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吃燒雞頭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雞頭骨上是看不到有雞冠的,那麼可能不可能恐龍頭上也本來是有冠子的?或者有哪些證據證明恐龍有冠子或者沒有呢?


之前有簡單介紹過恐龍的肉冠,這次詳細說一說。

肉冠的發現

如題主所說,雞活著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能分辨公雞與母雞:公雞的冠大且紅,母雞的冠則小。如果只給你一個雞的頭顱骨,是看不出皮膚、羽毛,更不用說大大的雞冠了。

▼雞的頭骨

光禿禿的頭骨,假如雞是史前動物,那我們無法想像它竟有著鮮紅的大肉冠

因為皮膚、肌肉、血管以及神經等富含有機質的軟組織,在屍體腐爛的過程中很難被保留,且會優先被細菌分解掉,偶爾還會有流水的沖刷、(食腐)動物帶來的破壞,最終只剩殘骸。這也是動物化石大多數以骨骼形態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原因,如題主所猜測,很可能部分恐龍本來有肉冠,只是死後沒有保留,也無法正確復原。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編號UALVP53722的埃德蒙頓龍,其化石就帶著小肉冠出現在世人的眼前。不用急,先來看看新老復原圖的對比,再看化石細節。

▼編號UALVP53722的埃德蒙頓龍復原圖

埃德蒙頓是晚白堊紀時期,北美洲最常見的恐龍,曾經被認為是頭頂缺乏冠飾的鴨嘴龍類;和鴨嘴龍、山東龍同屬鴨嘴龍亞科(鴨嘴龍亞科頭頂缺乏冠飾或管狀物,少數物種有堅硬頭冠;賴氏龍亞科頭頂有大型冠飾或管狀物,代表恐龍是副櫛龍、青島龍)

▼埃德蒙頓龍的舊復原圖(無肉冠)

在UALVP53722被發現之前,埃德蒙頓龍一直是以腦袋扁平的形象出現在繪畫、電影中

這具帶小肉冠的埃德蒙頓龍化石在2013年被描述,出土於加拿大阿爾伯塔省中西部的Wapiti Formation, 保存在砂岩中,保留的化石是成年帝王埃德蒙頓龍的頭部和脖子。

▼編號UALVP53722的化石照片(頭部和脖子)

頭部和脖子鱗片,皮膚得以保留原因:屍體被異常迅速的沉積物埋藏且快速固定,較好的隔絕了氧氣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特異埋藏)

下圖中可見,這具埃德蒙頓龍呈現經典的「死亡姿勢」:它的頭和脖子向後仰,緊緊地貼在後背上。整個頭骨在化石形成的過程中,丟失了上下顎,留下一個帶關節的頭骨、四個頸椎、四個背椎骨以及若干軟組織,而字母C指示區域(白圈)就是冠狀結構

▼UALVP53722化石、化石所在部位、整體姿勢對比圖

左下角灰色部分是化石保留的頭骨部分;右上角灰色部分是化石的位置,黑色剪影是死前姿勢

從外表來看,這只是一個長33厘米,高20厘米的凸起結構,由於先前所發現的鴨嘴龍類頭冠都屬於骨質頭冠,所以剛開始的時候,研究人員認為這也是一個骨質頭冠。

▼冠狀結構

頭冠的細節

但是,CT掃描結果十分驚人,顯示其內部沒有骨頭或其它結構,頭顱骨也沒有侵入冠狀結構,表明這不是骨質頭冠,這是一種新發現的鴨嘴龍頭冠!

▼CT掃描圖

掃描顯示C(comb structure)內部無任何結構,但是又與頭顱骨緊密結合

▼冠狀結構與頭顱骨的邊緣皮膚相連

從外表來看,冠狀結構與頭顱骨的邊緣以皮膚相連

以上兩圖顯示,① 冠狀結構內部無骨頭,但邊緣與頭顱骨是緊密結合的② 外部皮膚與眶後骨(sq、q、po)等結構也是緊密重疊,也未出現皮膚移位的跡象該區域的皮膚呈現起伏與皺紋現象,意味著原來的結構是比較柔軟的

種種證據表明,這的確是一個長在頭顱骨上的頭冠,並且是一個肉質頭冠。

▼埃德蒙頓龍

頂著肉冠的埃德蒙頓龍

其它埃德蒙頓龍化石

上文提到過,只有特殊的埋藏環境下,動物屍體才能相對完整的保存下來,軟組織才能形成化石。其實,上文的編號UALVP53722化石保存並不完好,缺失的部分較多。早在UALVP53722化石出土之前,就已經發現了幾具保存狀態更完好的埃德蒙特龍「木乃伊」。

▼1908年:編號AMNH 5060的埃德蒙頓龍木乃伊

外號:Trachodon mummy

這是埃德蒙頓龍的另外一個種E.annetens,並非上文所說的帝王埃德蒙頓龍E.regalis相比「殘破"的UALVP53722,這個化石几乎完整的保存下來:皮膚痕迹覆蓋者口鼻部、大部分頸部與胸部、部分四肢,尾巴與部分後肢因為侵蝕作用而消失。

奇怪的是,這具「木乃伊」雖然十分完整,軟組織覆蓋大部分區域,卻一直沒有發現肉質頭冠的存在。可能有兩點原因 :① 由於肉冠區域不顯眼,在化石的售賣、處理過程中,無意中損壞了肉冠結構卻未發現 ②肉冠結構在埋藏過程中已丟失 ③肉冠是E.regalis的特徵,E.annetens沒有肉冠。

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只能等待進一步研究。

肉冠的作用

上文也提過,以副櫛龍、青島龍以及盔龍為代表的賴氏龍亞科(鴨嘴龍類的分支)具有大型的骨質頭冠。大型的骨質頭冠作用有這幾種假說:防禦、作視覺辨認物、嗅覺、體溫調節和發聲。

▼副櫛龍

沃克氏副櫛龍的頭部細節

然而,相比那些大型骨質頭冠,埃德蒙頓龍的小肉冠在戰鬥中就是個雞肋,沒有一丁點兒防禦能力;小小肉冠也不能儲存足夠的脂肪作為平均體重8噸的身軀的能量儲備;鼻腔也不可能和肉冠結構相連,從而否定與嗅覺或發聲的任何聯繫。

那麼,是否還記得文章開頭所說的雞冠公雞的頭冠其實是第二性徵,很多現生鳥類的肉冠都作為性徵,用於吸引異性,與其它雄性競爭配偶。因此,埃德蒙頓龍的肉冠的作用可能也會作為第二性徵,作為求偶的視覺信號。(由於化石證據不充分,不排除雌雄都具有肉冠,所以肉冠不能作為區分性別的特徵)


最後,肉冠的發現揭示了在演化過程中,一些被認為腦袋扁平的鴨嘴龍可能實際上並沒有丟失頭飾,而是演化出了不同於大型骨質頭冠的裝飾——肉冠,亦有可能小肉冠是埃德蒙頓龍的專屬標誌。答案,留給新的化石。

最後,推薦幾本有意思的科普書O(∩_∩)O

生命的躍升:40億年演化史上的十大發明京東去購買?

生命簡史地球生命40億年的演化傳奇 英理查德·福提京東去購買?

演化的故事:40億年生命之旅京東去購買?

最強動物爭霸賽—最強滅絕動物王京東去購買?


有的,之前有埃德蒙頓龍木乃伊化石被發現,它的頭上是有小肉冠的~


需要分品種!


沒吃過,不過它們的後代雞雞有肉冠,其他鳥類就有的有,有的沒有,所以估計恐龍也是一樣吧!


部分恐龍是有的,可以看獁君顱龍,可以看看侏羅紀格鬥場這部紀錄片


雙冠龍


像鳥類的小型恐龍和才有吧。當然棘龍之類的另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