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人的特點,抓住人的共性。

毛澤東曾論證過:思想的陣地,你不去佔領,敵人就會佔領。文化輸出不僅僅是影響國外對我國的看法,更對國內的社會政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香港問題反映出99後的年青一代,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軟體上長期接受西方的文化輸出,而官方(人民日報、央視等)官方賬號在這些軟體上的宣傳多正式嚴肅,年輕人多不感興趣,很大程度上對國家的認同感薄弱。而網上多出現的精美、精日等,也是西方文化輸出的產物。

文化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過去我們總是以為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對外包裝輸出就是文化輸出,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孔子學院」、「太極」、「四書五經」等等,但是這麼多年下來發現好像大多數老外不吃這一套?大家還是熱衷於美國的好萊塢、韓國的k-pop、日本的動漫,復聯一部比一部火,就連很多國人一向不放在眼裡,以為只能在東亞文化圈生存的韓國流行文化也走向了歐美傳統的白人文化領地(如早年的江南style、近年的防彈少年團等)。那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些問題呢?如果過分迷信實力決定一切論,那我們很多國人可能還會在誤區中越走越遠,我國經濟總量已經傲居世界第二,但是文化地位卻沒有匹配經濟實力。回顧過去多年的文化輸出,我們還是以官方正統文化為主,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老是「端著」,總是用「偉光正」的東西進行輸出,拿著國民都沒有幾個人能搞懂的或者感興趣的東西去給外國人講,那就更是雞同鴨講,有心栽花花難開。再加上CNN等一些別有用心的西方媒體的惡意抹黑歪曲,中國人在國外「刻板僵硬」、「吃狗肉」、「呆板木訥」的形象就更加根深蒂固了。

西方打造的典型的中國負面IP——傅滿洲(小眼長須、面目陰險的清朝官員形象)

其實借鑒發達國家的文化輸出之路我們會發現,真正成功文化輸出從來都是潤物細無聲的,而且以商業行為主導,從普通人的愛好入手,通過極具辨識度的IP打入市場。如英國的福爾摩斯與華生、美國的超級英雄系列、日本的二次元與動漫等等,這些對外輸出的產品從人基本的生活出發,滿足你各方面的文化需求(好奇心、英雄情節.....)。這些文化輸出起初很少是官方主導,也許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進行商業推廣、賺錢,但最終卻在中國人心中樹立了不可磨滅的國家印象,彷彿英國人永遠都是一口優雅英音的紳士、美國人都是不可戰勝的超級英雄、日本人都是武士道精神注體的招核(劃掉,昭和)男兒or萬物皆可娘的平成(又劃掉,令和)fw,深深的影響了一代中國人對外國的認知。

東京奧運會推出的各國卡通形象之中國,和2008年我們的福娃形象相比,你覺得哪一個更讓人過目難忘呢?

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這些都是取之不盡的文化輸出題材,以前我們沒有把握好,自家的珍寶卻要借他人之手才能走向世界。雖說文化瑰寶是無國界的,但很多傳統文化題材被外國演繹的時候卻失去了本來的面目。功夫熊貓系列電影你還能看到中國的文化精神嗎?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皮下卻都是美國精神的核。所以中國要做到文化輸出,必須要擯棄官方單一主導、說教填鴨式的模式,必須要用最接地氣的元素和最通俗的方式,首先把外國人當「人」,其次再用我們的方式去講故事。近年來在外網莫名大火的「中國爽文」、「起點文」就充分說明我們是有自己的優勢的,美國可以打造超級英雄,為什麼我們中國就不能推出「龍傲天」和「斗破蒼穹」呢?

曲高和寡,妙伎難工,希望能早日看到我們文化強勢輸出的那一天吧!


文化輸出,不應只有陽春白雪

不久之前在知乎上,這樣一個問題赫然出現在了我的時間線上。

在經過一番回憶之後,我發現其實不僅是遊戲和漫畫,我們整個生活都被外國文化包圍了。我們平時玩著《英雄聯盟》和《荒野大鏢客》,聽著Rap和搖滾,看著《毒液》和《來自星星的你》,就連淘寶服裝店裡也始終少不了「韓版」、「日版」的標籤,一切都是那麼稀鬆平常。

我們已經習慣了被外國文化包圍的生活。

就在這個月17號,台灣金馬獎終於磕磕絆絆地閉幕了,大陸影壇以近乎橫掃的姿態成為了最大贏家。這下內地的電影圈子終於消停了下來,再沒有人痛心疾首地喊著「為什麼我們有五千年歷史卻拍不出一部好電影」了。

是啊,我們有著五千年的歷史,這條長河裡隨便舀出的一滴水珠都是一曲蕩氣迴腸的史詩,無數燦爛的中華文化交織在其中。

在我們的印象里,一說到「中國文化」,想到的便是京劇、書法、《論語》之類的事物,高端大氣但總感覺十分遙遠,或者說叫陽春白雪——不僅晦澀,而且平時用得也不多。但是每當提到文化和文化輸出,我們首先想到的仍然是讓老外學書法,讓老外看京劇,讓老外感受古漢語之美。可是我們又何曾想過,自己都沒興趣去了解的東西,又憑什麼指望別人能喜歡呢?

每當說到日本,很難繞過他們的動漫、遊戲、電影和電視劇。

其實日本人曾經也掙扎過,他們曾經想要推廣的文化是這樣的:

這樣的:

然而我們接觸到的日本文化卻是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日本人又何嘗不想要人們穿著和服學習俳句然後再體驗一把日式茶道。

英國人也希望大家了解莎士比亞而不是整天管自己的國家叫「腐國」。

韓國人也在嘶吼「我們不僅有軟萌的小鮮肉,我們也是有硬氣的跆拳道的啊!」

只有一旁的美國人暗戳戳地說:「哦我的老夥計這真是太糟了,我真慶幸我們沒有歷史。」

之前金庸老爺駕鶴西去,再沒有人會說「武俠小說害人不淺」了。

對於八零後而言,武俠小說就是半個童年,對於九零後來說更多的則是玄幻和修仙。但是不論是哪種小說,一直都頂著「垃圾」、「害人」的名頭,被無數的家長和老師視為糟粕。可是家長和老師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們口中的糟粕有多受老外的歡迎。

有些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我們年年砸錢辦孔子學院,盼望他們能愛上窗花和臉譜,為什麼那些洋人卻沉迷修仙無法自拔?

有些人也想不明白,為什麼我們眼中的糟粕,卻能輸出到別的國家?

有些人更想不明白,那些連審查都過不了的、上不了檯面的垃圾,為什麼就這麼受人喜愛?

成都現在被稱作「網紅城市」,說到吃喝玩樂就完全繞不開這個傢伙,然而幾年前的成都完全是另外一副樣子。

我現在仍依稀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成都地鐵上隨處可見金沙遺址中「太陽神鳥」的圖案。沒錯,那時候成都旅遊的標誌就是金沙遺址。那時候的我仍然是個思想包袱很重的文藝青年,我覺得「太陽神鳥」這個標誌對於成都這座千年古城來說簡直不要太契合。然而尷尬的是,那時候成都的旅遊業卻不溫不火,金沙遺址博物館也鮮有人問津。

成都真正火起來,是把旅遊標誌換成「熊貓」之後。成都人先通過對熊貓鋪天蓋地的宣傳打開一個缺口,再進一步打出休閑、美食、慢生活的標籤,一套組合拳一氣呵成,才拼出了「網紅城市」的名號。

有著同樣名號的西安和重慶亦是如此:西安火起來不是靠的兵馬俑和華清池,重慶火起來也不是靠的銅梁文化和大足石刻。

陽春白雪離我們太遠,下里巴人才是我們真實的生活。

文化輸出,不應只有陽春白雪?

mp.weixin.qq.com圖標這個文化輸出它不香嗎?淘寶去購買?

這個不是也很香嗎?京東去購買?

鬼刀 WLOP個人插畫作品集 買它!京東去購買?


讓輸出有錢賺


大家身邊總有有錢人吧?就像如今或前些年的美歐一樣。

有錢人做什麼都是優雅的,沒錯吧,就算你嘴硬,心裡還是欽羨的,

只要那個有錢的傻逼能做到不擠兌揶揄你,他摸一下你的頭你多半會樂意,

他說咱明天一起去轟趴吧,你多半不會說不好意思我和女友有約,

有一天他心情不好,出門見到你就打你,事後你上門陪了二十次不是,他也沒搭理,

他無聊穿個全是洞的仔褲,你覺得老酷了,

他頭髮像雞窩,吃十成熟的牛排,有些較真的夥計笑他,你還替他不滿,

他雖然有錢,可是零花不一定夠,有時候還要你墊點,你覺得挺光榮,

他還穿假牌子,你一面說人牛逼不需要物質來襯,一面為自己分期付的真牌子自豪。

突然有一天他破落了,就像今天的中國一樣,於是你再也不覺得他優雅了。


這個問題不到時機,不要著急,我們的經濟實力才到世界第二的水平,而且是幾十年內快速增長的。經濟產生的新的文化還沒有完全沉澱好,還不夠成熟。文化是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體現,看電影市場其實這兩年已經有了文化崛起的勢頭,比如《流浪地球》《魔童降世》等。但是看到這些文化產物的話,雖然覺得不錯,但是還是覺得有一些的不成熟。所以不要著急,我相信中華文化大放異彩的時候快要到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