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執中在一場辨論中說,如果每個人對每個概念的定義是一樣的,那根本就不會有辯論,因為答案是固定的。比如如果每個人對善的定義和對人性的定義是一樣的,人性本善的命題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所以辯論成立的前提既然是辯題的高度模糊性,那麼雙方使用的所謂基於理性的論證是不是一種掩耳盜鈴?辯手試圖做到嚴格論證,可辯手試圖論證的那個辯題往往是模糊的。


我試著解讀一下。首先辯題的模糊性在於概念的不一致——其實跟辯題不辯題沒關係。概念的不一致是語詞表達含義的模糊所導致的,所以題主所謂辯題模糊,即是語義問題。

第二,基於不同的語義理解展開的辯論是不是非理性的?

對概念的理解不同,多數情況下是價值判斷的不同,比如題主所說的對於人性和善的理解不一致,這不是一個事實層面的問題,而是價值層面的討論。而基於不同的價值觀念之間的直接衝突很難說一定是理性或者非理性的,至少應該承認,面對價值問題,存在理性的思考,否則哲學家寫的都是抒情散文……因此,如果存在語義衝突,並且雙方對語義的衝突進行了交鋒,那麼至少不能說它絕對是非理性的。

而另一種情況是,雙方對語義沒有共識,並各自展開論證。此時只要論證本身是理性的,辯論就是理性的。場上只會呈現出兩條平行的論證路線。

第三,基於語義的模糊否定理性活動本身是不正確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法律論證,法條中的很多辭彙本身也有模糊——事實上任何辭彙都是這樣,但法律論證總是理性的吧。比如一個很經典的案件,對於 賣淫行為的界定,男子賣淫算不算賣淫?這也就像一個辯題,存在語義模糊可以用理性去界定。

再擴大一步,任何語言都不可能完成絕對的不模糊,語言的模糊性廣泛存在,而這並不影響人類的理性活動吧。如果我們認為自然語言的模糊性——足以否定人類的理性思維,那所有的理性只能存在於數學、計算機等等超越自然語言的元語言中。

第四,黃執中說的不對。他這種說法風靡一時,所謂唯價值可辯論。坦白的說,這是他對於辯論應該辯什麼的主張,不是一條真理。真實情況是存在大量的不涉及價值觀念,不涉及價值觀唸的辯論或至少交鋒點。比如辯論某種現象存在不存在,黃認為沒什麼好辯的,因為這點證據可以很清晰的顯示。問題是場上需不需要展示證據呢?真實的辯論比賽很大程度上都會出現對於證據效力,證明對象的爭奪,比如 美國應不應該禁槍 這一題,一方說澳大利亞禁了有好效果,一方說美國情況不同澳的禁止在美國行不通。首先這一題沒啥語詞爭議,其次證據問題確實成為了重要交鋒。所以黃的說法,只能理解為他個人的理念,不是絕對的實際情況。

當然,這並不是在抨擊黃,因為亞裏士多德也是這麼說的……亞裏士多德對科學的證明與論辯的證明做了明確的劃分,具體不展開了。

第五,辯論賽理性不理性本身這個問題就存在模糊……你要從整個流程看,哪怕雙方都在胡說或者煽情,那也是他備賽中的理性告訴他在哪煽情……

所以總結一下,通過語義或者題主所謂辯題的模糊來否定理性是不對的。至於有沒有非理性的辯論賽,那肯定有,我還見過當場罵街的呢。


不是。多數時候是心證


主要回應題主的疑問:因為很多辯題是定義之爭,所以題主覺得辯論賽不是基於理性的。

學術研究必然是基於理性展開的,而學術研究的領域裡也有大量的定義之爭,如「什麼是文學」「什麼是經典」「什麼是文本」「什麼是理性」等等等等。

既然學術是理性的,而學術的討論也有大量定義的爭端,所以存在定義之爭並不能推出辯論賽不是基於理性的。


從形式上是的。

首先什麼問題需要辯論?往往是那些定義模糊,而且是處於兩難狀態下的問題是需要辯論。比如電車難題,人性的善惡等。

如果一個概念的定義是模糊,那麼在使用它的時候自然就會有不同的結論,辯論的作用其實就是為了了解這個概念的外延。越模糊的概念,他的外延就越豐富。這些不同的外延就是矛盾的來源,有人認為可以外延有人認為不可以。各自的理由,就成了辯論賽的基礎。

既然這裡說了概念的定義,那麼理性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維狀態下時為了獲得預期結果,有自信與勇氣冷靜地面對現狀,並快速全面瞭解現實分析出多種可行性方案,再判斷出最佳方案且對其有效執行的能力。

理性是基於現有的理論,通過合理的邏輯推導得到確定的結果。反之就是反理性。理性的本質就是否定與懷疑。------百度百科

看看定義就知道了,辯論本身就是基於理性的討論,從而找到某些特定問題的解決方案。

當然這是形式上的,但執行上呢?特別是兩難問題的辯論。就會出現雙方誰都說服不了誰的問題。

就以電車問題為例:電車難題大致上是有五個小孩在條正常通車的軌道上玩,而另一個小孩在不通車的軌道上玩。電車來了,但車速過快無法及時減速。此時你旁邊有一個拉桿,你是否會拉下去。

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它都是基於不同的價值判斷,有的人認為五個小孩在正常軌道上玩,本身就是不對的,所以選擇不拉。另外有些人認為五個人命大於一個人的命所以選擇拉。還有些人不想背負道德上的考量,他不去選擇。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這些理由都是價值判斷。不同的價值判斷,就會出現不同的選擇。

另外一點在辯論賽上比較常見的就是技巧性偷換概念,由於辯題本身就是模糊的。這也就給辯論者提供操作的空間,偷換概念就很容易了,辯論者把問題引向了另一個完全不相關的問題上,這樣自然就無法很好的辯論了。但對於偷換概念者本身,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他佔據主導。

總結:辯論本身是基於理性的,但是由於概念的模糊,價值判斷的不同,以及偷換概念等問題的出現,使得辯論賽看起來不那麼理性。


形式是理性的呈現。內容的表達,鼓動觀眾的情緒需要你富於感性的語言刺激和激情的肢體動作。而且思想也是主觀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感情傾向,但如果持方所站立場與主體本身觀點有悖那麼則多需要理性的判斷。總得來說,我啥也沒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