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原問題,鑒於一些杠精,我給改了,不想總是收到私信,問我女生怎麼了…我在說我自己啊!客觀的評價,真誠的發問,尋求可以提升自己的方法。希望能看到這個問題的大傢伙,願意的就回答下這個問題,謝謝~

女生,27,不算聰明。

希望能夠提高自己的眼界和邏輯思維能力,不想變得很膚淺,思考問題沒有深度,希望可以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對問題的見解。

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學習呢?

看書?什麼類型?或者別的方面入手,謝謝大家~


首先,要扔掉那些八卦心理。幾乎大部分的八卦,都是傳來傳去的,道聽途說,當不得真。

第二,不要讓信息(知識)就那麼碎片化地存在你的記憶之中。我們每天都會收到海量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資迅)都是零碎的,要學會歸納和整理,儘可能將之條理化、系統化。

第三,養成做筆記(記錄)信息的習慣。有些信息(知識)非常細碎,可能現在還用不起來,那麼將它們分們別類地記下來,放入電腦(手機)之中,以備日後用得著。另外,整理的過程也是一個培養條理化、系統化思維的過程。

第四,不時寫一些隨筆,可以是時評、論文之類的,寫的時候提取並加入以前整理的信息,一開始無需要求太完美,但是要求有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慢慢練習,你的思維境界與邏輯水平將會越來越高。

第四點比較重要,你會發現你的筆觸跟不上思維。思維是發散的、跳躍的,但是文章要求是嚴密的、邏輯的,試著將兩者同步。

以上方法對其他讀者也適用。

謝邀。


其一,獲取思維訓練資源。

比如多出去走走、多與人接觸等收集一些最直觀的生活經驗素材,比如多看看書、影視作品等增加自己的間接性生活經驗素材。

其二,對獲取的資源進行深度加工。

比如你與同事發生了衝突這件事情,那麼一方面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這起衝突中我是如何做的、這樣的做法有什麼問題嗎、今後遇到這樣的事情該如何改進處理方式;另一方面可以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進行思考,他之所以這樣堅持的目的是什麼、這個目的是最本質的還是掩人耳目、他這樣的做法是否最最容易達成他目的的途徑?

其三,在深度加工的過程中建立自己的思維框架。

比如通過第二步的思考可以提煉出,遇到問題先要準確地定義問題是什麼;其次根據定義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何在,以及是否可以避免;再次針對現有分析出來的結果制定的應對策略如何。這裡的每一個流程,都需要通過思考和數據作確認以便確保每一步都真實有效。

如此三步坐下來,長此以往的訓練,業界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就指日可待了。


提高眼界:

1.多去學習。

我們不管出於什麼年齡段,不管是做什麼行業的都是需要不斷學習的。了解歷史文化。了解當下最新的知識,行業資訊等。這樣才能讓我們對自己的工作、對生活、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

2.多去外面轉轉。

眼界不僅僅是通過學習,看書提升的。還需要我們多見見世面,多去外面轉轉。可以是旅遊,可以是出差,通過對外面生活環境的變化,行業競爭的變化以及人們消費水平來拓展自己的眼界。

3.工作能力提升。

對待當前的工作,我們不能安於現狀,也不能好高鷺遠。而是踏踏實實的去工作,去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當我們的能力足夠強的時候,工作前景也會變得敞亮起來。

4.懂得審視自己。

我們應該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能夠知道我們該怎麼做,怎麼去改變自己當前的狀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質量。而不是自不量力,取得一點成就就沾沾自喜,目中無人。

5.與時俱進。

時代在發展,我們身邊的環境也在不斷地變化,我們不應該固守傳統,排斥新的事物,而是應該學會隨機應變,能夠很好的適應當下的生活,這樣有助於我們的發展。

6.穩重向前發展。

有時我們的眼界提升了,會讓我們的價值觀發生改變,或許也會讓我們變得自卑,感覺自己與外界相差太多。這些我們不應該在意,畢竟每個人的生活不同,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去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樣才會生活才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提高自身邏輯性:

1、建議看懸疑類,破案類電影

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我嗜好的只有兩類:一是喜劇類的,可以每天給自己的精神帶來一些歡樂,每天哈哈大笑之後,不由地呼吸舒暢,神清氣爽;二是推理類的,這類影片常常可以激發好奇心,讓人處于思考和探索的狀態,能夠有效地鍛煉到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至於破案類電影,給大家推薦《神探夏洛克》系列,這系列的推理電影非常燒腦,有不少影迷反映第一遍沒有看懂。

2、利用邏輯性較強的經典著作訓練邏輯思維

讀一些邏輯性較強的經典著作,要抓住著作的條理性和邏輯,建立在理解書中概念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模仿其中的推論,復現書中的關鍵內容為止。

這時候,我們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我們是通過思維而獲得知識,而不是通過大量的熟背強記知識,知識更具有邏輯的使用價值。

反之,那些只求生吞活剝別人思想的人,無異於讓別的母雞在你的腦袋上下蛋,即使博學多識,卻也深陷大量的知識而無法自拔。

托爾斯泰曾說過: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證記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

心理學家羅伯特·依·布倫南說:「如果沒有基本法則的知識,就得處理一串串冗長的信息,我們的記憶必定負擔繁重。最完美的記憶方法是把現象按因果關係聯繫起來,因為哲學的任務是研究這種關係,所以我們可以主要通過培養哲理頭腦來彌補記憶力的不足。」

3、認識邏輯的一些基本原理

邏輯的一些基本原理、規律可以做作為思維工具的知識,這一類知識不僅僅要讀懂,而且要永久記住。因為我們的知識的大廈往往是由這些基本原理、定理做根基,如果不能牢牢掌握住這一類的知識,知識大廈往往搖搖欲墜。

關於提高邏輯的書籍,這裡我也推薦幾本:《邏輯思考力》、《金字塔原理》、《批判性思維工具》、《系統之美》。


建議先養成一個思想:

我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我想出來的不一定是對的,任何人都不一定是對的,唯有證據才可靠。

對於如何實行,我建議你把自己當成一個局外人,就是那種外面打出狗腦子都跟我無關,我只會按照邏輯分別對照雙方論述。

重點在於局外人,客觀。

只要這個思想一直在你腦子裡,無論你從哪裡開始,你都能保證自己不會被某種情緒,某個立場說束縛,從而達到不停的進步。

以上是理論,事實上沒人能做到。

每個人都天生帶有立場,而拜託這些立場就等於一次切割,這就十分困難且痛苦,而我說困難痛苦不是你字面理解那種,是那種眾叛親離,感覺世界容不下你的那種痛苦,所以事實上沒人能做到。

比如我一直嘗試中立,但實際上我不是,因為我是中國人,維護自己的國家是我天然的立場,切割就意味著家人朋友愛人都不會理解我,所以我只能在愛國的基礎上中立,但儘管如此我也會覺得有點難受,特別是在現在保護主義盛行的時代。

比如我個人平時哪裡的新聞我都有關注一點,但看到外國媒體說中國不好的時候,我是打心底里不想聽他們繼續說,但是我為了知道他們有沒有胡說,我又摒棄他們在抹黑中國的念頭必須繼續聽,這個過程實在噁心,好在科技發達,有一個東西叫倍速播放,真是科技改變生活啊。

假如你能堅持那個思想,那你就都還走在正路上,假如你沒能堅持,並且還在這個過程中轉換了立場,那以後你可能就成公知恨國黨之類的人了。


1,多讀點書,書中自有黃金屋。

2,多做點數學題,讓自己的思維更加靈活

3,有條件的話,多出去走走,旅遊,開闊眼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