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破技校天天自習課生活空洞的可怕,想問問各位大佬有什麼可以自學的知識或技能,最好是有意思的。


比起按照興趣該學什麼,我覺得更加可怕的是眼界的狹窄。

現在的人工智慧浪潮和知識時代席捲,但很多人知道卻並沒有切身的感受,以為自己只是看客。30年前是改革開放造成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未來的分化不僅在於財富和地位,還在於人與人之間智識和眼界水平的嚴重分化。所以如果你是想按興趣學的話,最好是思考自己是什麼性格和擅長什麼,喜歡什麼,內向型的話挺適合去做諮詢和產品經理等跟別人打交道的活,相應地你應該要去獲得一些專業的身份認同,比如諮詢的資格證,心理諮詢認證,金融的CFA或者是課程的結業證書,有用的證書與自己的能力並不會線性相關,但對於在行業上別人對你的認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你是內向型,建議學習一門編程語言,Python十分適合入門,也是未來的趨勢,是一門很友好的語言。未來全民學習編程一定是潮流。另外,在學習技能的同時,你還需要同時做兩件重要的事情:

1.學習如何學習

學習能力並不是天生就有的,有的人以為學校裡面考試分數高就是學習能力強,真的是太過片面,那只是學習能力的一方面。社會,或者說世界,比在學校想像的要複雜多了,如果你培養出強的學習能力,你會發現你會有多麼佔便宜,不管是事業上還是生活中。沒有什麼比在學一樣新技能的同時學習如何學習更加有效了。

2.多方面涉獵

你要儘可能多方面涉獵,了解多點跟自身看起來沒多少關係的事情。比如說生物學,天體物理學,以及現在的社會潮流,思考背後的邏輯,多關注知乎,36氪等知識平台的新聞,這些看起來沒有用的東西其實都在消除你自身所具有的盲點 。從你提問的描述,我可以大概明白是什麼樣的心態,當然我理解錯了也歡迎你反駁我,你好像感覺到無所事事,不知道該做什麼,其實這恰恰是你信息極度缺失,我們極端一點,山裡的孩子是不是也是可以說是普遍地除了上學,給父母幹活基本上也米有別的事情可以做,因為他們壓根就沒有接觸過更加超出他們生活範圍的信息,他們潛意識裡面以為他生活的環境就是整個世界,自然就會按照這個的信息去思考他們的生活。而在一線城市的人看來,其實這就是盲點,他們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在這裡也不是給得到打廣告,我只是一個學生,但我給自己訂閱了5個付費專欄,價值過千,就是為了不讓自己只了解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不斷地去擴展自己的思考維度,消除盲點。其中最推薦萬維鋼老師的《精英日課》,毫不誇張地說,得到這個app裡面的內容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對世界的認知,並且也實實在在將學到的東西轉化成可見的收入。

另外,建議付費學習,建議從簡單有趣入門。


太多了,主要看你的興趣了。只要你對什麼有興趣,那什麼都可以自學。一頭往裡面扎就是了。

像上面提到的計算機啊,你也可以沒事學個吉他啊,練練書法啊,喜歡文學可以寫寫文章啊,如果感興趣甚至可以學修車,完全看你自己的興趣。

其實要是我的話,天天自習課無聊透了,那我就多看看課外書了,還挺有趣的,真的。


看你喜歡什麼了。

很多東西都可以自學:英語、編程等等。甚至舞蹈、魔術等等。。


英語完全可以自學,看看課外書啊
我覺得還是不要一直都在書本上學習吧,可以試試愛好一類的,舞蹈,樂器,總感覺這些學的會快樂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