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嘗試用兩個甲酸分子間醛基縮合再鄰二羥脫水生成二氧化二碳然後這玩意不穩定分解來解釋,但醛基縮合需要鹼性條件,不通。求教。


個人推測:

羧酸在酸性條件下可以形成醯基正離子,雖然對於大多數羧酸,其醯基正離子非常不穩定,形成醯基正離子的條件往往是發煙硫酸+芳香酸(形成正離子後正離子可以與芳香環共軛分散電荷)。

但由於甲酸形成醯基正離子後是一氧化碳的質子化物可以很快脫去質子,一氧化碳可以離開反應體系。因此反應條件就可以下降,不需要那麼苛刻,濃硫酸就可以達到了。

因此我推測,機理大致如下:

也不難看到,雖然有極其不穩定的甲醯基正離子存在,但是其很快分解,勢能先上升很多然後立刻下降。不過但出於勢能圖角度,短時間的高峯和低谷都是不利的。因此寫成下面這種機理也無不可,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更好:


甲酸脫水機理教學探討?

m.doc88.com圖標

一種可能的機理


醛基縮合不僅需要鹼性條件,還需要α氫,甲酸哪來的α氫啊。一般我們認為是濃硫酸表現脫水性,具體反應機理我記不清以前上學時是否學過了。


濃硫酸有脫水效應,另外貢獻氫離子。是一個碳正離子機理


濃硫酸可將許多有機化合物按水分子中氫、氧原子數的比(2∶1)奪取這些有機物分子裏的氫原子和氧原子,生成水和對應的脫水產物。甲酸(HCOOH)脫去兩個氫,一個氧就脫水生成一氧化碳。


脫水,濃硫酸具有強吸水性,甲酸的分子式為HCOOH,去掉兩個H一個O,也就是一分子水,就只剩CO了


強脫水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