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首輔相對應的武官是什麼?


朱元璋攻下集慶路(今南京)時,設行樞密院,由自己擔任。又設諸翼統軍元帥府。後罷樞密院,改設大都督府,以朱文正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下設司馬、參軍、經歷、都事,又增設左右都督等。

吳元年因防權重,廢大都督不設,改以左右大都督為長官。洪武十三年,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中、左、右、前、後),「分領在京各衛所,及在外各都司、衛所」。五軍都督府每府各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及經歷、都事等官。都督府都督等官,後漸變為空銜。統兵之官,加總兵、副總兵、參將、遊擊將軍、守備等銜,始有帶兵之實權。在京各衛,稱為京衛。

京衛有上直衛、南京衛、北京衛等,各設指揮使司,有指揮使(正三品)、指揮同知(從三品)、指揮僉事(正四品)等官。京衛又設鎮撫司,有鎮撫等官。上直衛的親軍指揮使司有二十六個衛:錦衣衛、旗手衛、燕山左衛等。

其中錦衣衛名為宿衛扈從,實則假偵事之權。在外各省設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為一省之軍事總機構。明朝在全國設十六都司,除十三省外,遼東、大寧、萬全等地亦設有都司。有都指揮使(正二品)、都指揮同知(從二品)、都指揮僉事(正三品)等官。於各地設衛所,衛下轄千戶所,千戶所下轄百戶所。各衛、所皆統屬於都司;都司又分隸於五軍都督府。

自衛指揮以下,官兵多世襲。明之武散階三十階:正一品,初授特進榮祿大夫,升授特進光祿大夫;

從一品,初授榮祿大夫,升授光祿大夫;

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升授金吾將軍,加授龍虎將軍;

從二品,初授鎮國將軍,升授定國將軍,加授奉國將軍;

正三品,初授昭勇將軍,升授昭毅將軍,加授昭武將軍;

從三品,初授懷遠將軍,升授定遠將軍,加授安遠將軍;

正四品,初授明威將軍,升授宣威將軍,加授廣威將軍;

從四品,初授宣武將軍,升授顯武將軍,加授信武將軍;

正五品,初授武德將軍,升授武節將軍;

從五品,初授武略將軍,升授武毅將軍;

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從六品,初授忠顯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武勛武勛六品十二階:

正一品左、右柱國,從一品柱國;

正二品上護軍,從二品,護軍;

正三品上輕車都尉從三品輕車都尉;

正四品上騎都尉,從四品騎都尉;

正五品驍騎尉,從五品飛騎尉;

正六品雲騎尉,從六品武騎尉。

舉個例子:舉例:一位武將的頭銜封號可以是奉天翊衛宣力武臣(功臣封號,來源:佐太祖定天下者,曰開國輔運推誠;從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難推誠;餘曰奉天翊運推誠和奉天翊衛推誠。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柱國(武勛),特進榮祿大夫(散階),左都督(名義地位,正一品,具體見上面的五軍都督府),宣府總兵官(實際職務)。基本上我所舉的例子就已經是開了大掛的,只能說是一個明朝武將的極限也就到這裡了。當然,這裡沒有算上錦衣衛,錦衣衛情況特殊,不予考慮。


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明初有過幾任:徐達、馮勝、藍玉、李景隆,之後不再實授。


此處應有朱壽大將軍。


鎮國公 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 朱壽


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曾與韃靼在應州作戰,從史書記載來看,以後韃靼再也不敢犯邊,韃靼應該在此戰役中死傷不少,不然也不會不敢犯境。而且他還建豹房,甄選大量美女供其淫樂,搶奪有夫之婦。可以說他是明朝一朝最有實權的武將了。

必須是擊殺蒙古小王子 設立宣府 豹房 滅劉瑾 平寧王安化王的威武大將軍 朱壽 朱將軍


那必須是鎮國公總督兵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朱壽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