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上語文課,永遠忘不了紅的流油的高郵鴨蛋和紅彤彤的糖葫蘆。只記得那兩節課,自己瘋狂咽口水的聲音……


魯迅社戲裡的烤羅漢豆!!!

那個後來我自己做了一下,發現沒法做到那麼好喫,估計就是大家一起喫的時候特別好喫吧!


謝邀。

1、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牡蠣

圖源:搜狗圖片

印象最深的課文美食,沒有之一。

「我的父親忽然看見兩位先生在請兩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喫牡蠣。一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拿小刀撬開牡蠣,遞給了兩位先生,再由他們傳給兩位太太。他們的喫法也很文雅,一方精緻的手帕託著蠣殼,把嘴稍稍向前伸著,免得弄髒了衣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喝了進去,蠣殼就扔在海里。」

看這段描寫應該是生喫。上課時一直在想:哇,這麼優雅,肉像汁水一樣,該多好喫(≧?≦)?

邊上課邊想哪天我也喫一大盤。

不過基本都喫烤的,像這樣:

圖源:搜狗圖片

燒烤中的高端標配,微鹹微辣,那個蒜香。。。。

但一直沒有忘記課文中的「汁水」

直到有一次去壽司店點了一份,大概像這樣:

圖源:搜狗圖片

點番茄醬喫的,天啦擼,那個腥呀。。。(╥╯^╰╥)

看來自己距離優雅地吸汁水還有好遠的距離呀┓( ′?` )┏

2、朱自清《背影》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圖源:搜狗圖片

雖然橘子很常見,談不上有多想喫,但對這句話印象很深。

從此橘子成了坐火車標配(*^▽^*)

3、魯迅《社戲》裏的羅漢豆

圖源:搜狗圖片

當時一邊上課一邊想喫,雖然不知道羅漢豆長啥樣,百度了下,原來就是很常見的蠶豆。

圖源:搜狗百科

小時候貌似喫過,也常常喫煮花生,毛豆什麼的,也不貴,放佐料煮熟,很香很香,嘴上手上都停不下來。

?(′ `?)。

4、魯迅《孔乙己》中的茴香豆

其實就是蠶豆啦,茴香豆是一種做法。

圖源:搜狗百科

課文中的描寫是這樣滴: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在每碗要漲到十文,——靠櫃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

「......他不回答,對櫃裏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圖源:搜狗圖片

裡面還有對酒的描寫,我不喝酒,但上課上到嘴裡淡出鳥兒來,好想喫一顆茴香豆(╥ ╥)

5、《我愛故鄉的楊梅》

圖源:搜狗圖片

記得最後一句:牙齒被酸倒了。

楊梅在我住的地方不算常見,也想試一次喫楊梅喫到牙齒酸倒

碼字不易,求點贊


紅樓夢裡的茄鯗啊!

賈母笑道:「你把茄鯗搛些喂他。」鳳姐兒聽說,依言搛些茄鯗送入劉姥姥口中,因笑道:「你們天天喫茄子,也嘗嘗我們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劉姥姥笑道:「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 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眾人笑道:「真是茄子,我們再不哄你。」"劉姥姥詫異道:「真是茄子?我白喫了半日。姑奶奶再餵我些,這一口細嚼嚼。」"鳳姐兒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內。劉姥姥細嚼了半日,笑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象是茄子。 告訴我是個什麼法子弄的,我也弄著喫去。」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凈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裏封嚴,要喫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端午的金黃流油的鹹鴨蛋


我想喫汪曾祺……啊呸,是汪曾祺的文章……啊呸,是汪曾祺的文章描寫的食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