫技巧,建立適合自己寶寶的安撫方式很重要。將寶寶放下後可以通過有節奏的輕拍、近距離的陪伴寶寶等安撫技巧,讓寶寶進入更深層次的睡眠。

當然剛開始改變時,例如撤回抱睡,前期寶寶肯定會哭鬧,但我們能做的可以幫助寶寶疏解這種情緒。我們雖然改變不了寶寶的器官,但是卻可以悄悄改變寶寶的感知感受~

--------

0-3個月的寶寶偏愛抱睡,從第4個月的時候建議媽媽調整抱睡的時間,給寶寶一個重新學習自主入睡的機會。還有一定不要把「戒抱睡」和「自主入睡」作為一個目標,逼著寶寶去達到。無論是引導睡眠還是寶寶成長中的任何一件小事,請把這件事和快樂聯繫在一起。

孩子依戀父母,尋求撫慰是天性。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那麼改變習慣同樣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希望初為人母的媽媽都不要輕易放棄。


驚跳反射3月後就會開始減輕,消失嗎?

驚跳反射又叫莫羅反射或擁抱反射。

寶寶在受到各種刺激時(聲音,光線,大動作),出現的反應行為。

嬰兒的雙臂伸直,手指張開,背部伸展或彎曲,頭朝後仰,雙腿挺直,雙臂互抱。

有時候看起來像是在讓爸爸媽媽抱一抱,所以又叫擁抱反射。

多發於新生兒時期,一般在3-4月份逐漸減緩消失,當然有些寶寶會遲一點,最晚不超過6個月。

不願用投降睡袋

是所有睡袋都抗拒嗎,如果寶寶需要包裹性更強,可以選用普通的包被。

如果寶寶是不喜歡被全身包裹的感覺。可以嘗試自己固定孩子的四肢。

用雙手輕輕固定寶寶,避免驚跳反射弄醒寶寶,當寶寶小胳膊放鬆後即可鬆開。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自己感受力道,不會像包裹讓寶寶感覺太難受。

也可以讓寶寶睡眠時間長一點,睡得舒服一點,慢慢過渡到孩子驚跳反射減緩系消失。

這個方法要選擇直接在牀上哄睡的時候使用,也可以在抱睡轉移到牀上過渡的時候使用。

如果寶寶哭鬧不止,反應越來越大要及時抱起鬨睡寶寶。

抱睡到底錯在哪?

抱睡沒有錯,這其實也只是一種哄孩子入睡的方式。

身邊的親人不建議抱孩子,主要是考慮媽媽的身體。

因為寶寶一天一個樣,隨著孩子發育成長,體重一天天增長,一直抱睡對於媽媽的身體,腰頸椎都是一個挑戰。

另一個也是擔心寶寶抱睡習慣了,3-4個月後無法養成自主接覺的習慣,需要接著抱睡才能睡著。這個情況只是有可能會出現,即使出現了也可以在後期逐步調整。

該不該抱睡孩子?

抱睡沒有該不該,只有做不做得來。

不建議抱睡,是因為這需要很大的精力和體力,照顧新生寶寶不是一兩天的事情,特別是沒有睡眠規律,易驚醒,有著各種需求的寶寶,家長幾乎是24小時待命。

遇上什麼方法都不好使,就是要抱睡的寶寶,媽媽們都練出了肱二頭肌。

但等到孩子長大,我們會發現在養育孩子的十幾年中,抱睡可能只佔了短短几個月。

隨著孩子成長發育,睡眠週期會增長,睡眠逐漸規律,不再需要喫夜奶,能自主接覺,安穩睡到大天亮。

抱睡對孩子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只要家裡人有精力、有體力、抱得住,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給他提供充足的安全感,是令寶寶剛到十分幸福的事情。

如何減少抱睡的情況

現在寶寶睡眠週期比較短,20-30分鐘就會醒來。睡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睡眠週期也會邊長,家長可以繼續嘗試在孩子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再把孩子放下。

因為寶寶的驚跳反射比較厲害,在放下寶寶的時候,盡量不要有讓寶寶頭部突然向後仰的動作。

可以先把寶寶的身子放在牀上,在託著寶寶的頭部輕輕放下,同時不要抽開頭部的手。用手輕拍寶寶,等多幾分鐘在抽手。

如果寶寶有哼哼唧唧睜眼的行為,可以讓寶寶握住你的手,或者將手放在寶寶身上,安撫寶寶讓他再睡過去。

如果寶寶哼哼唧唧的同時,還在尋找家長的身影,甚至睜開雙眼,家長可以輕拍寶寶,給寶寶哼歌,讓寶寶睡過去。

如果寶寶反應越來越大,甚至哭鬧起來,家長可以重新把寶寶抱起,重複哄睡的過程。

當然有的寶寶,或者寶寶的某個時期,是非常敏感的。

番茄1個半月的時候,就像裝了雷達一樣,怎樣都要抱睡,即使用了各種方法都不行,放下就醒就哭就鬧。我和老父親熬了半個多月,她突然自己好了,成功的能在牀上自己睡上一會。

所以寶寶極度高需求的階段是很短暫的,雖然過程比較令人腰痠背痛、睡眠不足、出現黑眼圈。

但是看著寶寶在我們兩口的合作下,甜甜的睡著,一天天長大,那種滿足自豪感是無法表達的。

養娃就是甜蜜中夾雜著一點勞累,伴隨著各種雞飛狗跳,以及在知乎上看各種應不應該。

我是 @番茄媽媽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於睡眠的更多回答:

哄嬰兒睡覺有什麼好經驗??

www.zhihu.com圖標寶寶一夜醒來五六次,你會累死嗎??

www.zhihu.com圖標寶寶睡著後半夜需要換紙尿褲嗎??

www.zhihu.com圖標寶寶夜醒,把丈夫叫起來陪我一起鬨孩子有錯嗎??

www.zhihu.com圖標

抱睡壓根就沒有錯。現在不抱想等到什麼時候抱,等孩子上高中嗎?

為什麼說抱睡沒有錯?

嬰兒從子宮來到外部世界,一切信息都是刺激,TA非常需要安全感。所以,你會發現,當你把新生兒放在牀上時候,TA常常會哭鬧不安。這個時候,你的一個擁抱就可以讓他安靜下來。

所以,對於爸媽來說,時刻要做的事情就是給寶寶安全感。而擁抱是再合適不過了。

再講寶寶睡眠。

人類的睡眠節律分為快速眼動期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動期睡眠(NREM)。這兩個節律再睡眠過程中互相交替,每交替一次就叫做一個睡眠週期。

成人是先進入非快速眼動期睡眠(NREM)的1期、2期,然後逐漸進入到3期(慢波睡眠),然後逐步進入快速眼動期睡眠(REM)。

注意,重要知識點:快速眼動期睡眠(REM)的腦電波和清醒狀態非常接近,也就是說,這個時段是比較容易醒的。

回到嬰兒睡眠。嬰兒是先進入快速眼動期睡眠(REM),然後進入非快速眼動期睡眠(NREM)。所以,嬰兒一開始的睡眠其實是比較容易被驚醒的。

因此,如果寶寶一放下就醒,那不如多抱一會,抱夠20分鐘左右,等寶寶過度到非快速眼動期睡眠(NREM)時,這個時候寶寶睡的很熟了,慢慢放下就不容易醒了。(我就是這麼寵我女兒的。)

不過,與此同時,你也可以嘗試在寶寶有睏意時就放下,能入睡就更好,不能入睡就接著哄,下次再試。

總之,不用糾結所謂的「睡眠訓練」,也不用和別家的寶寶比,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


另外,關於如何建立睡前程序和安撫替代物可以參照 @Eleven豐收媽媽 的回答,非常優質。

最後放一張我的抱娃照片。(絕對獨家,從未公開發布過。)


對於0-5個月的寶寶來說,抱睡沒有錯,抱睡睡得好;對新媽媽來說,現階段,你能接受抱睡,那就完全沒有錯。

抱孩子,滿足孩子是當媽的一種本能,媽媽也需要抱寶寶啊,只不過比較累。

我兒子0-5個月的時候,是抱睡奶睡為主的,我是純母乳親喂,喂到2歲半,自然離乳。

0-5個月偶爾可以不用抱睡奶睡,但整體0-6個月都是奶睡抱睡+不斷嘗試放下他的努力,6個月之後可以躺牀上餵奶哄睡,15個月之後,就很少抱睡了,基本放在牀上喂完奶,拍拍就可以睡了,直到2歲半斷奶後,躺自己小牀撓癢癢入睡。3歲之後,基本大人躺旁邊拍拍就可以了。

現在大豐收5歲5個月,自主入睡。因此:

「逐漸脫離抱睡奶睡的嘗試」和「抱睡奶睡」是同時存在的。

我媽當時也說我:

  • 「你這樣多累啊,抱著以後養成習慣,下不來身啊!」
  • 「你就寵吧!哪有這樣抱著睡的啊,寵壞了以後!」

長輩這種非要「嚇唬你」幾句的「焦慮」無外乎兩點:

  1. 怕養成壞習慣,一直抱睡,寶寶纏死你,你累
  2. 怕慣壞寶寶,寵壞了,哭鬧要挾似的,小孩性格不好

但我知道,這兩點都不是問題。

第一點,我記得當時我是這樣回我孃的:

  • 「這時候不累什麼時候累?」
  • 「小孩是會長的,會變化,我也會調整,我們又不是愣子。」
  • 「現在順應為主,0-1歲沒有溺愛這一說,後面纔好帶。」

兒童發展心理學上有個重要的概念:

嬰兒出生後的 4-5 個月的時間稱作「母嬰共生期」,是比喻嬰兒和母親彷彿就是一體的,嬰兒絕對依賴母親,母親的世界也彷彿只有嬰兒,無條件地滿足著嬰兒。所以,媽媽才會本能地「一哭就抱」,這不僅不會寵壞嬰兒,而且還非常有利於培養嬰兒的安全感,和對媽媽的信任感。

也就是說0-5個月的寶寶,他們有很強的被抱起來,甚至輕輕搖晃的需要。

  • 因為寶寶在媽媽子宮裡,就是一種被溫暖的羊水包裹著且輕輕搖晃的狀態,寶寶很熟悉這感覺。
  • 所以媽媽溫柔地抱寶寶、輕輕晃晃他,確實可以起到很神奇的安撫作用。
  • 媽媽在抱寶寶時的微笑、撫摸、親吻、愉快的歌聲、稱讚寶寶的話語等,都非常有助於寶寶健康人格的發展。

一個月的時候,我對抱睡奶睡沒有一點遲疑

因為,0-1歲,寶寶的安全感和母子之間的信任是「大」,我的辛苦是「小」

幾個月前我去看望正在做月子的好友,她媽媽也是同樣的擔心心疼她,讓月嫂餵奶瓶沒事的。我開玩笑說:「阿姨你真好,當媽的都心疼孩子,但你也別太心疼她,這時候她不辛苦啥時候辛苦?」幸好阿姨開明,笑著說:「嗯嗯,是的,小時候辛苦點,長大了跟媽親,聽話好帶。」我好友,在旁邊暗暗叫好,因為她願意親喂親抱,付出帶孩子,因為,她要成為和孩子最親的人,而不是讓孩子只「認奶瓶」「認月嫂」(這纔是新媽媽最大的傷心事吧?)

孩子為什麼和媽媽最親?

  • 還不是因為,人生最初的歲月裏,媽媽付出的時間精力和情感最多?
  • 媽媽的餵養、懷抱和麪龐,是孩子最初的對這個世界的信仰。
  • 只要媽媽有自我,就不怕被孩子吞噬。
  •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媽媽會逐漸調整就是了。

就像Dr.Jodi A Mindell和Dr.Judith A Owens合著的《A Clinical Guide to Pediatric Sleep: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leep Problems》(兒科睡眠臨牀指南:睡眠問題的診斷和管理)書裏,對睡眠道具(sleep prop)所做的闡釋:

睡眠道具(sleep prop)是指在入睡過程(可以是入睡準備期,也可以是睡眠潛伏期)中某一時間點給予,並持續到睡著的各種外界幫助,比如安撫奶嘴、安撫物、抱哄、餵奶等。

按照睡眠道具的形式,分為以下五類:1)以吮吸為主的,比如媽媽的乳頭、安撫奶嘴、家長的手指等;2)以運動為主的,比如抱著走、抱著搖、抱著蘿蔔蹲、搖椅、鞦韆、推車、汽車等;3)以接觸為主的,比如撫摸、拍拍、摟抱、玩頭髮、摸neinei、撫摸安撫物/安撫巾等;4)以環境為主的,比如白噪音、搖籃曲、運轉的空調/風扇、保持關閉的燈/門等;5)組合出現的,比如有些寶寶的睡眠道具可能包括安撫奶嘴+大人抱著走+搖籃曲。睡眠道具並不是形成了就固定不變的,不同睡眠道具在睡眠情境中出現的情況、家長的主動引導,以及孩子自身的性格氣質特點等,都能夠讓孩子改變原有的睡眠道具,形成新的睡眠道具,而這也正是睡眠調整中消除不恰當睡眠道具的基礎。例如在睡覺時引入新的安撫物替代舊的的安撫物,將孩子的睡眠地點從大牀換到獨立的小牀,這些過程都伴隨著睡眠道具的改變。對嬰兒來說,常見的睡眠道具有媽媽的乳頭、安撫奶嘴、抱哄、拍等,而對幼兒來說,常見的睡眠道具有大人陪睡、安撫物等。

也就是說,逐漸調整就好了。

怎麼調整纔是我們要去關注的,我們無法消除一個孩子的「舊行為」(尤其孩子喜歡這箇舊行為),除非我們協助孩子建立了幾個新的「好行為」(孩子不討厭能接受甚至喜歡)。

這就是育兒中普遍存在的一個根本問題,大人要去用新的「替代方法」去「消退」孩子原有的行為。因為,兒童有自我調節和適應的能力。只要大人主動做出合理的調整。

具體怎麼調整,可以參考我下面這篇回答:

六個月的寶寶依賴奶睡,以後怎樣培養自主入睡??

www.zhihu.com圖標

簡寫如下:

一、在寶寶進入「深睡眠」時,再嘗試把他放下。

自主入睡的前提,是媽媽先「主動放下或離開」,讓孩子先被動的習慣「身邊沒有媽媽陪伴的獨自入睡」的感覺。不斷延長這個時間,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寶寶不會「自動自覺地排斥媽媽」啊!只有大人主動做點什麼,來讓孩子習慣自己睡也OK。

所以前期的抱睡、奶睡,盡量滿足,同時不放棄,主動離開他的嘗試。一邊滿足著安全感,一邊用「主動離開」傳遞一個信息:寶寶自己睡也很安全,我也很放心,麼麼噠~~

二、大人要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創設自主入睡的環境。

  • 每天固定時間,關上大燈,媽媽一人在臥室陪寶寶,其他家庭成員離開寶寶的房間並盡量保持安靜。
  • 給寶寶建立一些睡前儀式
  • 允許寶寶安撫自己

具體的,點上面回答鏈接,裡面有圖。但原理都是一樣的:

通過建立「睡眠儀式」、創設「睡眠環境」、調整「睡眠道具」,來幫助孩子形成睡眠聯想

睡眠聯想是孩子將「某些特定的條件或情況」與「入睡」這一行為建立起固定聯繫的心理活動過程。睡眠聯想的形成,極度依賴重複的行為,或經驗上和生理上與睡眠相關的穩定情境,落實在家長的操作中,就是建立睡前儀式、佈置睡眠環境、引入「睡眠道具」等行為。

圖片原創,豐收爸畫的,轉載請註明出處:知乎@Eleven

也就是,一開始是寶寶的睡眠聯想是「被抱著和被餵奶」,慢慢調整到加入「睡前儀式」。

讓寶寶知道:

  • 做完幾個固定活動、程序之後,接下來就是睡覺的時間
  • 可以在媽媽懷裡睡覺,到可以自己躺著睡覺,可以在小牀被撓癢癢睡覺等信息

圖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知乎@Eleven

特別要提醒的是,我在平時工作和諮詢中接觸到的寶寶,有些三歲了還要抱睡、夜醒頻繁,他們的媽媽爸爸也做睡前儀式,刷牙洗臉講故事,但就是入睡困難,為什麼?

我觀察和訪談下來發現:

  • 這些媽媽爸爸在進行刷牙洗臉講故事等睡前儀式的時候,依然大聲說話,訓斥著急,沒有起到「聯結情感和舒緩寶寶情緒」的作用。

那麼這些就只能叫「睡前流程」,而沒有起到「儀式」的作用。

而另外一些效果很好,大概3、4天就有效果的爸媽,他們在做這些活動時:

  • 切換了狀態,柔聲細語,不急不躁,人在心也在,寶寶得到了情感滿足和情緒舒緩,進而達到了「睡前儀式」的效果。很快,寶寶就能自己躺著,入睡了。

2010年Douglas M. Teti等人發表的一篇研究,就探究了睡前親子互動、母親對孩子的有效情感回饋與睡眠狀況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比起睡前得到母親有效情感回饋較少的孩子,那些在睡前得到更多母親的有效情感回饋的孩子,在入睡時的幹擾更少,夜間睡眠中斷(也就是夜醒)的情況也更少,這一點在小月齡孩子身上比大月齡的孩子更為顯著。

因此,放心抱睡奶睡吧,再學一學科學的睡眠原理,去嘗試和慢慢調整就好了。

收穫的是更好的親子關係!

這是最值得的。

拉扯孩子,纏孩子

豐收1個半月。

艱辛如雲煙,漫長而健忘。

祝心存愛意,草長鶯飛。

@知乎親子

佳韻寶多功能媽哺乳枕餵奶枕嬰兒學坐枕授乳枕餵奶墊京東去購買?

有哺乳枕就不怕抱了,一隻手還可以解放出來看手機…


補充兩個回復,直接貼圖:

【強調一下】:

寶寶和媽媽都是千差萬別的,本回答僅從題主的情境出發,基於寶寶身心發展和題主作為新媽媽的需求和疑惑,作出的回答。

  • 沒有任何倡導。
  • 反而在睡眠這件事上給你任何所謂「權威」訓練,傳遞任何「必須必」的論調的,你都要謹慎。
  • 平衡寶寶和媽媽的需求才是核心。

新媽媽已經很難了,不要再用太多「睡霸」的個案來讓她們焦慮了。

新媽媽,你只需要知道「先跟後帶」,先跟隨寶寶的需求和你的內心聲音,再冷靜下來,學習如何調整…

如果你總想要「速效藥丸」,總要follow什麼外在的東西,那可能會更「焦灼」…

  • 如果你寶寶和你都不需要抱,那可以留言說說你的情況,讓我們客觀看看…
  • 如果你寶寶一放下就醒,或已經依賴抱睡晃睡,也請你冷靜下來,你之前的給予是「對人類嬰兒」最正常不過的反應,動物都會這樣撫慰,況且「接觸性關懷」是0-3歲,安全感的最重要的來源。只有你穩定了,不焦慮和排斥了,你自然會找到「小步一臺階」的新方法!

盡情和你的寶寶探索吧!

0-3歲尤其0-1歲建立起來的,愛和親密,是會永恆滋養你倆的。

而睡覺、尿牀、喫手、打人等等這些行為都屬於「發展適應性」的問題,是會變的。

「抓大放小」,信任自己和孩子,放輕鬆一點。

以上,謝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