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没有后代所以请来了乔治一世;

斯拉夫人为避免周遭民族侵略,请来了维京人当领主。

这种事在中国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中国被异族统治至少都是在拚命抵抗不过之后采取的妥协。

这是一种常态还是个例?是否说明了一种文化或民族性?

还是说欧洲民族天生就缺乏具有领袖才能的个体?


斯拉维亚的贵族们因为土地、金钱、权利互相发动内战,权利真空所有人都利益都无法得到保障,为了协调贵族之间的矛盾平衡权利的天平,他们邀请诺曼人的一位领袖留里克成为斯拉维亚的国王。

天平需要平衡,贵族的权益需要维护,无论这个君主来自于哪里,是要他有足够的威信且愿意维护贵族的利益,那么就可以了。

这不是个例也不是民族性的问题,这是权利的问题。西方有优秀的领导人,俄罗斯帝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是德国人,但他却把俄国打造成列强;戈弗雷.内勒荷兰人并且还是荷兰执政官,但在成为英国国王后拿荷兰给英国输血……


如果我带清只有爱新觉罗家,一家,当年你猜明清战争会不会那么辛苦。


很简单,因为那个时代还没有民族国家的概念,国家还只是领地的概念,是封建领主的私有家产。等到十九世纪民族主义兴起的时候,国内民族问题严重的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顷刻之间土崩瓦解,连现今英国王室都要想办法掩盖自己的德国血脉改名成温莎家族。


正是因为欧洲长期处于异族皇室统制所以才会旦生强烈的民族主义与种族意识,这才是近代欧洲文明领先世界的关健所在。因为欧洲人的唯我意识比其它民族强的多!


欧洲的政治制度议会占一头,无论是贵族议会还是市民议会,请一个外国人来当国王相当于请一个保安联防队长或名誉董事长,国王虽是外国人,但一旦与议会不和,会被驱逐出境。


现代国族概念源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而民族主义更是要等到18世纪之后了。

就以荷兰人举例子,在沉默威廉被刺后尼德兰联省议会曾经邀请过英王法王担任荷兰执政意图将自己置于英国或法国保护下对抗哈布斯堡。难道你能说八十年战争中死掉的尼德兰人都是没有抵抗吗?

那时候是没有民族这一概念的,从《低地社会经济史》一书中讲的很清楚,低地国族叙事是在大革命之后的了(可能记得不是很清楚)

包括现在中国也是,目前我国对近代史的叙事逻辑也是偏向于民族叙事,构建民族认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