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这个问题很简单啊 一句话

活在最广阔的参考系中


我是一个很内向自卑的人,总是忧心忡忡,患得患失,心理状态极不稳定,最严重的时候会因为心理上的波动而影响身体状态。虽然现在也没好多少,但是经过自己的一些行动,也在逐渐改善吧,接下来我简单总结一下自己的方法:

1.独处。

独处的时候可以说是我一天当中最美好的时刻了,不用再去顾虑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肆意地发呆,看书或者来一段尬舞,这是身心的彻底放松,更能让你面对最真实的自己,你的思想是无拘无束的。这种感觉就像是燥热的夏天你跳进了一个游泳池,任由自己在水面上往复漂流,你的心灵也会随之而安定。

2.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自我调节的方法,你可以每天起床时对著镜子自我鼓励,或者在睡前读一些好句,例如《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这一段经典独白:

我心理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会读一遍来激励自己。最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种下一颗种子,并让它随时间生根发芽,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

3.自我复盘

闲的时候或者睡前你都可以对白天的事进行复盘和总结,想想今天有哪里做的不够好以及原因是什么,下一次再经历相似的事的时候就能更显得游刃有余。此外复盘还能让你更深入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由此你获得的是运筹帷幄的掌控感,有助于提高对自己的认可度,从而增强自信心。

4.学习

这里的学习可以是你的专业领域,也可以是专业领域之外的兴趣爱好,例如坚持写文章,练习书法,绘画等等。在长期且稳定的学习当中,你会逐渐进入一种向上,探索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像新生儿对于世界的好奇和渴望一般,会使你的心理状态往好的方向发展并稳定它。

以上四种方法是我最常用的,此外还有让自己忙碌起来,定期旅行等等,都能从不同方面来保持内心的平静,增长自信。包括其他答主说的好多好多方法,我觉得也都能对我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尝试的。

最后, 虽然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烦恼,很多压力,但我还是祝你每天都安好,每天都快乐:D

欢迎关注公众号:东南篇北,与你分享文学,及瞎扯。


  1. 自律,健康饮食,积极锻炼。
  2. 尽人事听天命。
  3. 吾日三省吾身。
  4. 不做井底之蛙。


闻邀即答,蟹邀。

不胜惶恐地闻邀

首先说明,去年的这时候我的心理状况是极差的,甚至于被诊断为焦虑状态和中度抑郁,吃了一阵子的药。

有图有真相

停药之后为了保证心理,也算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著某种克制了。


关键词:信息中毒

这个词最初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但后来发现不止我一个人想到了,于是在此处先贴一段百科的概述:

由信息源发出过量的信息,通过被污染的渠道媒介,人们的大脑主动或被动的吸收这些大量的或被污染的信息,获得短暂的充实感与快感,逐渐形成心理暗示,心理依赖,又因接触与获取的这类信息未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造成的精神焦虑,情绪低落、恐慌、抑郁、烦躁不安等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之为信息中毒。

曾经的我too young too simple,还是一心想成为情报强者。但是人类是有极限的,过量的获取信息必然会对人脑造成负面影响。

保持心理的第一条发展就是合理获取信息,不要过度地拥抱数据。


关键词:效率去情绪

很多时候做事情过分打量,太过理想化、悲观、或是别的思维方向走得太远,都不见得会是好事。在现实面前,有时候我们只需要做一个木的感情的效率机器。

just do it!

你可以把自己脑补成底特律的仿生人,为自己的计划做出高效的执行,甚至在心理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正反馈暗示。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回避掉在工作场合出现的情绪问题。


关键词:感官调节

除去自我心理的刻意练习带来的正面暗示,我们终究还是愚蠢的人类。

音乐(尤其是摇滚,民谣,重金属这类强烈情绪化的旋律),酒精(很多时候微醺足矣),或者仅仅是喝杯茶,洗个澡,睡一觉,都可以给人提供感官上的放松。

一味的靠著自我人文关怀是不切实际的,有时候就要高呼消费主义牛逼,才能让身体不至于跟不上你运转飞快的大脑。


先写到这,有机会的话以后再更


我想在这里应该能够引入季羡林老先生在《不喜亦不惧》一书中里他所引入的陶渊明的《形影神赠答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希望这首诗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