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是一本識字書,對現在小孩來說,有這個精力不如學好拼音,廣泛閱讀。

而且《三字經》用來承載這些生字的知識也大多過時,甚至不乏糟粕,所以在家長或老師指導下閱讀了解即可。

《弟子規》更是培養封建順民的毒草。假如想要自己孩子變得聽話、順從(並不意味著懂事、明理),那就背吧。


必要與否?中國的教育給你思考有無必要的機會嗎?一年級小學生被老師強制背誦整本的《中華經典素讀範本》,大篇大篇的古文,孩子熬夜哭著也要背,背完要錄視頻發到班級群里,老師各種量化考核評比…這是教育的悲哀


這倆個,幾年級都沒必要背

純粹糟粕


在教育方面,古代有「蒙學」,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幼兒園、小學,學什麼呢?

就是現在家長也都能混個臉熟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幼學瓊林》《弟子規》等等。

《三字經》《弟子規》都是三個字一句,《千字文》是四個字一句,這都是為了小朋友容易背,但是作為啟蒙好不好?還要看內容。

這些古代的啟蒙讀物主要是用當時的禮法教導當時的小朋友,約等於現在的小學生守則,不同之處就是把一些道理編成順口溜,比現在的小學生守則好背,方便了古代小朋友背了之後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但是現在什麼年代了呢?

讓現在的小朋友再去花時間背古代的小學生守則,合適嗎?

當然不合適。

第一,這裡面確實有一些道理適用千古,但其中大部分內容,符合古代的社會需要,不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了,很多內容還是有悖當代社會價值體系的(典型的如三從四德);

第二,既然是講道理,用詞就比較抽象化,典故還很多,孩子很難理解,機械記憶的多;

第三,因為這些屬於啟蒙讀物,不屬於文藝作品,所以藝術上也是欠缺的,對語感的培養沒啥好處。

所以再領孩子花時間去背誦這些古代的蒙學讀物,投入和產出比就太低了。

簡單說:不值得。

有這個時間,閱讀、背誦一些真正的文學作品,既有助於培養語感,也有利於接受文學和美學的熏陶,豈不是更好?

所以小朋友的國學啟蒙閱讀順序可以參照古代文學的發展順序,先詩歌、詞賦、再戲劇、小說。

經典的詩詞歌賦那麼多,經典的戲劇小說那麼多,作為對古典文化的了解和對歷史的涉獵,已經足夠。

如果隨著孩子的成長,有意願去學習更多,再去加入對史書(如《史記》《資治通鑒》)、對經典(如《論語》《大學》《孟子》)的學習,這才是水到渠成的選擇。

所以,本文的主旨是,國學啟蒙請擦亮眼,不要浪費孩子的時間。

畢竟,現代孩子還有數理化史地政生要學呢!


背笠翁對韻,龍文鞭影和唐詩宋詞培養孩子語感,千萬別背弟子規。完全無用孩子也不理解,孩子大了詩詞才能真正有益於精神


看家長以及孩子吧,不過建議是理解家長可以給孩子解釋,因為個人覺得背書的話不理解也沒什麼用


《弟子規》就不用了吧


理解更重要,拓展講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