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這個真沒往那方面想,我一手帶大的孩子恨我?他小時候我親自寫教材教他讀書,他尊敬地稱我為先生。他長大了,朝中有人上讒言,他就把進讒言的言官貶黜,甚至流放。他應該知道,我這一生為大明做了多少事,東南剿滅了從嘉靖年間就泛濫的倭患。北方屢次擊退韃子入侵,保我大明百姓。執政十餘年,丈量土地,國庫充盈。實施新政,吏治清明。任用賢臣,各個重要部門官員都是我提拔的幹吏,他們做事老練,經驗豐富。小皇帝清政以來,憂心國事,行事果斷,志向高遠,必是一代賢君。老夫很欣慰,下去了也有顏面對先皇了。


可能想過,可能沒想過,但我想總還是那句「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吧。


想過吧

高拱的一篇莫須有的死前遺書

都能把張居正推向風崩離析

可見真的是迴天乏術

張居正乾坤獨斷期間生活奢侈,比萬曆也不遑多讓。他或許是因為已經預感到了,他任期期間以效率標榜的張氏集團,不符合明朝這個以道德觀念,四書五經奉為道德標準的社會以不容,所以享受生前名利富貴嗎?

張居正的做事風格,得罪了太多人,或許他已經預感到了吧?

他或許一路奮鬥,與萬曆緊緊聯繫,是想求一個高拱的結局吧?

可惜張先生還是死的太早咯。明朝這支股票就失去了在多續百年的機會吧?

不過封建社會,從我們今人眼光看,其實有太多不應該了。


這個問題同樣也可以去問:商鞅,吳起,秦始皇,王安石,譚嗣同。。。沒辦法,誰叫你動了別人的乳酪。張居正,大明宰相,這些典故他比一般人更清楚。知不可為而為之,我敬佩他!!!


不可能沒想過的,功高震主主不疑是小說裏的橋段,真能功高震主主不疑的,諸葛亮算一個,可他的主是個腦殘。郭子儀算一個,可他是在主子的猜疑中成長的。其他的在沒有了吧。

就算主不疑他,他的同僚能放過他嗎?整個內閣就他一個聲音,其他內閣沒有怨言?

而張居正的把柄太顯眼了。萬曆初年的權利中心是太后,張居正,馮寶組成的鐵三角。勾結後宮,勾結太監,哪一個不是被仕林詬病的?而且馮寶可是一褲襠的屎,張居正給他擦屁股,自己是黃泥掉褲襠啊。張居正自己也沒有那麼乾淨,野史更是說老張四十多妻妾,死於縱慾過度。這可是明朝那些腐儒最想做又最不想別人做的事。

當然,最最關鍵的,可能是張居正自己也想不到的是,萬曆皇帝被他張居正和李太后聯手逼成了神經病。這倆老貨對萬曆這朵祖國未來的花朵管的太嚴格了。小傢伙剛當皇帝的時候,「老子牛逼了,老子想幹啥幹啥了」,然後讓他老孃一頓收拾,老張又一頓嘮叨,一直到親政了,頭上這兩座大山都沒有鬆動,只能老老實實的當個乖寶寶,就這麼個乖寶寶,還差點讓他親娘給廢了。當然,子不言父過,親孃的帳要算到老張身上。

所以,老張病的可能下一口氣上不來就死了,還是不放權,是不敢啊,至少他活著的時候是風光的,死後的事他老張管不了了。


生前有沒有想過?肯定想過,他沒看過史記和資治通鑒?以為自己在宋朝?皇綱獨斷時代,身處權力中心的人,身不由己和如履薄冰不是他們說說的客氣話。張居正至死不放權,那是恐懼的表現,用權力幻覺安慰自己,想像自己是鞠躬盡粹的諸葛亮吧。

你就是當一個小領導,要推行一項新政,你都會評估一下即得利益羣體的反應激烈程度,也就是說你會想一下他們恨上你報復你的後果,更何況張這樣的改革,估計他連五馬分屍的歷史教訓都想到過。


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八十多了,人老總想後事,中國有句古話叫蓋棺定論,我雖未蓋棺也快了,總可以定論吧!我一生幹了兩件事,一是與蔣介石鬥了那麼幾十年,把他趕到那麼幾個海島上去了,抗戰八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對這些事持異議的人不多,只有那麼幾個人。另一件事你們都知道,這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這兩件事沒有完,這筆遺產得交給下一代,怎麼交?和平交不成就動蕩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風了,你們怎麼辦,只有天知道。

可能想過一點,但應該沒仔細想過。他一心想要成就自己的壯志,去變革,去使自己國家壯大,雖然變革的方式有些許偏差,但從本質上來說他的本心是正確的,他做的那些貪污之事,他只是被動的去接受了,並沒有主動去索取,「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可能對於他來說,只是得到一些回報,而且為官者,但凡沾一點敗壞風氣,有一次就可能會有第二次,雖說往事開頭難,但咱們小時候也學到過,學好難,墮落易。對於人來說,沒有人會知道自己的未來;且對於古人來說,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留得生前身後名。

瞎寫的,看過一點點關於張居正的東西有褒有貶,但應該看的是不全面的,歡迎批評改正,最近對他有些小興趣。


暴斃而亡 正值壯年 況且大權在握 正是予取予求 怎麼知道會這樣


當年把高拱整下去的時候應該就想過某會不會也有今天這個問題了,頂級政治家都屬於能謀人也能謀己的。不可能不考慮身後問題,奪情事件就很能看出張居正其實非常明白一旦失去權利是什麼下場了。


按明史的記載,恐怕沒有。

居正病,帝令四維等理閣中細務,大事即家令居正平章。居正始自力,後憊甚,不能遍閱;然尚不使四維等參之。

然尚不使四維等參之。這實在不是一副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的姿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