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直期,官式建築的審美確實是走進死衚衕了。拿各地的衙門來說真的是四平八穩波瀾不驚,中規中矩,找不出什麼特別的亮點,而且一堆一堆沒檐的硬山頂真的是醜哭。審美趣味到這份上就差不多隻剩園林了,而且越是非官方的越好看,所以清朝的皇帝沒事兒也不愛在宮裡多待,不是在圓明園就是在避暑山莊。現在去北京旅遊,故宮不去不行,但多轉轉就會發現,如果能長住的話還是恭王府最舒服。


坐標山西,文博專業,古建愛好者,看過的古建也不少了。確實,元明清建築相比宋以前的建築有不小的差距,元朝建築粗製濫造,柱子都是彎彎曲曲的,用今天的話講,豆腐渣工程。明清建築斗栱基本不在起到承重作用,斗栱與柱子的比例越來越小,總給人以頭重腳輕的感覺,總體感覺並不美觀。宋以前的建築,斗栱一般很大,與柱子比例協調,以梁先生評價佛光寺而言,斗拱宏大,出檐深遠。當然了,元明清建築的優秀代表在山西也很多,萬榮飛雲樓,乾隆朝遺建,上世紀重修,整體感覺卻也不輸佛宮寺釋迦塔。


現代主義的觀念明清之前更接近結構理性,而且之前不管是斗拱、梭柱還是屋面都可以用功能性和結構合理性的解釋讓這類做法邏輯自恰,而且用現代理念詮釋古建築,更多的還在於空間上的,後期的大木作就如同巴洛克重在表達裝飾語言,反而在空間和結構上的進展很少.

當然換一個角度或者局部的來看問題得出的結論也會不一樣,美醜的問題看你的依據和針對的點,要辯證的看問題. 對古建築美醜的判斷本來早就不是現在需要討論的議題了.


也不知道你是不是看了中建史教材得出這麼個結論。(手動狗頭)

各個時期的大木作都有本身的特色,單純的說美醜更多的就只是個人喜好問題了。雖然我也不喜歡明清時期的。過於繁複的手法堆砌,做樣子的裝飾變多了。中建史裏對這裡的總結還是很到位的,制度的盡頭。畢竟是最後的封建王朝,唯物史觀寫就的教材,聽上去總有一些刻板。

不過明清時期的園林和民居卻是很有靈性,在近幾十年也是被學者研究最多的,經常會學習的。

一定要究其原因的話,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是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木材經過上千年的砍伐,以至於康熙修繕故宮的時候,江南的合格原木都很難湊齊。很多精巧的構造由於費工費料都被簡化了,很多"樣子貨"開始流行,例如純裝飾的斗拱。再者,文化的禁錮也使得官家樣式很難有發展進步,外部缺少交流,內部穩求不進。反而民間文化在這種高壓環境下開出了新枝,文人的抱負疏解到了園林裏,民居里,當然還有其他的方方面面。同樣生產力的發展,也給一些民間建築注入了活力,尤其是江南的民居和一些例如紡織工坊的生產建築,相應的一些文化娛樂建築也在進步。

所以如果你只是說官家的大木作,那麼無疑明清時期比較無聊,但是放眼更廣闊的民間建築就會發現很多驚喜。


可能你是討厭這種明清官式建築吧

很多人覺得明清官式花,唐宋建築更加『素』,但實際上只是褪色了

宋彩畫還原

我國古代實際上蠻喜歡搞彩繪的

飛雲樓,榆次城隍廟,玄神樓都是明清改建過的,明清很多建築那斗拱也是大得不得了。

所以說這就是個審美問題,我認為沒什麼醜不醜的。

不然你到鄉下去,看看那裡的古建,或許有可能找到『很像日本的建築』【笑】荒廢在那裡,你可能又有感而發『我國人民是不是越來越沒有審美』了。


我直接懷疑你不認識多少「後期古建築」,

多瞭解點山西,雲南的古建築也不至於說出這麼搞笑的言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