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了一個專欄,裡面寫一些關於美食的故事,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和投稿


作為一個地道的山東人,我來介紹一下我們家日常生活中的主食好了

(以下素材均來自家母朋友圈,如有侵權……她也不會怪我的)

1.大米

山東這邊雖然麵食比較多,但因為我比較喜歡喫米飯,所以米飯是我們家的常客

尤其喜歡東北大米

這是正常的米飯

這是摻了南瓜的米飯

這是不好看也不好喫的荷葉飯

米飯和南瓜都可以做主食

也會做成蛋炒飯或者簡易的壽司

2.饅頭

我家平常不怎麼蒸饅頭,想喫的時候就從外面買點回來

但是我麻麻就比較喜歡弄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出來,比如下面這些饅頭

早餐也偶爾煎饅頭片

3.油條

有次我前一天晚上想喫油條了,跟我媽說了以後

第二天出來了一堆扭曲的,堅硬的,勉強能看出是油條的東西

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提過這個要求

4.餅

我們家餅做的還挺多的

有時候做肉餅,像這樣

旁邊是蒸餅

有時候做這種玉米餅

還有時候滷肉發麵做肉夾饃

這是我麻麻突發奇想做的醬香餅,直接用大刀切

5.麵條

麵條就是喫這種類似炸醬麵和打滷麵的東西,裡面有肉末土豆丁,偶爾放豆腐或者香菇芹菜之類的

6.餛飩

這個好像南北方都有,我們這邊讀hun dun。一般是在市場買好餛飩皮,做好了凍在冰箱裏。

7.疙瘩頭

北方的特色,也叫疙瘩湯。山東話大概叫gu zhe(顧遮)。做好湯底,把麵糊倒進裡面就行了。

這是西紅柿的疙瘩頭

這個是肉末芹菜的,應該還有土豆

這個是疙瘩頭和糯米肉丸子

8.耦盒(茄盒)

藕裡面夾肉,裹麵糊炸。圖裡面是過年炸好的,平常不做這麼多。

9.麵包

這個也是我媽媽的神奇造物


地道山東東營人,且父母老家農村本地人(城區大都油田外地人),隨父母到新疆工作數年,對象河南人,呆過北京,常駐過成都,研究生在海外,所以北方美食也算知道皮毛。

先po一張北方人過年的存貨:

過了一個年,冰櫃從勉強能合上變成剛好能合上了

現居青島,跟樓上答案有稍許差別但大致相同的我也來說說我們的主食,按照喫的頻率來說吧。(基本本人做的)

一、饅頭花捲(最最重中之重)

我是米飯星人,但家中基本除了我以外都是饅頭為主的,尤其普通家庭,大家天天上班沒那麼多時間去做複雜的麵食主食,基本上都是下班就沿路買點饅頭花捲,回家簡單炒兩個菜,第一天喫剩了的饅頭第二天再熱熱,我們叫liù liù接著喫。(賣饅頭的地方有賣糖包的,就是糖三角,紅糖流心,小時候超愛喫的)

這是跟我對象回老家一家五口晚上喫的簡單晚餐,左邊袋子饅頭,右邊碗裏粥。

自己蒸的小饅頭花捲

爺爺奶奶家

(在成都的時候發現南方的饅頭有點甜甜的偏黏,大概放糖了吧)

二、粥(大米粥小米粥或者玉米麪粥)

晚上的話普通家庭除了饅頭以外,一般會做粥。大米粥,小米粥,玉米麪黏粥,有時候會放紅薯(地瓜),有時候南瓜,有時候綠豆,都比較簡單吧,很少或者幾乎不做鹹米粥,但會做鹹黏粥。偶爾會做小米鹹飯(放白菜)

青島濟南有種玉米麪鹹粥叫—甜沫,還挺好喝。魯西南有糝湯。

饅頭小米粥

大米粥

跟我對象平常兩個人喫的晚餐,饅頭兩個菜和小米粥(男孩子飯量大)

三、餅類

賣饅頭的地方也賣發麵厚餅,我們家一般都是自己烙:發麵厚餅(火燒),發麵薄餅,燙麵單餅(跟北京春餅差不多),蔥油餅蔥花餅,千層餅,發麵餡餅,高中的時候還流行麥多餡餅,韭菜餡子餅(河南叫菜饃,跟韭菜盒子不大一樣但味道類似)

這些餅不分種類一週會喫個三五回次

我特別喜歡喫五香酥油火燒,糖火燒,還有千層蔥油餅,還有單餅卷蝦醬,沿海地區蝦醬是特色!

我還喜歡喫老北京麻醬燒餅、五香燒餅!愛了愛了

我知道我做的韭菜盒子很難看,喫了一半了,打擾了。。。

之前跟我對象玩驚喜比賽,看誰給對方的驚喜多。我給他烙了一個心形火燒哈哈

青椒茄子火腿餡餅,比樓下買的好喫多了

大餅卷蝦醬,越喫越有。

鍋子餅配炒雞

沒什麼是一頓餅解決不了的,實在有,我也沒辦法。

四、水餃

山東人多愛餃子呢,總能找到喫餃子的理由。我跟我媽屬於包餃子包子巨快的類型,包個餃子就只是普通的做頓飯而已。而且我們家喜歡手切餡,絞餡沒有肉的口感和靈魂啊外!所以一週最少也要喫一回吧。

韭菜餡(自家種的)、白菜肉的、芹菜的也好喫,鮁魚的強推!!!山東人不咋喫酸菜餃子,但我很愛喫哈哈哈。如下:

在北京時給當時還是男友的某人上包餃子課

回新疆還是我媽調的餡料好喫

五、包子

自家蒸包子比較少,最頻繁也就一個月兩回,但是不代表不會蒸,只是家裡人都上班時間不允許。但是外面買包子那麼方便,早上不想做了就在外面買個包子喫咯,豈不美哉。畢竟滿大街都是賣包子的。

我舅媽包的

我媽包的

回新疆我媽包的

我爸單位食堂包的醬肉的

六、說起包子就不得不說我們東營下面我們縣城最出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水煎包了。

在老家的時候喫的少,幾個月也喫不上一回,但自從在外面上學以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水煎包,水煎包是我們縣城的特色早餐,不過我媽做的更好喫就對了。在外時間長了就自己做了,我對象他們河南也有水煎包,但跟我們的不一樣,我們這個有汁水超級香。。。但又不是生煎的燙麵,是發麵的。

水煎包配鹹黏粥,美極了。

在新疆做水煎包,xj面太軟了有點翻車。

七、米飯

當然現在年輕人可能更多的愛喫米飯,比如我就是米飯星人,但我跟我倆不喜歡喫南方水噠噠的大米,喜歡東北蒸出來香氣撲鼻香噴噴很好喫的那種,一次一大碗哈哈。平常就我倆喫,一般中午正餐會喫米飯。如下圖:有的用濾鏡有的瞎拍拍應付我媽檢查工作的。

隨便拍拍,米飯也會變著花樣做比如炒飯,排骨燜飯。

小曲蛋炒飯

蛋炒飯

做多了也會剩的。哈哈

八、疙瘩湯(gū zhā 蛋)

早上懶得做飯就是疙瘩湯,各種各樣疙瘩湯。。。海鮮疙瘩湯,西紅柿疙瘩湯,角瓜雞蛋疙瘩湯。

我家那位超級愛喫我做的疙瘩湯,他覺得外面做的沒我做的好喫。我是覺得外面的疙瘩太軟了,我們家都喜歡喫有點嚼勁的。。。

九、麵條(不限於掛麪手擀麵)

我相信全國各地的小夥伴家裡都有幾包掛麪吧,懶得做飯了就下點掛麪喫喫,我家也是,懶得做飯就下面。早上居多。

手擀麵一類的話,我們家原先喫的少,偶爾會喫,但我老公是河南人,為了他我也會變著花樣做麵條,手擀麵,刀削麵,擀麵片,揪面片,還有河南蒸麵條,我容易麼你說說。

大盤雞配皮帶面,就是這個味

自製油潑面

簡單喫個掛麪

在新疆我做的面片湯

自己做的手切面片and炸藕盒

自製大盤雞拌麪

簡單下個掛麪當早餐

自製河南蒸麵條

十、炸貨

不限於茄盒,藕合,炸肉,炸帶魚,炸蘑菇,炸素丸子

過年自己家會炸,平常會偶爾買,喫的也不算太多。

但我真的好愛喫炸丸子啊,尤其蘿蔔丸子,愛了愛了。小時候菜市場有個奶奶賣的丸子超好喫,但她已經去世了,有點難過。

哦對還有炸魚,炸帶魚,炸鹹梭魚,一次能就一個大饅頭,畢竟黃河入海口。

2020新年於新疆

2020春天於新疆

2019新年於成都

成都自己炸點小酥肉

十一、豆棋子

不是煮豆燃豆萁那個豆萁,是一種麵食,類似手切面片,但是面要擀的很硬很硬,然後很薄,切成小方塊,和綠豆一起煮,我超愛喫,在外求學每次回家,我舅舅都要五點多起來給我擀豆棋。我一次喫三碗你敢信。

來自百度,侵刪

十二、雞蛋餅

我們也叫鹹食,差點把它給忘了,就是雞蛋?麵粉?菜?蔥花,土豆絲鹹食,西紅柿鹹食,西葫蘆鹹食,估計全國都有喫的吧。但我媽,有次創新做了個香蕉鹹食,叫我說什麼好。。。

鹹食的厚薄,形狀,面多面少都取決於各家自己的情況。

來自百度,侵刪

十三、窩頭或玉米麵餅子或粗糧饅頭等

我們這個年紀喫的少了,父母說他們小的時候經常喫。

這次回新疆,我媽用野菜做了個他們小時候經常喫的玉米麵糊餅,剌嗓子眼剌到懷疑人生。

十四、年糕

我們這邊逢年過節會蒸年糕,但是是圓的,像窩頭,糯米麪+大棗子,喫不了剩下的放冷凍室。想喫的時候也可以切片煎一煎,巴適得很

新疆大棗蒸年糕,甜到讓你懷疑自己

根據各家喜好,大小和棗子密度不同,有的也用黃米麪

十五、餛飩

真的把它給忘了哈哈,怎麼說呢,自家喫喫的不算多,但是有時會在路邊喫

十六、其他,其他的就是喫的不多,但會喫個新鮮的那種,類似煎餅,我們屬於魯東了吧,基本不喫,但是有時候喫著好玩會買點。

粗糧,當然會喫啦,比如下圖烤地瓜嘿嘿嘿

周村燒餅也是,只有去旅遊的時候會買

涼皮,我們還挺經常喫涼皮的,畢竟好喫,我媽還挺愛喫的呢。

油條,早餐有時候當然會喫油條啦還用問。

煎餅果子,家裡不怎麼喫,上學的時候在學校會買點喫。

其他各地美食,我們也會喫,畢竟走南闖北哈哈哈。

——————————————————

放點毒:

食堂做的非常具有新疆特色的炒菜

燉了一天的牛蹄筋

砂鍋牛肉

排骨蓮藕湯

小曲幹鍋蝦

新疆羊肉串

小龍蝦

麻辣魚

帝王蟹

豬尾巴毛肚小龍蝦

辣子雞(不是大盤雞)

酸菜魚

洛杉磯沿岸的龍蝦意麵巨好喫

新疆炒米粉

US的帝王蟹

Us喫的廣式早茶

韓式八色烤肉

韓式烤肉

臺灣臭臭鍋

泰國菜

本尼迪克蛋

lady M

三藩市路邊隨便一家海鮮

pad thai

紐約泰國菜

Us喫三汁燜鍋

紐約一家叫「肉球」的網紅店

喫個早午餐

茅廬的麻婆豆腐

毛血旺

沒有一頓牛蛙不能解決的

冰粉

酒釀圓子

自己做的德國鹼水麵包,沒有烘焙鹼上色不太好

韓式雪花冰

著名的奶油蛤蜊湯

自己做的麥芬蛋糕,巨好喫巨好喫,比外面賣的好喫

自製餅乾,配薅韭菜的咖啡

驚喜比賽的小心心自製餅乾

自家鹵豬尾巴

自家梅乾菜蒸肉

烤魚

年糕火鍋是我的本命。期待大家來青島或去威海喫便宜地道的

自己烤的蛋奶曲奇

自己烤的蛋撻

威海「媽媽手」,懷念

韓式燜雞,安東雞?東安雞?

海鮮餅

韓式海鮮湯

自己烤的小曲奇

韓式燉雞爪

累了改天


再更新一個,我回家媽媽做的早飯,一碗小米粥,煎餃,紅薯,雞蛋,酸奶,水果,小菜

家庭版肉夾饃、牛肉泡饃

更新一下,最近天冷,忘記說夏天常喫的涼皮和漿水魚魚了

多圖預警…………………………………………………………

西安人,早餐在家裡主食一定是喝稀飯,炒一兩個菜,媽媽弄各種各樣的饃,饃是一定不能少的,花樣很多,我最愛喫鍋盔。外面買的話就是包子,菜夾饃,胡辣湯之類的,我不愛喫油的,油條油餅只喫家裡做的

午餐我家喫麵條次數比米飯多很多,米飯一定要做好幾個菜,一人小半碗米飯,主要喫菜,家常菜,大菜也不會做,大概一週喫一次。麵條就是臊子面,雜醬面,西紅柿雞蛋面,油潑面,幹拌麪,炒細面,菠菜面,扯麵,棍棍面,拉條子,方方面,麻食,懶麻食,湯麵等等,多的想不起來了,我家人天天喫麵條也不會膩的。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餃子,逢年過節一定要來頓餃子,小時候過生日也是喫餃子,我們這裡喫餃子就像某種儀式感。

晚餐和早餐差不多,不過這兩年我家很少做晚餐了,都減肥~

我家面喫的很快,50斤的袋子經常就喫沒了,但是大米都是十斤的袋子,一袋喫好久。


山東威海人

簡略的寫一下吧

小時候我奶奶帶大我 我的童年前半段是在一個景色優美 空氣清新的小山村長大 我覺得那時候特別是農村南北方的主食差異可能會更大一些

那時候的主食大部分是我奶奶大鍋蒸的大饅頭 蓮子(也是饅頭的一種 我也不知道我那怎麼這麼叫) 再就是麵條 包子 油餅 過年過節喫肉丸餃子 過年還會捏屬相的小麪人 比如捏個小龍 小雞 小蛇 小豬啥的。還有七月七(忘了記沒記錯)大約就是初秋吧 會做面花 也是用麵粉做的一種東西 就是有小花模子 (木頭模具)然後把面發好 然後放進去 就會蓋出裡面那個花紋的樣子 然後蒸熟 具體咋做的我也不清楚 那時候我奶奶就會把做好的「花」用一根線串起來掛在我脖子上 又能喫又好看

(圖片來自百度 面花 童年的記憶)

還有我姥姥家喜歡做大菜粑粑或者粑粑餅子 那個我媽可愛喫了 畢竟是她老媽做的 符合她的口味 我現在來南方(浙江)住 一次也沒喫到過 好像有叫粑粑餅子的但不是一種東西 我還挺懷唸的 姥姥今年初秋剛去世 癱瘓快十年了 她沒癱瘓之前閑不住 蒸饅頭 菜粑粑帶給四個孩子 懷念姥姥 希望她在那邊過得好 手腳不會像生前動彈不得 終於自由了

(百度找的圖片 玉米麪菜粑粑 )

長大來了城裡 其實米飯和饅頭 在我家喫的比例就差不多了 根據我家人口味 有時候主食我媽還會變著花樣:韭菜盒子 茄子餅 茭瓜餅 油餅 花捲 涼水麵包子 餃子 疙瘩湯 打滷麵 等等等

好久都沒一家人喫飯了,好久沒喫到我媽做的飯了 我現在在南方這邊 想喫了外面又喫不到那種味道和感覺 只能自己做 但是還是和家裡做有差別 我想喫的可能是大人的那份愛和家鄉的味道吧 物是人非 多想回到小時候 無憂無慮 身邊人年輕健康 一家人和和睦睦 終究只能變成回憶了

在我心裡我最懷唸的主食其實是我奶奶蒸的大饅頭 我在院子的平房上躺著,小孩子的心裡真的啥煩惱也沒有,只有快樂。看著慢慢落下山的夕陽, 聞著從奶奶家房頂大煙囪冒出來的煙和饅頭的香氣,真的心曠神怡,饞死人了。饅頭出鍋後,奶奶會用一個印章(我忘了叫啥)在饅頭頂上蓋個紅色或者粉色的花印,拿給我喫,還冒著熱氣,真的特別香。可惜這輩子再也感受不到了。真的感謝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我是山東人,我老公是浙江人,在武漢呆過四年,上海呆過三年,現在在美國生活。倆人一起喫飯將近九年了。說說我們倆的「喫飯的故事」。

1,從小到大,作為山東人的我,一日三餐麵食為主。早上一般是麵條、油條、包子、頭一天的剩饅頭做成的饅頭幹,頭一天的剩餃子做成的煎餃。中午主要是饅頭、燒餅、包子、餃子。晚上跟中午差不多。

2,2010年,我去武漢上大學,是我第一次離開山東,離開北方。剛到武漢感覺特別新奇,因為那裡跟我的家鄉實在是太不一樣了,首先,主食基本上都是米飯(當然除了熱乾麵)。但是!我在食堂喫到的大部分米飯都不好喫,口感猥瑣,也沒有香味。跟從小到大喫的東北米沒辦法比。有同學說食堂為了節省成本,買的都是一年兩三熟的大米。不知是不是真的如此。

有次班級聚餐,一位湖北同學問我:「你們不喫飯嗎?」我的第一反應是「不喫飯難道每天喝露水嗎?我們北方人都是仙子?」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些南方同學會把米飯稱為「飯」,不像我們家,「飯」指一切主食。

再就是炒飯種類很多,有什麼老乾媽炒飯、臘肉炒飯、咖喱炒飯等等。有段時間我特別喜歡喫食堂的炒飯,因為去武漢之前我只喫過「蛋炒飯」,對,只放雞蛋,最多再加一根雙匯王中王(也很好喫啊)。前幾天我在炒飯的時候放了一勺老乾媽,喫的時候問我老公還記不記得大學食堂裏的老乾媽炒飯。結果他說不記得,因為從小他喫過的炒飯實在是太多了。而大學食堂裏的炒飯,對他而言沒有什麼特殊的。但對我而言,則是我第一次喫到的「花式炒飯」。

其次,很多食物都是米做的,像米粉、豆皮、燒麥、米酒。我第一次聽到「豆皮」這兩個字,首先聯想到的是我爸特別喜歡喫的豆腐皮,對,一種豆製品,類似這種:

但是,武漢的豆皮和豆製品八竿子打不著,這是一種用面、雞蛋做成的薄皮,上面鋪著米飯(還是糯米飯)、香菇丁肉丁等食材的主食。如圖:

再就是燒麥,第一次看到燒麥的那一瞬間我驚呆了,知道南方人愛喫米飯,沒想到這麼愛喫!連包子都能做成米飯餡兒的!(開玩笑)

最後,饅頭……是甜的!!!

這讓我這個北方人真的很痛苦。

3,2013年,我老公大學畢業,暑假跟我回家見我父母,我那做飯特別好喫的媽媽每天都給他做好喫的,各種炒菜、饅頭就不說了,還有鹹香酥脆的蔥油餅,尤其是剛出鍋的時候,沾著蒜泥,太他媽好喫了!(我的哈喇子又流出來了) 再就是各種餡兒的包子、餃子,什麼純肉的、薺菜豬肉、豆角豬肉、白菜豬肉、牛肉的,把我老公喫的特別開心,每次我媽把飯菜一端上來,我們一家三口目光就聚集在我老公身上,而他每次都是一口咬下去後平淡的臉上就能蕩漾出驚喜與滿足,有時候還會來一句「我從來沒喫過這麼好喫的餃子」,給我一種「他這二十幾年都是過的什麼日子」的感慨。果不其然,在我家呆了十來天,他胖了五六斤!

但是!

即便是每天都喫到讓他大呼小叫的飯菜,一個星期後,他可憐兮兮的冒出四個字「想喫米飯」。骨子裡還是離不了米飯啊!

④大學畢業後離開了偏辣的武漢,去愛甜的上海。上海人真是愛甜愛到骨子裡,連西紅柿炒雞蛋這種配方固定的基礎菜也會放糖!再就是生煎包,作為愛喫包子的北方人,第一次看到生煎包是十分親切的,第一口嘗到生煎包裏甜甜的湯汁經歷了由喫驚?到理解?再到驚喜?最後到噁心的複雜轉變。對,真的是噁心,肉包子怎麼能做的這麼甜!但一來二去喫習慣了我表示甜甜的確實挺好喫的!

⑤這些年在美國生活,感覺美國的主食跟咱們北方比較像,以麵食為主。像麵包、披薩、熱狗,都有相當比例的麵粉。但整體而言,他們喫肉特別多,日常食物構成裡面也有相當比例的奶和奶製品。

⑥我們兩個人一起生活後,飯菜都是我來做。沒生娃的時候,還喜歡折騰著做些幺蛾子,有了娃每天累成狗,也只能每天都喫米飯了,畢竟方便。

隨意上幾張我們日常的飯菜吧

煮婦該做飯了,回頭再更新啊!

手機一個字一個字碼的

各位客官點個贊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