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抽煙喝酒泡夜店,但是我是個好女孩」跟這句話的邏輯差不多吧。

王八瞅綠豆,對上眼了


糾正一下,易中天說曹操是「可愛的奸雄」,在《品三國》裡頭評析了曹操是個複雜人物,性格多樣,除了詭計多端,而且還很好玩,飛鷹走狗,同時又兒女情長,你看這多面的性格是不是打破人們對他固有的形象。

反正一頓啪啦啪啦就是講曹操的歷史形象比演義形象可愛,並且花了很大篇幅說明曹操是「治世之能臣」,能「海納百川」,二袁劉表之流都是「草包」不及他"魏武揮鞭"。

話說當初《品三國》真的是勾起了我對三國歷史的興趣,那時候我還比較中二,就認易中天標新立異的觀點,概括起來就是曹操沒那麼壞,還挺英雄的,劉備是梟雄但還是挺愛哭的,關羽好色,諸葛亮在軍事方面很多不足,他只是偉大的政治家,但他活得好累。。。。。。

諸如此類的觀點當時我還是挺受影響的,以致於那陣期間我跟同學聊起三國話題談起諸葛亮就是軍事能力一般般,劉備軍事方面更信任龐統法正之類,這書下冊大篇幅都在闡述各國政治集團內部鬥爭,世家大族終究是主流,所以魏蜀吳才會被司馬一統。

後來我看過呂思勉的《三國史話》,也看過易中天品三國之前的作品《品人錄》,發現《品三國》很多觀點都源於呂思勉,而易中天對於曹操的偏愛,對諸葛亮的偏見早就寫在了《品人錄》裡頭了。

理客中來講,《品三國》確實掀起了一段三國熱,科普了些三國歷史知識,但裡面的大多觀點糾枉過正了。


可愛,是因為曹操的某些行為真的可愛…真的,用可愛來形容這個滿臉鬍子的大哥某些行為還真沒錯…

請老婆回家;發布「求賢令」,只看能力不看出身;怕自己長的丟臉請崔琰代替會賓;跟落魄的劉備暢談英雄,最後直言對方和自己就是英雄;白馬之圍後放走關羽。

那梟雄呢?你把上面的故事後續看看就行了。

他的「老婆」是三國領袖中最多的,而且說過特有名的一句話「此城中可有妓女否?」;他手下里夏侯家佔了武將大頭(于禁是外姓第一人啊),謀士里有權力的也很多是些大家族(以荀家、司馬家為列)或有背景的;崔琰被他殺了,而且崔琰之死是出了名的冤案;「織履販席之徒」誰說的最多啊;襄樊之圍要不是孫吳王,關羽就要請他遷都了。

曹操這個人…本質上是個混蛋,還真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殺別人全家這種事你看在蜀漢那邊發生過嗎?但魏國這邊就屢見不鮮(殺過皇上全家的人真不多)。

但曹操這個人又特別有本事、能力。一個有本事的混蛋,那就是梟雄啦。

綜上,曹操給人的感覺很糾結,特別壞又偶爾做點「好事」。你看,劉備體諒徐庶離隊、不計較黃權的叛變就一點奇怪的地方都沒有,因為他一直都這樣的。直接豎大拇指就行了。

但曹操一做…嗯…真是可愛呢…


證據自己去看易中天品三國。這本書雖然蠻多易中天夾帶的私貨,但是當成廁所讀物還是蠻通便的。


因為易中天期待著自己體驗一下徐州百姓的感覺。


不滿曹操的大多是抓住曹操屠城來展開批判的。

實際上封建時代屠城是司空見慣的,孫策孫權在江東也是殺得人頭滾滾落,反倒劉備是個異類,但不能因為劉備的「仁慈」來批判曹操的「殘暴」,因為「殘暴」才是封建亂世的一種常態。

不必說秦皇漢武,劉邦項羽,陳友諒朱元璋,就是民族英雄鄭成功也曾屠過歐汀六萬男女,屠得平鋪僅剩6人。這絲毫不妨礙他們為後世所紀念,可怎麼到了曹操這裡就「罪無可恕」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