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這種觀點的理論是什麼?


大把大把。分兩類1、使用表音文字的人羣(99.999%持此觀點)。理論依據:「天書啊親,完全不認識啊娘,坑爹啊!」

2、國人。理論依據:「外國的月亮圓」


語義的演變沒有語音演變那樣規則。只要不產生兩個方言層次的嚴重混合,語音文字可以不隨語音的演變而改造,但是會增加學習的成本。但相比於語義的演變,當語義演變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個字就不再是表意文字了,實際成了一個語音的記錄符號,對於這個文字的造字理念不必理會,進一步就會演變成為語音文字。

漢字走到半道就停下了,相比與字母文字,就像他們的晚期埃及文字那樣,只不過他們淘汰了埃及文字,我們留了下來。

但漢字整體語義的語音基礎在上古漢語語音,而不是中古或現代漢語語音上,所以使用現代漢語進行拼音化一定程度上會致使消息流失。如果不考慮這種流失,拼音化很容易實現。這是政治問題,不是文字學問題。

不避姜太公。

優劣不可一概而論。

漢字文,可以寫得精鍊,因此產生的美感是拼音不及的。另一方面,正因這種簡省靈活,和口語就不大一樣。文章念出來弄不好會有聽不懂跟不上的情況。有些把幾千年前死了的人的話掛在嘴邊說話的,更是這樣。

拼音的好處,畫圈圈,容易。側重人間的友好語言。

我們應該學習菩薩,發大悲心,把26個字母施捨給中國的小朋友。

請不要又扯滅漢字毀文化亡國了。行行好,又沒燒廟燒字畫。

關於看拼音慢,那是看得少。酒吧邂逅某人,可能一下子認不出。若是換了鄰居老張,從窗底下一晃而過,你打電腦不用抬頭也知道是他。老教授打電腦輸給小學生,也是同樣的道理。

越南人慢不慢?

另一個原因是寫得不好,文氣不通,看拼音就慢了。這樣的東西,只有看字才快,因為有文可望可解可弄通。到Quora上看到,一句話教老外,十個人有十種解釋,這就是證明。這樣的文章寫成拼音譯成英文就不行了,就失去了博大精深的趣味。

不為拼音抱歉。


所有文字起源於圖畫,最初的形式必定是象形文字。然而,象形文字無法完全表達所有概念,所以必然發展出會意、指事等造字方法(見於所有象形文字,包括漢字、楔形文字、埃及聖書體、瑪雅字)。同時,文字的形式也會逐漸脫離原始圖畫狀態,形成表意文字。單純的表意文字一般來說,仍然不能完整的書寫口語,因為口語中還存在很難用圖形符號表示的關於時間、因果、動作、心理、親屬關係、社會關係和制度等方面的辭彙,以及語法虛詞(如介詞、否定詞、助詞)、一些語言中存在的詞形變化等。因此,在已有一定數量的表意文字的基礎上,很有可能發展出同音假借、形聲字之類的文字或者用法。文字會帶上部分表音的成分。這是所有象形文字的共同發展軌跡。

然而,發展到形聲字階段的象形/表意文字,並不一定會過渡到拼音文字,因為拼音文字產生需要很苛刻的條件。下面詳細說明一下。古人對語音的認知是很單純的,只能憑藉自然的語感,分析語音有無差別、押韻與否,一般並不能把口語詞進一步劃為輔音、母音(或者聲母、韻母)等更小的語音單位。表音文字,特別是拼音文字的產生,需要一種語音極其簡單的語言(比如只有十幾個輔音、母音幾乎全是a音的語言)。在這樣的語言中,人們可以在尚不會輔音-母音拼讀的情況下,用簡單符號記錄語言。這些簡單符號,既是音節,也是字母,這就產生了拼音文字最初的字母表(腓尼基字母)。世界上大多數語言(包括大部分歐洲語言、漢語、印第安語),由於音節複雜、母音種類較多,都不具備自然產生字母和拼音文字的條件。因此,目前已知的拼音文字都是直接、間接從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的。

綜合來說,拼音文字是人類偶然發明的一種經濟、易學的文字,它的產生沒有必然性,所以不是必然取代表意文字(如漢字)。但是,它簡單易學,具有經濟學意義上的競爭力,在傳播到新地區後,極有可能獲得不同程度的運用,比如給傳統文字注音、書寫有音無字的詞語(若有)等。能否取代原本的表意文字,取決於文化審美、同音字詞比例、民族認同等諸多因素。儘管如此,表音文字在任何文化條件下,都可能和表意文字融合,形成表意-表音混合文字,發揮兩者各自的長處。


什麼?漢字黨的安利範圍已經能覆蓋全球八成人口了?
國學大師_國學網。國學大師不錯,還有《漢語大字(詞)典》掃描版,很難得。漢典 zdic.net。漢典。

Shui2 yuan4 yi4 zen3 mo4 xie3, jiu4 zen3 mo4 xie3 ba.

開始認真的討論。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這是從當代人的角度看事情的概念。以動態的發展的眼光, 文字都是從表意走向表音, 從具體形象走向思維抽象。就拿漢字來說, 從宏觀概念和整體系統來說, 就是一個有3000到9000符號的表音系統。每個符號組合有規定的語音和意義, 按照時間和語音的次序, 進行一維線性的組合, 就是記錄了語音。漢語和英語沒有本質區別。研究單個漢字的所謂表意, 對使用語言的人並沒有實際的意義。就如英國人研究A這個字母, 原來是翻個的,是畫一個牛頭。這對兒童學習26個字母, 沒有用的嗎。只是好玩兒而已。因為漢字太多了, 老師們想出各種說法, 這當然很好, 但是關鍵的問題是, 不承認漢字也是記錄語言語音的。就是所謂一念之差而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