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存在是否維繫了中華文明的傳承?如果儒家思想在古代沒有占統治地位,那麼中華文化還會薪火相傳嗎?還有人說印度也沒有文化斷層,但主流知識界認為,古印度最早的哈拉帕文明和後來的雅利安人建立的種姓文明並不是一回事,也沒有繼承關係。


最關鍵問題是古中國足夠封閉,那年頭孔老二連胚胎都不是。

我們的祖先獲得了一塊最好的地方,黃河邊便於取水發展農耕,那年頭黃河兩岸還有竹子和犀牛,非常適合人類初期文明生存繁衍,同時中華文明作為一個有大河與冬天的文明,很早就有了管理、計算、儲蓄習慣,同時客觀上需要有文字、法律的誕生。

沒有文字,系統的計算就無從談起,沒有法律,管理就是個笑話,不然冬天一到地理不長東西,沒有精確的計算口糧儲蓄和來年種地的種子,整個部族都得餓死,不記錄好河流的水位季節變化掌握泛濫情況(主要是黃河)一下子能把整個部族給淹了。

因為有儲藏糧食和治理河流的需要,中華文明是早熟的文明,不早熟的要麼淹死了要麼餓死了,同理為什麼古埃及幾何和數學如此發達?隔三差五來個洪水,沿岸地形地貌都變了,土地歸屬怎麼算?

舉一個例子「龍」,雖然很多人什麼親眼見過疑似龍之類的個人觀點,但按照比較靠譜的說法,「龍有九似」為什麼說龍有九似呢?在原始時代九個部落把自己的圖騰一部分湊起來形成一個聯合體,這個聯合體的新圖騰就是龍了。

而中華文明這種依靠部族彼此融合生存的方式是經過長時間實踐得出的結論,並非什麼玄乎的封建迷信

而是治理河流本身需要上下游協同,以及海量的人力物力,而這種協同要求上下游都由一個部落或聯盟掌握,不然這頭都水浸了那頭還在開閘玩個球哦。

這種良好的習慣基本決定了中華文明與赤道懶人國,沙漠抬驢之流的區別。

地圖展開,東邊是大海,海上不會蹦出個亞特蘭蒂斯文明之類的不用擔憂。

往南一半是水,一半是中南半島熱帶雨林,那年頭哪裡有什麼新馬泰旅遊,過了廣東韶關就跟進了貝爺野外生存模式一個水平,屬於流放犯人的地方,這樣的地方也不會冒出什麼強勢文明。

往西,要麼是青藏高原,要麼是萬里戈壁,在往西是帕米爾高原,現在都是不毛之地。

往北,西伯利亞那嘎達現在都沒有技術完全開發的水平就不要談什麼外來文明了。

唯一對古中國有威脅的是四百毫米等量降水線以北到西伯利亞南部這一整條狹長地段經常隔三差五冒出幾個茹毛飲血的生番野人,但草原那幫二貨學會大規模冶鐵鍊鋼造兵器都是隋唐時期的事情了。


和中國比,其他三個按照西方語境,其實只能勉強算文明。都是睾丸小國。中國的平原遼闊,能養育更多的人口。抗逆性好。相比巴比倫,周圍都是平原,沙漠,草原,很容易被滅。埃及旁邊就是西奈的游牧,而且僅有四萬平方公里的尼羅河河口,可以繁衍生息。一場乾旱可能就導致亡國。

中國周圍都是險峻,北方的草原。如果不完成集結,根本就是挨宰的命。比如薛仁貴徵西,把鐵勒整個民族種族滅絕。女的全部佔為己有。被士兵全部瓜分。自己還搶了兩個鐵勒女的做小妾。但草原對漢族致命攻擊。幾千年也不過幾百年。


誰告訴你的?衚衕賣羊肉串大哥啊?


儒家更多的是講「王道」。

王道這玩意,利於既得利益者的階層穩定和社會矛盾的弱化。講究各個階層的權利邊際與自斂。

所以,一定有一種東西,是在儒家之前作為關鍵因素出現——儒家,只是繼承了這份既得利益,然後用種種倫理規則來穩定這個局面而已——儒家思想,也確實利於傳承,不利於開創:比如儒家培養的「仁君」還是不少,卻沒聽說儒家能培養出「聖君」來。

事實上,儒家倫理觀真正開始潛移默化到成為我們呼吸的一部分,也是開始於華族的第一個巔峰期:繼承了秦之武功的漢代。漢武以百年積累讓我們的民族有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自豪的名字。然後用馬刀和長槊不遺餘力地向外輸出、擴大儒家思想的地理邊界。

話再說回來,儒家能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其實絕對是一種主動選擇——在皇帝的武力之外,一定是我們的民族性格,本身對於這種哲學絕無排斥——佛法在中國的宏大局面,恰好正說明任何宗教哲學,不經過中國人原生文化基因改造的思維方式,都不可能被中國人接受。

於是,我們只能得出一個細思極恐的推測:今日我們所視為天經地義的「儒家」,一定是被中國人某種既定邏輯改造修飾過的「儒家」。這句廢話的意思是:孔孟的儒家如果沒有被選擇,那麼可能是另外一個「聖人」的儒家就會被選擇,而且其面目很可能和今日之儒家基本類似。

也許,朱熹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也許並不是我們理解的這麼僵化:如果照亮中華文化的孔子是一盞燈,那麼這盞燈裡面的燈油,一定是中國人已經基本趨同的某種民族共性,而燈芯,就是「分久必合」的潛意識認同:孔子,恰好選擇了這個燈芯,並且把他點亮了而已。


秦始皇幹了一件很牛逼的事情,統一了文字。文字承載思想和文化,他使得文化、文明能夠更有效的傳承和發展。如果沒有統一文字,中國沒有分久必合這件事。分了就分了,各自為政,各自傳播各自的文化。

中國幾千年以來,不管他國土面積怎麼變,稱謂怎麼變,他的認同感始終存在。我們就是華夏,而且是文明之邦。

另外,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這麼稱呼,別的國家沒有四大文明古國。歐洲也不是憑空誕生的,美國也不是兩百年無緣無故出現,又在近百年無緣無故變強。都有根有源,也沒有什麼文化斷層。

蘇美爾文化也非常悠久,歐洲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比中國更早,古羅馬牛逼的時候版圖橫跨歐亞非,亞歷山大從歐洲打到印度。你之所以產生這種所謂有文化斷層的錯覺,我覺得你應該有一種歐洲突然從神權社會王權社會直接跳到現代社會的感覺。

我以為很多中國都有這種讓人有些困惑的「突然」的感覺,那是因為大多數中國人都沒有去了解過兩件在西方極其重要的事情,這兩件事改變了整個人類的走向,建立了現代社會的基礎,那就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我們的歷史書在介紹西方史的時候應該大寫特寫這段歷史,很可惜他沒有。倒是什麼資本主義興起介紹很多。用階級來分析一切事情,那是德國馬克思乾的事情,我們應該創造有中國特色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而不是照抄馬克思。

文藝復興的興起使得歐洲徹底的從神權和王權手中解放,尤其是神權,教會不再神聖不可侵犯,馬丁路德提出信仰上帝即可,我不需要再通過教會來接近上帝,如果有一個神,教會也不再是神的代言人。

而且我可以驗證你不是神的代言人,比如說教會很多說法是錯誤的,我通過解剖發現了男人和女人的肋骨是一樣多的。又比如說我通過計算和幾何發現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就算你把人抓起來,甚至把人燒死也不是。我甚至通過你燒死別人看出你是多麼的邪惡。

求是、求知、人文關懷,文藝復興幹了這三件事。啟蒙運動也是文藝復興的延續。我更認為整個現代文明都是文藝復興的延續。

短短數語,很難說得非常透徹,畢竟起的太大了,建議多去了解一下文藝復興,有助於你理解西方歷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