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傳統節日更是文化的一部分,這是我們的財富,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民族是沒有生氣的。就傳統節日來說,她不僅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還是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偶爾放鬆,陪陪家人的機會。可以想一想,要是中國沒有了這些傳統節日,沒有中秋,沒有年味……還有什麼期待。。

謝邀…

這才吃飽飯幾年啊,就開始質疑傳統了?

還問有什麼意思?

欲亡其國,先滅其史…

文化,傳統,歷史…

外人沒來滅,自己要先滅?


除了能告訴我們,我們是有過去的集體以外,節日這種東西,是沒有什麼現實意義的。

所謂儀式文化,在你不理解不了解它卻從眾的參與它時,那不叫儀式,叫瞎幾把湊熱鬧,稀里糊塗的瞎幾把湊熱鬧。在你理解了解了它的內涵和精神意義並走心的參與它時,它才叫儀式。


雖然每個節日的文化內涵和形式都各不相同,但是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在每個節日里都能喚起人們對親人,對家鄉,對祖國的深深的思念和愛。而且在中國傳統節日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我們不應該讓這樣優秀的節日文化逐漸消散。它就像是一根紐帶,維繫著各個民族的團結。


其實之前真的沒覺得怎麼樣,後來自己在外地求學,才覺得不一樣。

總的來說,節日是一種紀念,習慣,歸屬感。

今天端午節,我一個人在外地,昨天晚上想起來沒有五彩繩,自己莫名奇妙爬起來用針線包里的線編了五彩繩……想起來在外地的前幾年只有我自己張羅著買五彩繩,買荷包,叮囑朋友吃粽子雞蛋鴨蛋。就覺得很神奇,好像是一種習慣,沒有覺得刻意要怎麼樣,只是覺得到了那天就習慣性的去做一些事情。

其實要說意義,也沒什麼特別的,比如有人可能覺得我老古董,畢竟過傳統節日好像都是長輩張羅,也會有人覺得我麻煩,到處找白粽(我習慣糯米白粽,不習慣甜咸粽子)和雞蛋鴨蛋,還得提前買五彩繩和荷包,郵費還很貴,好像麻煩大於收益,我媽也跟我說無論吃什麼戴什麼,心裡要有,要有這個節日,心裡有就是過節,所以後來我的執念也不是很深了,就是編一條五彩繩,吃一個粽子而已,早上我媽跟我說她和我爸在我床頭掛了荷包,突然覺得很開心。


節日不是為你而過,而是為你的後人而過。


以端午節為例

為什麼端午節要祭祖呢?難道古代的仁人志士就不明白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鬼魂的存在嗎?他們是為了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孝的種子,告誡他們要尊老愛幼。這種孝的風氣說大很大,可以說是中華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說小它也可以很小,可能是孩子們在父母熏陶下做的每一件小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