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騎個摩托車先走,還不如多普及羣眾心肺復甦等急救方法來的有用。

不過現在已經有意願在設想用無人機先送血標本回醫院,也是蠻拼的。


其實,我國有些城市已經裝備了急救摩托車。

2010年11月,鄭州市政府效仿上海、北京等地,購買了381輛急救摩托車,配備到100多個急救站,但是,將近8年過去,這些急救摩托車的處境卻很尷尬,它們極少上路參與院前急救,有的車子甚至沒有挪過窩,閑置醫院角落裡「睡大覺」。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當有人遭遇車禍或者出現腦梗、突發心臟病等危重病情,醫護人員第一時間抵達現場作簡要處置後,立即轉送醫院進一步救治。這是最常規的基本流程。

參與救援時,通常標配三人組合,即急救車司機、護士和急診醫生。然而急救摩托車只能坐兩人,沒法把病患轉運到醫院,且配備搶救設備、藥劑有限,對危重病患做應急處理的時候,表現為「缺醫少葯」。

遇到雨雪天氣,騎摩托車走街串巷出診,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這種天氣狀況下,摩托車的安全性、舒適性,遠遠比不上急救車。因此來說,出於對病患和醫護人員自身安全考慮,大家亦不願駕乘急救摩托車出診。

急救摩托車除了在北京、上海這些經常舉辦大型活動的城市受歡迎,在其他城市就真的是很雞肋的存在。如奧運會、世博會和馬拉松等大型活動就很需要急救摩托車這種靈活機動的裝備。

雖然在普通民眾看來急救摩托車能夠迅速抵達現場,暫時控制住病患的病情、傷情發展,為急救車贏得黃金時間,是件大好事。然而這個急救「構想」,對醫院來說很難付諸實施。據各大醫院公佈的物價部門覈准醫療服務收費標準,院前急救每車次收費70元,救護車每車次20元。官方覈准的收費價目是以120急救車為標準,並沒有把急救摩托車納入收費範圍。醫院從自身經營考慮,也不願長期倒貼錢。

急救摩托車在我國就真的發展不起來嗎?

那也不是,它們其實是被放錯地方的寶貝,建議急救摩托轉給家庭醫生使用。同樣從事醫療工作,目前在基層社區服務中心,很多「家庭醫生」走街入戶登記居民健康信息,他們騎著電動車要攜血壓計、聽診器、宣傳資料等,小電動車塞得滿滿當當。「急救摩托車利用率不高,不妨把它們移交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讓其發揮作用。

目前急救摩托車這樣使用

●2015年上合組織會議在鄭州召開期間,急救摩托車作為安全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了作用。

●在鄭汴國際馬拉松比賽現場、重大羣眾活動或文藝匯演場所,與120急救車優勢互補共鑄保障。

建議急救摩托車延伸服務

移交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家庭醫生高效使用。


大家對急救摩托車如此陌生?北京2008年就有了。

北京首批急救摩托車啟用


還真有,在香港和英國等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確有急救摩托甚至急救自行車的。


你能把救護車的的設備藥品一併運走嗎?

沒有設備和藥品,

遇到急危重症,

醫生護士十有八九也是乾瞪眼,

然後家屬開始給醫生護士扇嘴巴子:

你們連最基本的檢查都做不了,

怎麼用藥?


1.法律上救護車有優先路權

2.同理,你不能讓消防員脫離消防車獨自去救火


你能七個摩托走,設備不能啊。


想到以前老師講的經歷。

半夜在家睡覺突然接到電話,有大手術,要求立即回醫院。

自己開車去醫院最快,但如果來不及出了問題醫生自己要擔責任。

等救護車來接沒責任,但救護車開到家再開到醫院難免更浪費時間。

而且真的有醫生因為自己開車去這種事被告了。


急救不急已經常態了,病人都不急,你那麼著急幹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