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尋夢環遊記來看,是墨西哥文化元素和思亡人情感結合的又一次勝利。就是這類一個劇情不算複雜的故事,中國電影卻人詞幹語澀,我們差在了哪裡呢?根源在哪裡?聊齋故事多的不可勝數,講出來卻是扎眼的特效和矯情地"深情",像這個強加在故事身上的生硬時代元素,氣死沉沉。

如果沒有多少人回答,得不到精彩的答案,我也不會失望,因為我們的專業分析人士一抓一大把,對某個國外電影如何好可很容易地剖析,得贊能力高超,能解中國電影形勢之傷者寥寥無幾。所以,我們是繼續唱讚美詩,還是解剖自己?可能會痛,這是我們迴避的主要原因吧。


謝邀

個人認為應該把這個問題分開來看:「好故事」與「好電影」其實完全是兩個範疇。

誠如歐美電影中會將「Story」和「Written」區分開,也是有這方面的考慮。眾所周知,好電影的誕生,有編劇的因素,也有導演和演員的因素,更有技術發展的限制,有政策法規的掣肘,雖然電影作品基於優質的劇本,但好劇本拍不出好電影的例子也不可勝數。這個層面相信大家各有見解,有分歧也有共識,所以就不做過多談論。

回到問題的本身,我想可以說說,從「故事」到「劇本」中間到底差了什麼?

我們就以《聊齋》為例,在電影技術已經不再是阻礙的今天,按常理《聊齋》中所有的故事基本都能實現,但為何精品如此匱乏,個人認為主要原因就是

《聊齋》只是本故事集

是的,一本囊括了近500個故事的故事集,雖不乏巧思,但要變成可供拍攝的劇本,《聊齋》全集中有一個致命的缺陷。

沒有細節!!!

沒錯,這就是中國古典著作中,除少數長篇名典外,很少對於人物、動作、情緒有非常細緻的描寫,這是中國文法習慣決定的,所謂大巧不工,而且習慣用象形比喻之法。

舉一個我所知最詳細描寫人物的片段:《紅樓夢》黛玉初見王熙鳳

「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綉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帶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官絛,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褃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這算是古典著作中對於人物登場描寫最為細緻的第一段,看官們看完之後一定對王熙鳳的穿著打扮有了一個「腦補」的印象,但注意,是腦補的,因為大部分人壓根就沒見過這些東西,只是按照常識和知識來腦補,而對於王熙鳳性格的描寫,是側寫,如下:

黛玉剛進賈府,正和賈母等談論著自己的體弱多病和吃藥等事,「一語未了,只聽後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

兩段得放一起,才能拼寫出「王熙鳳」的初印象,而至於「王熙鳳」見到「林黛玉」時「流淚」、「說笑」之類就更為簡單,寥寥幾字,是為功力。

放在古籍中,當然沒人覺得會有問題,但是如果咱們編劇把這段變成劇本上面的「戲」,就非常頭疼了,「腦補」的畫面必須化作通俗的文字,然後導演再把編劇腦補的內容儘可能的變成觀眾能看懂的直觀畫面,OK,各種曲解與損耗開始發生了。

而《紅樓夢》比起《聊齋》,覺得算是精緻刻畫了,而《聊齋》比起《戰國策》又算是細緻的,而《戰國策》比起《史記》簡直算得上是通俗易懂。古人們惜字如金的習慣,至今在我們許多文字工作者中還保留著「優良傳統」,但

細節缺失是阻礙故事成為劇本的第一大障礙。

因此為什麼將近500個故事的《聊齋》,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故事在不停翻拍,內容還有些不一樣,不僅僅是因為編劇想讓它不一樣,而是那些故事,中間有足夠的空間讓編劇去發揮。

為什麼,《尋夢環遊記》會打動你,絕不僅僅是故事,也不是人物關係,更不是亡靈節或者音樂這些背景因素,其實打動你的是滲透在細節中的想像力,而且這些想像力都用極致的畫面來呈現,而這招在所有派拉蒙和夢工廠的動畫片中均有體現,這也是看中國動畫片時,總感覺無法企及的東西。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歐美有標準的電影分鏡格式(一些大師的個性分鏡除外),而中國的電影分鏡基本都是各玩各的,而這些分鏡是否是編劇當時的腦補畫面,基本沒人在意,就更別談考慮原著作者腦中的原始畫面了。也因此,上下五千年中,中國的故事繁星璀璨,但真正變成劇本的,或者有膽量嘗試將其變成故事且保證能被觀眾所認同的,寥寥無幾。但我堅信隨著中國電影工業化的進程,編劇與導演領域以後也會有統一的且協調作業規範,而且電影編劇與導演由內而外的開始理解:

個性,是單個團隊的風格,而不只是單個人的性格時

經典故事的劇本化會越來越成熟且容易,而且會有更多的好故事變成好劇本。

PS:不僅僅是電影和動畫片,包括電視劇,最近的《和平飯店》為什麼許多人覺得好看,因為味夠正,腦洞夠大,節奏夠緊湊,人物夠突出,這些是靠什麼實現的,還是細節。


當然是怎麼能掙錢怎麼拍。你觀眾喜歡看明星那我肯定找明星拍,你觀眾要求低那我為什麼要提高成本。本來預算就這這麼多錢,大頭給明星了,給其他部分的錢本身就少,再縮縮水,就剩不下什麼了。說到底還是這屆觀眾不行。

不過也有好兆頭,戰狼2等高質量電影賺了錢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觀眾的水平也是在不斷提高。等什麼時候垃圾電影賺不到錢了,什麼時候中國電影界好電影就多了。中國又不缺技術,按題主說的也不缺故事題材,就差觀眾了。

圖源網路,侵刪。


作為電影人我回答一波首先電影本身是一個商業行為,不管是找錢拍,還是自己拍。

然後這個商業行為是需要一連串的各種合作加在一起才能完成。

最後,這是一件虛擬的非實物商品~~~~~~~~~~~~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人際交往大多感性,而非理性,每個人的立場和角度也大多不一樣,這就導致越是大製作,越會出現各種腐敗事件灰色事件人情交易等等,難以出現好作品(傳世佳作),越是小製作越會出現各種明裡暗裡的勾心鬥角,所以好作品絕對是偶然現象,一般普通作品才是常態,(平庸故事)~~~~~~~~~~~題主問根源在哪裡,根源其實就在於我們中國人的民族特性,這是一個感性的國家,各種思考源於自我,而非整體大局(我們的電影沒有太多普世價值觀);各種行為又以多數決為標準,而非系統流程(為了各種關係妥協,而非作品真正的好壞) 所以說好作品的誕生極為不易,那什麼情況才能製作出佳作呢?(後面持續在此更新)
這麼說吧,好萊塢電影延續幾百年了,中國電影才發現幾十年,別人拍《星球大戰》的時候,我們在拍《西遊記》,並且是當時的巔峰。所以說雖然現在技術跟得上,但有些東西還是需要時間去積累。
表達方式不夠老練!沒辦法引起共情,對故事深度的挖掘深淺不一,有的把觀眾當小白,當然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有的電影能產生吸引力,有的電影是滿足現有的需求,每個人觀影的目的不一樣,電影當然也不同,還是需要去選擇的。


第一,國產電影有耐看的呀。。。第二,很多題材沒法碰倒是真的
emm可能你已見過整個宇宙,所以也覺得這顆星平淡無奇了。敘事的順序方式真的很普通。故事講的一馬平川時間線一順到底台詞設定平淡無奇。不排除幾個時間線上稍微跳躍的,又要被人罵拍的什麼玩意看不懂,又要被人說矯作故意和擰著,具體作品又真的有為了跳躍而跳躍 為了獨特而獨特的嫌疑。電影真的難拍。觀眾把看電影當做一種交際手段時,商人太多,認真的藝術家少之又少。
工業體系不成熟,一片亂象。
還是要看中國大時代的發展,如果人民連溫飽都是問題的話,絕對不會追求精神上的享受的。這也要求了,我們在當代要大力發展經濟,當人民全部邁入小康社會之後,文化產業的需求也就會上來。目前在中國,電影並不純粹是為了品質,所以說質量上參差不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