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学生一枚,在学计组原理,感觉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呀~比如说将电平分为多个层次,这样子的话一个比特就可以表示8个或10个或16个数据了,这样的话不就可以增加存储器的容量了?(合理讨论,理性探讨)


可以是可以,但不光得表示数据,还得传输、处理数据,这就是麻烦了,得增加多少电路啊。


你知道SSD的MLC,TLC,QLC嘛,就是靠多电平,完全可以当四进位,八进位,十六进位来理解,但带来的影响是速度慢了。


没记错的话,苏联那帮人搞出过三进位的门电路,没有详细研究过。

三进位的门电路没有显著优势

存储上:

mos管上放电阻就很麻烦,非常麻烦。

单位元件的存储密度可能变大了,但是单位面积的存储密度不见得会更大。

信号传递上:

你以为的高电平是一个完美的高电平,我要5V就是5V 实际上的高电平,有可能是4.6±0.4V跳舞

你以为的低电平就是0,实际上可能是1V左右跳舞

为了分好多层,只有两个办法

1、让跳舞的电平消停点。

2、电压升高,差分大法好

所以做好了以上两点以后,我们发现,只要把频率提高,就能更快了。没有必要再引入其他进位。

(从信息的角度来说,e进位是效率最高的。)


理论上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工程技术实现要考虑介质(材质、价格)、容错(多层次电平对技术要求要格,容错率低)、编码格式(二进位目前使用补码格式,如果是多进位,需要找到合适的编码格式)等等,只要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才能使用多进位吧,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


因为计算机的发明者先贤所处的时代的局限性使然,在那个时候,人对电的各种属性的操控性并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现在好多了),利用电的某些属性作为信息的载体并操控这些属性时困难重重。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先贤都一上来就二进位,比如ENIAC的工程师一上来还想用十进位呢,并有部分电路确实用的是十进位。冯诺依曼后期作为顾问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用世界上最简单的二进位来解决对电信息载体处理手段复杂的状况(只处理两种状态还不简单),于是乎写了备忘录,指出了方向,于是以后数字式计算机就没有其它进位的事了。也许人类对电物理载体游刃有余的时代到来后,回归十进位或者你说的其它进位未尝不是不可能的。


将电平分为许多层次会导致非常不稳定。存储器由DRAM组成,电容的电会流失,二进位都需要不断的刷新,八进位很难得到稳定的输出。也没有相应的八进位逻辑电路。


多电平不好分辨吧,万一有个干扰就错了


不好纠错啊…

二进位的情况下有一个bit反转了 我们把它翻回去就好了

八进位下有一个bit错了,即便你知道他不对你也不知道他之前的值是多少

没有纠错能力cpu就基本上没发工作


能用0 1 表示为什么还用别的呢 这不浪费资源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