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習慣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平常我還比較關注這一塊兒,題主說的情況主要是在電影動畫和電視動畫上,網路動畫感覺還是二維動畫比較多。

我覺得主要有兩個因素:

主要因素是一個時間的問題,我的一位老師,是非常厲害的原畫師,現在在做導演,培養了一個二維團隊許多年,很多事還是要親力親為,效率很低,前幾個月去了一個400人的三維團隊參觀,回來之後感嘆那纔是他想要的氛圍——每個環節都有人把控,導演可以專心於故事和整體把控,導演的想法能夠被很好的執行下去。 二維團隊裏,一個原畫師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才能成熟,修型師則需要更久。但三維團隊由於三維流程本身的流程細分,每個部門分工極其明確,一個火星時代學習幾個月的學生再練上幾個月便可以加入工作流程,再由少數經驗豐富的主管來把控,雖然有開銷體量大,不夠靈活的缺陷,但是團隊在短時間內就能擁有相對高的執行力,像《秦時明月》《納米核心》這種團隊一旦組建完畢,他們的崛起速度是很快的,而國內高質量的二維動畫大部分還在pv階段,離輸出正片還有很長時間(一個非常厲害的原畫,放在各個團隊裏,基本就是主管級的人物,如何指望能聚集20多個同等級別的人來做一個完整的長篇呢) ————————————————————

剩下一個因素就是觀眾的看片習慣,先留個坑,大家感興趣再補(強烈推薦年底上映的大魚海棠,真的很棒~)


不是說國家補貼3D每分鐘1200, 2D每分鐘800麼。。好吧原來是1500.
據說是因為做3D國家有補貼,國內面向成人的動畫很難盈利,做2D賺不了錢又沒補貼就哭死了。。。
不用紙啊 低碳環保啊魂淡


3D經費多,而且比2D容易做
以此作為「技術難更新慢」的藉口。
便宜
個人認為,這樣看起來動畫製作水平比較高。想想從第一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的水墨風格到現在的3d技術看起來不是很厲害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