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此句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仲的治国之策《管子》。原句:「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为了阐述的是一种富民的思想,只有国富民强,统治才能稳固延续。

此句的意思为:储存谷物的屋舍、粮仓殷实,人们就会懂得礼仪、礼貌;能吃饱饭,能有衣服穿,不愁饥饿寒冷,人们就有荣辱观,知道荣誉和耻辱。引申意也就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好了,才能提精神生活。

从哲学的角度看,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先进的物质,注定不会有发达的社会,更不要说有先进思想和精神文化了。

Conclusion : 大 体 意 思 相 近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俗语,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用以标示社会结构两个基本层次、社会生活两个基本领域的概念。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前者是具体,后者是一般,后者包括前者,前者是后者的例子。


这句话可以说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体现。大概就是粮食充足的话,百姓才有空闲去顾虑礼节,衣食富足,百姓才有精力去思考荣辱。国家的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教育自然也会随之发展,一个国家,如果百姓都吃不饱饭,住不上暖房,又怎会考虑礼节荣辱这些精神上的事物呢?物质基础得到满足,人的素质教养才有可能得到升华。


还有一句更精辟: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可以这么理解,前者是具体的,后者是抽象的,前者是后者的一种体现。

经济基础好理解咱就不展开了,

上层建筑里,有个东西叫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里就包括礼义廉耻这些荣辱观之类的东西,

懂得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加油。


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吃不饱的时候大概并不能顾及仁义道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