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見《吐槽大會》2021314期


之前各種段子裡面吐槽易老師」不講禮貌「」沒有教養「,但是在battle環節裏易老師展現了最大的教養和溫柔,雖然可以說是記者都是需要提前做案頭工作,確定採訪提綱和採訪方向,battle這種即時性略帶辯論性質的方法有些考驗急智,但賽前沒做準備是不可能的。

所以可以猜測,易老師在準備問battle資料的過程中,依然保持了自己一貫的立場,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反而喪失了火藥味和鋒利值。

易老師並非不通人情世故,只是在職業和生活中間做了自己的選擇和平衡。她同樣想贏,但是依然保持了足夠的剋制。

馬思純太想贏了,她喜歡脫口秀可能是因為抑鬱症過程中希望增加獲得快樂的渠道,當登上擂臺後表現的有些急切,易老師作為她的易阿姨,包容無愧於母親的閨蜜這一身份。

雖然說」臺上無父子 臺下立規矩「,依然喜歡易老師的剋制。

另外,女同志這種溫吞吞的腔調,聽起來有種不知名的恐怖,可能是直男趨利避害的本能在提醒我?雖然語言中的刀槍所在並不清晰,但依然後背發涼。


稿子是編劇寫的,編劇提前對過。說馬思純恐怖嚇人沒風度的,有沒有想過是編劇的要求?

Battle要的就是這個勁兒。演好了說嚇人,演不好說念稿,話都讓各位說了,瑞思拜!


馬思純的稿子其實是在冒犯和不冒犯邊緣的。問題出在馬思純陰陽怪氣的表達方式。這種方式,直接讓這篇稿子成為了人身攻擊而不再是吐槽,尺度一下子就不對了。

易立競保有了最大的剋制,面對直接的冒犯,她選擇了有攻擊性但沒到直戳靈魂的一點去吐槽,甚至不惜暴露邏輯漏洞以給對方退路,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在轉移話題(即所謂周冬雨《七月與安生》之後不帶馬思純之說),但馬思純不依不饒,刀刀見血,終於是在結束之前讓易立競面部僵硬。

這其實是馬思純從幼稚到心理成熟過程中普通的一步,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經歷過。這就像晚輩和長輩沒大沒小的玩鬧,長輩不說什麼是出於對晚輩的寵愛,但自家家長一定會跳出來指責孩子:玩笑話什麼什麼不能說,玩鬧時什麼什麼事不能做,慢慢的,孩子就有了尺度。現在馬思純尺度不好,實際上是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這方面的訓練。

馬思純的心理年齡小於生理年齡,但大眾默認兩種年齡是匹配的,所以她現階段正在練習(或者說試探)尺度的過程就不那麼容易被理解,又由於其身份特殊(女明星),她的這次「玩鬧」直接被搬到了大眾面前,所以很多人覺得她沒禮貌。

也有很多人覺得馬思純可怕,具化來說就是:馬思純有兩項弱點,一、生病了,這點就讓易立競但凡有點人性都不可能下狠手,二、她年紀較易立競小很多,是小輩,那麼,小孩子陰陽怪氣,長輩是不可能用同樣的方式去回懟的。基於以上兩點,會讓觀眾覺得馬思純生生用弱點去脅迫了易立競,覺得馬思純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於是感到了害怕。我更願意相信她是尺度不好沒有想到這兩點,因為但凡想到這兩點的人,都會知道這樣的贏,觀感極差,並不光彩。

吐槽其實是個很難的東西,難在哪裡呢?難在尺度的把控,沒有冒犯就沒有笑點,冒犯過頭,就成了人身攻擊。王冕的尺度就特別好,經常在冒犯的邊緣遊走,最後卻都讓人舒適。

建議馬思純重新審視一下吐槽大會,多跟其他人交流,以修正自己的尺度。


馬思純是個很矯情的人,明明擁有大好資源卻又喜歡無病呻吟。明明沒有什麼娛樂天賦,你好好演戲不是挺好的嗎?非要放飛自我去參加娛樂綜藝。

想靠吐槽大會治癒自己的抑鬱症,這個目的本來就是違背常理,彆扭自己。

吐槽大會是給那些心理強大,有幽默感,不在乎別人吐槽的人準備的,她一個內心敏感的林黛玉來這裡湊什麼熱鬧,易立競不太敢吐槽她太狠,說話都是繞著說,她學易立競吐槽,只學會了易的提問方式,內核易的幽默和犀利沒學到。


我有多喜歡《脫口秀大會》,我就有多討厭《吐槽大會》,這個新的battle機制尤甚。


本回答非槓非黑,僅表達個人喜好觀點,無意通過捧一踩一引發論戰,言語不當之處請見諒,本人尊重並支持一切團體,若本回答冒犯到您我深表歉意,若您不贊同我的觀點我非常理解並尊重,不必特意在評論區評論,點擊反對該答案即可。


中學時的我,曾經在兩個社團活動中糾結,猶豫不決,一個是模擬聯合國,一個是辯論隊。

兩個活動都是樹立一個雖然虛構但和現實密切相關的主題,都需要現場隨機應變,伶牙俐齒,要求場外準備好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文案底稿。在這一點上我都符合,兩邊也都有認識的朋友,而且參加過對應的一些大大小小的賽事會議,也都小有成就。

然而最後決定我選擇了模擬聯合國的原因非常簡單:如果說跟著張麻子的老三老四是高興,但是不輕鬆,那麼打辯論,對我個人而言是輕鬆,但是不高興。

在模聯裏我需要的是通過縱橫捭闔說服更多的代表同意我的方案,加入我的集團,是通過妥協的藝術完成合作,最大的目標是將工作文件一步步變成最後通過的那份決議草案,讓最多的人滿意;

而在辯論裏我卻需要針尖對麥芒,不放過對手的任何一句發言,找出其中的漏洞,脣槍舌劍你來我往試圖證明對方的荒謬和自己的理直氣壯,哪怕是一口一個「對方辯友」,但往往到了攻辯和自由辯論階段,火藥味可以說是瀰漫整個會場。

最後,我選擇了模擬聯合國,純粹就是個人的性格使然:我不喜歡衝突,我不喜歡為了一個沒多大必要的事情吵得雙方尷尬漲紅了臉,下不來臺。我喜歡的是大家最後和和氣氣有說有笑,相互認可,把酒言歡。


「你那麼喜歡《脫口秀大會》,想來也應該會愛上《吐槽大會》的!」

在眾多熱愛脫口秀的朋友反覆安利之下,我終於點開了這個節目……

然而直到今天,我都沒能成功地堅持看完哪怕一期第五季的《吐槽大會》。

如果說《脫口秀大會》裏的battle,還是一羣已經彼此熟悉知根知底的公司內部員工在一個彷彿是年會的節目上互損,那麼《吐槽大會》裏的battle就是一羣不那麼熟彼此還應該維持社交禮儀的人強行被推進了角鬥場,有的人會直接撕下臉皮從心所欲,有的人你透著屏幕都能感覺到他/她的糾結和尷尬,說多了怕傷著對方,說少了怕被對方傷著。

最可笑的是,他們的臺詞甚至也不是自己寫的,很多人也不過就是上去唸一段準備好的,被提前把控過尺度的「罵街」。

不喜歡撕破臉的衝突的觀眾如我,註定不是這款綜藝的目標羣體;而喜歡看明星互撕的觀眾,真的能夠對著這樣的剋制而又謹慎的吐槽看得舒服嗎?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看著這樣的節目,我彷彿又回到了中學填報社團興趣做決定的那個下午,那個做了決定之後就再也沒有參加過辯論的下午。

我喜歡的是那羣還算專業的脫口秀演員,通過精心準備,在臺上表演擁有自己風格的節目,通過冒犯自己人或者觀眾之外的他人的方式,讓會場裏充滿快活的空氣,大家為精彩的表演鼓掌喝彩;

我不希望看到的,是那麼一羣主業並非在這個領域的明星們,上了臺要麼詞兒沒記住要麼對著提詞器「念稿」,唸的還是那羣專業人士準備好的詞兒,彼此又尷尬又假裝熟到可以互損,被提到痛處還不能發作假裝大氣,而那所謂的痛處實際上也不夠痛,整場演出彷彿從羣演士兵裏挑出兩個臨時充作大將,拿著木質的刀劍,騎著竹馬,拚命地在攝像機前殺得有來有回,難解難分。


對不起了,那些給我反覆安利它的朋友們,由於個人的喜好偏向乃至性格,我是真的欣賞不來。

我有多喜歡《脫口秀大會》,我就有多討厭《吐槽大會》的這個battle。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