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單程15km通勤,全程路況比較好,公路車、山地車、摺疊車還是平把公路車呢?大概要耗時多久?


假若只有15KM,路況良好,那麼答案就是公路山地摺疊任意。

因為本人就是公路山地摺疊都騎。

時間都差不多,準確的說,速度差不多,只是公路會省力一些,但是也不多。

再者通勤能走得往往都是馬路,路況也差不多,石子路公路基本是不考慮得了。

平時騎車的巡航是多少,算一下就知道,不過通勤需要考慮一些額外因素,例如交通狀況,例如海拔升降,以及天氣,以及是不是有逆風,還有身體狀態,紅綠燈等待。

所以上下班時間要算的寬裕一些,例如出門也要花時間的。

說實話車子想差的那點時間還抵不上出門忘記帶鑰匙找一圈花的時間呢。

本人巡航在28-31左右,上下班全稱13公里,花費在35-40分鐘。

走得是104國道,有個路口需要等待幾秒-一分鐘。

後面還有兩個紅綠燈。

不同人,不同路況,天氣,以及路線,花費的時間不同的,外加有些人出門就是出門,有些人出門這啊,那啊。時間就去了。所以要算的寬裕一點,寧願早到不要晚到。

畢竟自行車不像汽車可以踩油門,就那麼快,來不及就是來不及。

如果遇到下雨天,大風逆天,基本速度很慢。運氣不好大雪天,那麼遲到必然,還很危險。

具體需要多久每個人體能不一樣的,最好就是買車後,正常狀態騎幾個來回。然後加上出行準備時間。

騎行出門,不管多遠頭盔一定要帶,注意安全,不爭那幾秒,時間多算一些,勻速最重要,體能最重要,好車只是輕鬆省力。騎行要心平氣和,切忌變頻,起起停停。

上馬路注意主動避讓車子,人不裝車,車會撞人。

騎行有益健康,自從騎行以來,凍瘡走了,感冒隔絕,身體倍棒。

必要的修車技能需要有,至少要會補胎和換胎,車包常備修補工具和內胎,以及便攜氣筒,毛巾。否則路上漏氣挺尷尬的。

正常騎行5分鐘就會渾身發熱出汗,騎行停止後也要5分鐘左右才停止,不管冬夏都會發熱。夏天最好能有地方洗澡換衣服。冬天騎行要少穿一些,省的騎行後熱汗濕身著涼。

騎行過斑馬線保證一百米之內無車,切不可爭搶,身後有大車要及時靠邊注意安全。

沒有必要最好不好逆向,如果逆向或者遇到逆向的,三十米內停車減速,並偏向和對方相反的方向,不要互相避讓。

路邊如果停有大車要避讓,注意後方車輛,以及大車突然開門。

我以前是每天來回,現在一個星期回家一趟。

現在走的104國道是新的路段,比以前寬兩倍多,很寬敞,以前的老104國道,車多路窄心慌慌。

今天的數據,上橋拍了個照,就斷了,5點下班,走到宿舍換衣服 15出發,然後加上去買飲料,45到家。其實騎行最累的是,騎到家扛上樓,我買公路就是為了輕那麼幾公斤,前幾天換了一套兩千的輪組,又輕了點,至於速度,沒啥變化。

回家的路

這車騎了好幾年,型號一直不知。

新的十字路口,左手方向可以去舊104國道,平均等待30S

輔道

早上7點多,車子也很少。

以前的老104其實也是經過翻修的,但是年代久遠已經不堪重用,尤其坐公交,基本會走到所謂的人行道,還經常有事故。

有一回公交車被追尾,直接撞樹,我當時坐在副坐,差點以為自己要死了。

國道和高速

新舊國道

國道要裝路燈了。


先說結論

個人推薦平把公路,如果有帶進辦公室,抗上樓或者上交通工具等特別需要那就摺疊車。

本人公司離家15km左右,地鐵50分鐘,上下班高峯開車一般1小時15-20分鐘。騎車沿江邊走市民休閑觀光道路只有5個紅綠燈,路況條件算非常好了。摺疊、公路、平把公路 都嘗試通勤過。

一般是平把公路 上班14.5km 42-45分鐘左右 下班15km 50-55分鐘左右 下班會騎的稍微慢一點。騎公路車的話基本上可以28分鐘到公司。

說一下自行車通勤會遇到的幾個問題

安全

安全問題是最重要的,命是自己的。

建議戴頭盔!戴頭盔!戴頭盔!重要問題說三遍。

通勤的頭盔不用很貴的有基本的防護功能就行。相對外形而言選一個通風透氣的更重要。

遵守交通規則,更要小心路上的逆行電摩等不規範騎行行為。

停車

如果公司有合適的停車的地方最好,沒有盡量選有攝像頭的地方。鎖車盡量把車架和輪組一起鎖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當然為了防盜可以選擇在走的時候帶走車座或者前輪。

頻率

根據個人的體能情況因人而異吧,就我來說,我不是每天都騎車上班,一般一週騎3-4天的樣子。因為我的目的主要還是通勤順帶鍛煉。

服裝

公司對服裝沒什麼要求,上班一般都是穿休閑裝。

考慮到出汗問題會在公司放替換的衣服。

天熱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穿深色低調的騎行服去公司,去廁所用毛巾檫一下換襯衣,換polo衫這樣的。

2019/6/21更新

關於回復中有說高速電動滑板和電動獨輪車的,提主的問題就是問的自行車,所以就自行車來回答的。

如果包括助力工具的話,我會推薦E-BIKE,注意,是E-BIKE不是電動自行車,E-BIKE和電動自行車的概念是有區別的。

電動獨輪車和電動滑板我也都嘗試用來通勤過,從用過的體驗來說,並不是很好。在我看來這些東西只適合娛樂並不適合作為交通工具。

  1. 首先從法規上來說這兩種產品是不具有合法上路的許可權的。
  2. 其次它們的輪徑過小,直接劣勢就是,路面稍有不良就會很顛簸,甚至威脅安全。對於那個大小的車來說時速30的時候穩定性就已經不是很好了,偶爾玩玩可以,作為通勤工具太不安全了。
  3. 時速50+ 續航80km的車一般重量肯定是超過15kg的帶著上樓並不算是很方便了。
  4. 再就是價格來說,達到那樣一個指標的車售價也並不算便宜的。


市內通勤有一些硬性條件,滿足所有的條件之後,以我的嘗試,15KM左右,大概需要55min。

近期樣本截選
西北三環——北京一環——北京

如果上學的時候通勤,速度肯定可以更快一些,但如果是上班通勤,我建議騎行速度不要超過18km/h,原因如下。

1、安全

這一點不言自明,城市交通道路行車多樣,自行車缺乏動力,一旦出現事故人員非死即傷,自行車本身剎車性能……誰用誰知道。而且雨天路滑、道路灑水等情況下,剎車距離會大幅上升,極其不建議速度超過20km/h。

我騎行四年,上面的3000+km是一年的數據。比較嚴重的摔過四次,遇到可能當場去世的危險兩次。所以,我要說,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2、體力

這個通勤不比遠途騎行,你要留足體力工作以及完成一天所有的事情,並且還得把車騎回去,明天還得騎出來。所以量力而行,適度休息才能將騎行的習慣長久保持。

3、形象

上班的時候你穿的啥?襯衫、西服、皮鞋是嗎?還是穿運動衫就行呢?你到了單位,是不是不能成天汗流浹背的吧,是不是身上不能有太大的異味。我當年也騎過30km/h,然後停車把衣服擰乾,繼續走。上班能這樣嗎?

我理解,騎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開公共交通的人流高峯,並且能夠讓每天得到適度的運動,順便看看身邊的風景,感受一下自然的氣息,這纔是騎行最重要的意義。


我的情況正好符合這個問題。

坐標北京,單程 16公里,基本從西三環裏到西五環外,大行摺疊車。

去年元月份開始騎一直騎到國慶前,去年秋冬未騎。今年3月又重新開始騎行上下班,目前總里程5000Km+,今年總里程900KM+。

幾年之前短暫騎過一段山地,後丟車,因為摺疊好放去年就整了個摺疊上下班。

剛開始,路、車都不太熟,16公里要騎60多分,路熟、車調得適應自己後,慢慢減到50多分直到40多分,現在一般不用50分,45分+的樣子,記錄是42分。因為是上下班也沒有太拼著騎,下班略慢點。

新手的話要注意上下班不比野外騎,平均速度受路況影響比較大。這個路況主要不是路面,一般指紅燈的數量,鑽立交橋過大路口的次數,路上是否擁擠等。

我覺得十五六公里的路程,如果身體許可又比較喜歡的話是非常適合騎行的,剛好能騎出點感覺過過癮,又不至於太累,大部分情況下可以比公共交通快點還方便。切記注意安全!

車的話,上下班一般都是在市內騎,選擇什麼車完全看個人興趣,都是可以的。

想要穩重皮實可選山地,常見騎行牌子兩千塊附近的都很好了。

追求輕便、迅速的可選公路,同等條件下預算要比山地高一點。

如果沒有靠譜地方放,怕丟的話就選摺疊吧,放室內,扛著上樓都不太費勁。


把我每天騎車通勤的感受分享一下,供大家參考。

我上大學前身體素質一直比較優秀,但是大學期間缺乏鍛煉,身體素質直線下滑。工作後打算恢復一下身體素質,同時也是避免擠地鐵,所以選擇了騎車通勤。

我住的地方離公司單程差不多20公里,其中上班20km,下班19km。距離有一點遠,但是沒有太多上下坡,而且因為大部分路線在高速輔路上,所以紅綠燈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路況的困擾基本上就是右轉機動車、靠邊的公交車和非機動車道上的井蓋,可以算是路況還不錯了。

我在選車的時候糾結了很久,由於我比較看重胎寬和齒比,所以主要是在摺疊車和公路車之間搖擺。公路車不能帶帶進公司怕丟,摺疊車同配置的更貴。我們公司樓下有個免費的停自行車的地方,因為有保安,安全性還算可以。經過我的觀察,這裡停著的崔克、捷安特和美利達都有,想著就算被偷也輪不到我,於是就入了這輛入門級公路車,喜德盛RX200

然後就開始了每天騎車通勤的日子。本來我以為單程要一個多小時,結果保持20km/h以上的速度出奇的輕鬆。下面是開始騎行通勤半個月的時候的兩次記錄。早高峯會慢一點要55分鐘,晚上回快些45分鐘。

上班的記錄

下班的記錄

從開始騎車到現在一個半月了,身體素質的提升十分明顯。另外現在這輛車騎了八百多公里了,換算成地鐵花費的話,已經回本四分之一了,這種回本指日可待的感覺真的好棒。

最後還是給一下建議吧。我個人覺得15km通勤還是要以輕快為主要需求,舒適性不用太多考慮。這樣的話最好選公路車或者摺疊車,怕丟就選摺疊人車合一,不怕丟就選公路。

15km的距離四十五分鐘應該問題不大。開始的時候可以慢一點,堅持一段時間體力就會有明顯的提升,越騎越輕鬆。

最最後放一輛我夢寐以求的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