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和和北方兒化音分布情況如圖,另外對兒化也可以有不同定義:


兒化音這個定義,可能題主理解的不一樣。

兒化音有兩個層面,

一是寬泛意義的兒化音,兒綴也可以是兒化音,比如說「女兒」,這裡的「兒」是個獨立的音節。

二是嚴格意義的兒化音,必須是兒尾字和前一個音節進行了合音(什麼叫合音?就是北京話事兒sh? er讀成sh?r),比如說上海話的「貓兒」是讀?m?,這個也是兒化音,這個?鼻化來自於後鼻音?的弱化。

顯然,兒化音是來自於兒綴,先有兒綴,再有兒化音。

為區分概念,獨立音節的兒綴作「兒」,而兒化音的「兒」作「兒」(雖然兒是人的異體,不過這裡將就看吧)。

如果是北方那種末字捲舌的兒化音,比如「事兒」,抱歉,南方木有,可能有疏漏?至少吳閩粵木有。

如果是按南方語言的音系來讀兒化音,那麼就有。吳語就有很多,而且說出來可能北方人都不信,吳語的兒化音比北方都多(別跟我說上海話兒化音不多,又不止上海話一家吳語)。

兒綴的話更多了,參看下面友人整理的良渚兒綴詞彙:

注,裡面可能有不少錯,沒區分影匣的聲母,我也沒修正,而且第二個「點點兒」的nl是啥我也沒看懂??

另外,溫州話裡也有很多兒綴詞。大家都在調侃溫州話是魔鬼的語言,音節數坍縮爆炸,但實際上溫州話中很多詞彙都帶了兒綴,從一定意義上可以緩解音節數坍縮的窘境。實際上有關音節數問題,溫州話只是合併的韻類比較不平衡,實際上溫州話平均音節數在1300左右。

另外吐槽下上海話,表示「女兒」的讀音是n? ?,是兩個音節,通常寫作「囡兒」。但是殊不知,「囡」本身就是「女」的兒化音,來自於no n-&>n??-&>n?。百年前傳教士拼作noen(音節尾的n=鼻化),音同「暖」。所以,上海話中實際表示「女兒」的來源是「女兒兒」??


參考我這一篇回答咯~

全國的方言都有兒墜,對全國,包括粵語,客家話,閩語,湘語,贛語。

但南方真正有兒化的,是「吳語,徽語和湘語」

當然如果你認為西官和淮官算南方的話,那也算上。

噧噧:為什麼兒化音會出現在北方而不是南方??

www.zhihu.com圖標

浙江人基本不說吧,但是(很大一部分人)我們巨喜歡說動詞的疊詞。

你東西掉掉了(路人甲視角)

你就騙騙我好了(女友查崗視角)

快去把地掃掃乾淨(班委視角)

把東西擺擺好(強迫症視角)

把衣服穿穿好(母后視角)

你也不管管他(告狀狗視角)

腦子拎拎清(數學老師視角)

重點記記勞(政治老師視角)

他有點點沙雕(大部分人視角)

等等等等,1米9的胸毛大漢可能也這麼說的,不是在撒嬌,不是在撒嬌,不是在撒嬌,說他在撒嬌你信嘛???


當然有,無非不是你們認知中的er,所以也不會被你們當成兒化音。至於其說的普通話狀況如何,那五花八門,取決於自小的環境和觀念,其實即使北人,也不都是成天帶個er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