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究竟是為了什麼


這種問題又來了,題主,你不會去查查類似的問題嗎?那裡不是有更多和更廣的答案嗎?


聖賢書頁何其沉重,翻書之手,也許不斷指便翻不過去。薪火相傳,想要傳給後人後世,持火之人,也許就會灼燒手臂,甚至不惜引火燒身,只為苦等接過薪火的晚輩。這個世道,需要明君,需要名臣,需要英雄,需要梟雄,需要風流,需要高歌,需要意氣,需要清談……需要很多人。 《雪中悍刀行》

而我們讀聖賢書就是為了記住這些人:

比如宋朝

景德年有寇準力排眾議、一戰定危;靖康有宗澤老將軍坐鎮河南,爭取一線生機;建炎有「中興四將」萬里血戰,穩住南宋江山;紹興有虞允文橫空出世,采石磯血戰逆轉乾坤;就連端平入洛,都有孟珙這樣的雄才忠臣千里疾進,逆襲蒙古;唐震,江南西路饒州知州,襄陽淪陷之後發動當地民眾堅守城池,即使周圍州府全部投降,依舊頑強不屈,城破戰死,後張世傑收復饒州時收斂屍骨葬之,至死唐震依舊懷抱饒州官印以示與城同存亡,可悲可嘆,有南宋淳佑十一年,李曾伯,曾經在峴山率軍和南下的蒙古軍幾度血戰

如果不讀聖賢書他們的精神誰來繼承?

而且正是因為讀聖賢書,讓我們能知道:

滄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峽雲,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武夷峰,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

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

世間還有如此有趣的東西呢!

個人觀點:讀聖賢書是為了明白:一個時代,一個國家,大概終究需要某些人在某些時刻,毅然決然站出來,站在某個位置,就站在那裡!一步不退! 只要站在了那裡,便是責無旁貸,便是當仁不讓!

讀聖賢書也讓我可以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願為命途多舛而奮發,不願天生命好而坐享其成,不願事事皆有死板定數。


愉悅身心或明其事理。

大道三千,求道之路漫漫,

有往哲先賢披荊斬麻,一生尋道,有得,則著書立說,一生所學付諸字裡行間。蒙其指點,大幸;得其書明其道,亦為大幸。

時代的差距、個人的理解等使的往日聖賢學說或許有些並不適用。但無論如何,哪怕居方寸之地,承微薄之職,閑暇時間讀一本書就能得到一人一生求道之精髓,實是這個時代,於我而言足以稱作幸運的事。


因為人是需要知道,那些最聰明的人是怎麼認識這個世界的。


這是我曾經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也是曾經很喜歡對別人說的一句話。讀聖賢書,所謂何事?不為財不為官,只為一仰不愧天,俯不愧地而。

有時候讀書,並不能直接讓我們博學,卻可以教會我們如何變得博學,學的不是每本聖賢書所說所寫的大道理,而是一種學習概念的建立,進而豐富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建立三觀之後才是你的知識學習過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