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得到你的答案


七月與安生,擁有牛逼到甩後來的我們十幾條街的深度劇本,這是它成為佳作的大前提。

《七月與安生》講的是兩個姑娘的故事。

《後來的我們》講的是情侶的故事。先講一下七月與安生的故事。

七月是個乖乖女,但骨子裡有著一股叛逆。她的一切都如此的循規蹈矩,而又嚮往著自由不羈。

安生是個壞女孩,但骨子裡存著一股穩定。她的一切都如此自由不羈,但心裡又存著一絲寧靜。七月就是安生,安生就是七月。兩個人能成為好朋友,也自然能愛上同一個男人。家明的存在就是她們之間矛盾的開始,七月恨安生,但也心疼安生,同時,也羨慕著安生。家明淡出了她們的生活,但她們互相之間,也就永遠沒辦法回去了。安生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交了許多男朋友,但都不靠譜,一個人兜兜轉轉,又回來了。

整個故事的開頭,馬思純說,我是七月。周冬雨說,我是安生。故事的結尾,馬思純說,我是安生。周冬雨說,我是七月。

《後來的我們》現在說一說後來的我們。小曉是個從小就來北漂的女孩,見清是個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打拚的男生。兩個來自同鄉的年輕人,都一樣的窮苦。小曉目的很明確,在北京紮根,嫁個有錢人,住大房子。這一如許多初來北京報道的女孩般,現實。而見清似乎還是個小男生,只知道打遊戲,玩遊戲,能保證自己的溫飽,就差不多了。見清應該比小曉喜歡見清前就喜歡小曉了,小曉大概是他的初戀,不然也不會因為小曉被欺負了,就去打她的前男友,那時候的他,無疑是愛小曉的,單純的那種愛。稚嫩的男生心裡,有了個目標,就是給身邊的這個女孩,最好的生活。「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大概是對心愛的女孩最大的承諾。

而小曉就不一樣了,曾經的她期待的所有的物質生活,在和見清一起後,就全部都無所謂了。男生總是讀不懂女孩的潛臺詞,我的無所謂,並不是看不起你,是因為我愛你,所以這一切,有沒有,真的不重要。小曉願意和他住房中房,寧願凍得坐公交也不多花錢打車,女孩啊,喜歡上一個人後,她真的會變得無所畏懼,只要跟你在一起,就好。

小曉走後,見清就開始努力了,這一切的成長,都因為那個女孩。年少輕狂的少年,總需要一個女孩來過,才慢慢學會變得沉穩。見清有錢了之後,他肆意安排老父親和小曉的生活,或許有人會說小曉矯情,寧願挨窮,也不願意跟見清住進大房子。不是的,小曉不是不能跟見清挨窮,也不是不能跟他一起住大房子,只是兩人之間,變了。見清以為小曉喜歡大房子,喜歡錢,喜歡北京戶口,這不過是以前小曉為了紮根在北京抓住的救命稻草罷了。而在和見清一起後,小曉真的變了,窮的開心,她不再在乎所謂的物質,因為從那時起,見清,就是她的安全感,她不再需要這些物質來尋找自己的存在感,乖乖待在見清身邊,就夠了。北京這個大城市,瞬間變得很小很小,小到一轉身,就能看到幸福。而這慢慢的蛻變,見清都渾然不知,年輕時的戀愛多半是這樣,少年的他總以為女孩要的是麵包,拼了命去掙錢,而少年的她,只想看到那個真摯的你,並且無條件相信。

見清與小曉分開了,兩個人都看似過的很好,見清結婚了,有了漂亮老婆和可愛孩子,而小曉呢,大概也混得不錯,兩人再見面,說起曾經點滴,都眼泛淚光,彼此都曾深深愛過的人啊,怎麼就能說忘記就忘記。

見清問過小曉:「如果當時你沒走會怎樣?」問了許多個如果後,小曉說:「如果沒有如果。」有時候年少的我們就是這樣,如果一個沒走,一個追了,會不會變的不那麼一樣,總想在如果中尋找著彼此之間還能在一起的理由,但大家都知道的,回不去了。一如陳奕迅的《我們》那樣,我最遺憾的事,就是你的遺憾 與我有關。故事的最後,見清和小曉,終於好好的說再見了,兩人擁抱著彼此,像是老朋友那般,彼此都知道,這次的再見,大概是他們之間的永別,曾經像鐵軌般交錯過的人,也會如鐵軌平行般,互不幹擾,安全到達各自的目的地。而也就是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沒有了我們。

《後來的我們》很平淡,平淡到我過了很久之後才明白她的深意,重逢時沒有歇斯底里沒有拋開一切在一起的勇氣,這才真實啊,即使相愛也要面對現實,見清有妻子有孩子,他們知道無論如何都無法在一起了,那是一種妥協,是無力迴天的無奈。

很多年後,可能會因為舊物箱裏的一張老照片,淚如雨下。

《七月與安生》好像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像七月一樣按部就班地生活,內心嚮往著安生的遠方。這是不忍回憶的青春,而回憶裏的那些人,也不願再見


沒辦法比,還是那句話,錯過得友情,我會去尋找,錯過 愛情,我再也不會要!

從完成度來說,前者優於後者,但兩部電影都有亮點,至少劇本都是經過思考的。這兩部電影也都是「團隊>導演」,也就是說因為有一支成熟的團隊,所以作品的質量不差。

而周冬雨的演技(儘管稱不上那麼好),明顯是從《七月與安生》開始開竅,並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角色,《喜歡你》、《後來的我們》都是這種套路的角色,給人一點投機取巧的感覺。


七月與安生未看過,就不回答了。後來的我們,真的是在眾多電影裏沒得選去看了,看完一臉what。這說的是什麼,這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首先是眾人詬病的三觀問題,已經結婚生子的男主,仍然精神出軌直到偶然遇到女主甚至想肉體出軌,所以所有人都在懷念前任,那麼現任呢。另外,周冬雨貌似對此類角色太輕車熟路了,閉著眼都能演的感覺,個人認為可以嘗試一下改變戲路,挺喜歡她的


這兩個是不同的題材,不同的類型。相比之下《後來的我們》這部影片更精進,內容更好一些。勾起了很多北漂的記憶


七月與安生有新意,有內涵

《後來的我們》就是我們的青春,《七月與安生》……不好意思這種青春我沒經歷過,不做評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