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是可治療癌症嗎?直腸癌是可治療癌症嗎?


您好,直腸癌近年來的發病率有所上升,決定直腸癌能否被治癒的關鍵是病情的嚴重程度。體現到具體就是腫瘤分期。簡單地說早中期直腸癌是可以被治癒的,晚期直腸癌裏有部分是可以被治癒,有部分是隻能控制疾病。

下面來看一下詳細的內容:

直腸癌的嚴重程度按照腫瘤分期分為I期、II期、III期、IV期,那麼怎麼區分是幾期呢?就要看「T」、"N"、"M"這三個分類的組合了。請看下圖:

AJCC TNM分期結直腸癌

這是TNM分期與腫瘤階段的對應表,也就是T幾、N幾、M幾組合起來分別對應什麼腫瘤階段,是早期(I期),還是中晚期(III期)還是晚期(IV期)之類的。

然後直腸癌的TNM分期如下

其中N分期的話補充一點,淋巴結0枚轉移:N0;淋巴結1-3枚轉移:N1;淋巴結3枚以上轉移:N2。

M分期沒有在上面是因為它很簡單,有遠處轉移就是M1,沒有就是M0,一般M0的大多數是可治癒的。

至於上圖中這些信息從哪裡獲得呢?換句話說醫生怎麼去判斷這個TNM呢?

術前的話主要是從直腸MRI中,CT可能清晰度不夠,有些不好判斷,直腸癌最好是做直腸增強MRI,這個影像裏醫生可以判斷腫瘤分期,還有一些對預後不利的因素。通過直腸MRI判斷的是臨牀分期。那還有病理分期怎麼判斷呢?

那就主要依靠病理報告了,病理報告是醫生手術之後,把標本送到病理科,病理科醫師製作切片以後在顯微鏡下查看具體組織細胞之後,撰寫的報告,一般需要按照標準的格式內容來寫。對於腸癌來說需要報告腫瘤侵犯的深度(用於判斷T分期)、淋巴結檢出的數目以及轉移的數目(用於判斷N分期)、其他的還有腫瘤大小、病理類型、組織學分級、免疫組化的內容(MMR)等等。

說完了如何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接下來就看具體治療了:

我們先將直腸癌分為有遠處轉移(M1)和無遠處轉移(M0):

無轉移直腸癌,首先我們根據直腸MRI的結果去判斷腫塊距離肛門的距離:根據歐洲的標準距肛大於10cm的直腸癌為高位的直腸癌,後續治療上是參照結腸癌的,基本上直接手術就可以了,術後根據病理報告判斷腫瘤分期之後,再決定後續需不需要化療。

如果是距肛小於10cm的腸癌,就要仔細地去查看直腸MRI上面地表現,比如環周切緣、壁外血管侵犯等等,根據這些信息去判斷術後複發風險高不高,高的話圍手術期做一些輔助治療,通常是同步放化療+手術+術後輔助地治療模式。複發風險低的直接手術就可以了。

然後就是有遠處轉移的情況:

這種情況就比較複雜了,正規的做法是除了那些特別嚴重的轉移特別多的患者,這類患者都要經歷MDT(多學科討論)之後,由醫生共同制定後續的治療策略,外科醫生會判斷全身的病竈能不能都切除,因為只有切除所有病竈纔算根治性的。內科醫生會判斷藥物上面的安排,放療醫生會考慮放療能不能做,然後大家一起商量哪種治療手段對患者的獲益最大,或者不同治療手段之間的進行怎樣的相互配合。這部分患者裡面,能夠有根治性手術機會的話,這部分患者還是有治癒的可能的。

最後就是全身多發轉移的患者,這一類患者是基本上以藥物控制為主,非常小的概率能依靠藥物完全治癒,大多數還是以延長生命,控制腫瘤為主。


一:認識直腸癌

結直腸癌是發生於結腸和直腸的癌症,屬於人體消化和胃腸道系統癌症。在美國,結直腸癌是第三大最常見癌症類型,2017年預計將有大約13.5萬新發病例,該病也是男性和女性中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大病因。據估計,約5%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其腫瘤中攜帶dMMR或MSI-H。

直腸癌階段以及治療方案後的存活率

二:直腸癌檢查

大腸癌排查:

1:肛門指檢、大便潛血檢查

距離肛門7cm以內的腫瘤,90%可通過肛門指檢發現。80%的結腸癌患者都有便血的情況,且半數無法通過肉眼看到,切可通過大便潛血檢驗查出。

2:腫瘤標誌物CEA和ca19-9

如果發現其數值較高,應做進一步檢查,能為我們早期發現腸癌提供依據。

3:腸鏡檢查

高危人羣應遵醫囑,每年按時做腸鏡。一般人羣建議45歲開始,每隔3-5年做1次。

早期信號:

1:排便的習慣的改變

右半結腸癌時的表現為早期糞便稀薄,有膿血,排便的次數增多,交替出現的腹瀉與便祕;而左半結腸癌則多表現為排便困難,並隨著病情的發展而不斷加重。

2:大便形狀改變

變細,血便,粘液便等

3:消化道癥狀

腹脹,不適或消化不良等癥狀。其中右半結腸癌時,多為右下腹不適或隱痛。

4:腹部包塊

50%左右的患者可發現腹部腫塊,質硬,形體不規則,晚期結腸癌由於癌腫浸潤較甚至包塊可固定。

5.貧血及全身癥狀

如消瘦,乏力,低熱

三:治療方案

(一)手術治療:這個治療方法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治療方法,癌症就是惡性腫瘤,在早期腫瘤還小沒有轉移,用手術把它切掉是最好的,在醫學上,癌症五年內沒有複發就是達到治癒。早期的治癒率很高,達到百分之90以上。但是我們還是要依照醫囑,按時複查預防複發,前往別以為切除了,就可以不管不顧了。

(二)放療治療:通過高劑量的輻射來殺死癌細胞,或者通過破壞癌細胞的DNA來減緩其生長,而當癌細胞的DNA受損後,癌細胞往往會停止分裂或死亡,而死亡的癌細胞則會被身體分解,最後被排出體外。但是輻射副作用很大,身體機能,免疫系統被破壞,目前較少人選擇這個種方式。

(三)化療治療:用特殊的藥物來治療疾病。化療是目前治療腫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治療中,患者普遍有明顯的噁心嘔吐等副作用,給患者帶來不適感。這些可殺滅腫瘤細胞,有時稱為細胞毒藥物。即使明知道副作用大,為了生存,我們還是選擇這樣子的治療方式。但是有些患者晚期嚴重不適合做化療的,以前只能回家等待死亡的日子,現在可以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所以這是醫學的進步。

(四)靶向治療,是指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靶標(該位點可以是腫瘤細胞內部的一個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個基因片段),設計相應的靶向藥物,藥物進入體內會特意選擇致癌位點相結合,通過幹擾參與癌症生長、發展和傳播,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最終實現對不同患者和疾病的精準治療並取得最佳治療效果!【重點:要做基因檢測,基因突變,靶向葯纔有療效】

(五)免疫治療:腫瘤免疫治療就是通過重新啟動並維持腫瘤-免疫循環,恢復機體正常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控制與清除腫瘤的一種治療方法。簡單說免疫治療就是通過激活或增強免疫細胞來對抗癌細胞。

免疫治療檢查點抑製劑:當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時,癌症細胞就可能逃脫免疫的殺傷。免疫檢查點就是在「消滅」這一步出了問題。免疫細胞明明識別了癌細胞,但卻沒啥反應,變成「圍觀喫瓜警察」。這是因為癌細胞很聰明,它們能給免疫細胞發送各種信號,來抑制免疫細胞的活性。【PD-1免疫療法Opdivo抑製劑已經上市】

細胞免疫治療:腫瘤細胞免疫治療又稱腫瘤生物治療方法,即將經過處理的自體或異體的免疫細胞或免疫分子輸入患者體內,恢復與增強腫瘤患者自身的免疫監測與殺瘤功能,有效地殺滅患者術後和放、化療後體內殘存的腫瘤細胞,達到治療腫瘤,預防複發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直腸癌最新進展:

(1)新款靶向葯在中國獲批

德國葯企默克近日宣佈其靶向抗癌藥Erbitux(愛必妥)獲中國國家葯監局批准:

· 聯合FOLFOX(奧沙利鉑+亞葉酸鈣+5-FU)或FOLFIRI(伊立替康+亞葉酸鈣+5-FU)一線治療RAS野生型(wt)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

· 聯合伊立替康(irinotecan)用於對含伊立替康化療方案難治的RAS wt mCRC患者。

此次批准基於關鍵III期臨牀研究TAILOR的結果。這是一項隨機、多中心、開放標籤研究,共有393例來自中國的RAS wt mRCC患者參與。結果顯示,在這類具有挑戰性癌症患者的一線治療中,與FOLFOX相比,Erbitux與FOLFOX聯合治療將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31%(HR=0.69,p=0.004)、將死亡風險降低24%(HR=0.76,p=0.02)、總緩解率大幅提高(61.1% vs 39.5%,比值比[OR]=2.41,p<0.001)。該研究中觀察到的Erbitux的安全性與先前的隨機臨牀研究相似,沒有意外的安全性發現。

(2)免疫療法成功案列

基本信息

黃先生

年齡:60歲

癌症類型:結直腸癌Ⅲ期

接受的免疫治療法:NKT-DC細胞免疫療法

預後:腫瘤消失,複發性病變消失,能夠正常生活。

治療經過

2015年6月,60歲的黃先生一家出國旅行,旅行期間黃先生出現腸胃不適,便祕等癥狀,但當時黃先生沒太在意,以為只是水土不服。回國後,癥狀更為嚴重,甚至出現嘔吐,家人急忙帶黃先生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可能是會盲性膿腫和急性腸胃炎,需要馬上辦理住院進行進一步檢查。然而,更大的噩耗從天而降,進一步檢查黃先生被確診為結直腸癌Ⅲ期,生存期只有一年半。

同年8月,黃先生接受了腹腔鏡下右半結腸的切除手術,通常,右側的結直腸癌預後比左側差很多,但幸運的是,黃先生髮現的及時,手術很順利,術後,黃先生休養一段時間後基本恢復了,就在黃先生以為一切都已經好轉的時候,命運再次跟黃先生開了一個玩笑。2016年初,黃先生CT複查結果顯示之前手術的吻合口出現結節,癌症複發,並伴隨腹膜和淋巴結轉移等多種併發症。

在醫生的建議下,黃先生接受了FOLFIRI聯合西妥昔單抗方案的治療,但黃先生耐受情況不佳,無法抑制癌細胞擴散,身體日漸消瘦。

就在全家人陷入絕望時,黃先生遠在北京當醫生的妹妹告訴他,有一種先進的NKT-DC細胞免疫療法,是通過提取患者自身免疫細胞,經過激活、增殖後再將激活、增殖後的免疫細胞回輸體內,且無需住院,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黃先生在妹妹的陪同下,對NKT-DC細胞免疫療法進行了走訪與調查,在調查的同時結識了幾位接受過NKT-DC細胞免疫療法治療的癌症患者,經過充分的瞭解與對比後,黃先生決定前往日本進行治療。

2019年9月,黃先生來到了日本,醫療人員先對他的身體免疫功能進行了全面檢查,隨後開始了NKT-DC細胞免疫療法,黃先生共接受了4個療程,每個療程時間為2個月,第一次回輸後,黃先生明顯感覺身體內注滿了能量,之前虛弱乏力的感覺消失了,疼痛的癥狀也有所緩解。第三次後,PET檢查結果令人大喫一驚,複發性病變全部消失了,且腫瘤標誌物AFP由1930下降到15。(影像圖如下所示,左邊為治療前,右邊為治療後)

如今,黃先生體內病竈已經完全消失,可以正常生活了,黃先生和家人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旅途。

免疫療法雖好,但也不是每個患者都適合,所以要遵醫囑!好好抗癌!


今天剛從醫院看完得直腸癌的親戚回來,心裡難受得很,上知乎搜一下。非醫生專業人士,但是看到我的小舅爹短短從年前到年後,一個微胖的人瘦到了現在只剩下一把骨頭,特此回答一下。

我小舅爹重點初中教師,每年單位組織體檢,但是體檢不全面,他有個地方不舒服,還特意和醫生說做個胃鏡和腸鏡檢查,醫生大概認識他,說檢查太痛苦了,沒有必要檢查這兩個地方,他覺得不舒服應該是以前有甲亢引起來的。

但凡醫生負責一點,但凡做個指檢,都不會有這種情況。

18年下旬查出來直腸癌中晚期,大家騙他做個手術就好了,於是過年前在大城市做了手術,他還很高興,覺得手術回來還能繼續帶學生。

可是年後回來癌細胞繼續擴散到全身,縣裡面沒有血轉院到市醫院,一米八的大個子瘦的只剩下一把骨頭,看不到脂肪,他躺在病牀上覺得骨頭咯人,難以入眠,看到我們來了,坐起來和我們說話卻疼的直吸氣。

其實病人哪有不知道自己病情的呢,只不過不敢說出來,怕給家裡人造成心理負擔吧。

出那種面對病痛的無力感啊,是我不忍直視血淋淋的事實。

哪怕明明知道這是無法治癒,可是家裡人都要做最大的努力為他治療啊。


我最近大便黑,一天到晚24小時都有直腸下墜感,而且全身各種不舒服,天天熬夜,擼g

,。我感覺我要死了.


直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直腸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腸指診及乙狀結腸鏡診斷。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關係複雜,手術不易徹底,術後複發率高我國直腸癌發病年齡中位數在45歲左右。青年人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

95%的腸癌是由腸道息肉演變而來,腸道息肉從良性發展到惡性,一般需要15-20年時間。如果能在早期發現,用腸鏡實施切除之後,治癒率可達到90%以上。


非常頑強的癌症,早期或許有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到晚期基本上......,晚期能做的首先減少病人痛苦,精神上與肉體上都需要,其次看家庭情況如果不是土豪就別折騰辛苦錢了,老丈人直腸癌晚期,14年春節做的切除手術到今天15年1月23日,已經時日無多,現在在本地醫院憑病歷領取的麻醉藥艱難度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