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刷到有个人发了看完《蜘蛛侠:英雄远征》的感受,外加几张自己在电影院拍的照片,底下就有人评论不要盗摄,然后那些评论不要盗摄的人就被怼了?这个操作真的是6啊,就因为我国法律规定的盗摄指的是录音和摄像,不包括拍照,所以就有人说那些评论盗摄的人是杠精,多管闲事。但是在电影院拍照的确有错啊,为什么这些人还这么理直气壮的?

还有人用唐尼来反驳的,想当初马思纯拍了一张电影飞驰人生的照片被骂上热搜,他们怎么不说了呢?

难道在电影院里拍照这种事真的只是小事吗?是我们小题大做了吗?


看到冰雪奇缘2的一条微博来的,本来博主是问跟第一部比怎么样,结果许多人因为拍了一张电影里的场景被骂盗摄,我的内心真的醉了。

首先,打开手机屏幕以后亮度会影响到其他人观影是毋庸置疑的,这个时候拍摄者是需要经过思量来决定自己接下来行为并对之负责的,如果其它观影者不满可以联系工作人员将他清出电影院。但看到这,你脑子里是不是想:倒也不至于。

确实,在国外关于看电影时票上总是写著No Recording ,意思是不要【摄录】 意思是你不要录音录像,似乎并没有说不可以拍照; 在国内,【禁止拍照】【禁止盗摄】是比较常见的。 禁止拍照更多的是我们的道德倡议,就不是提问者所说的违法范围里了,于是这就是一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如果一部影片的情节特别触动你,你拍下来一张照片然后观影后发到朋友圈,跟朋友们分享观影的感受,并未用作商业用途,那么违法是不至于的,朋友圈并未被定义为社交媒体,并且传播范围极其有限,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拿我自己举例,我每次分享的电影都会起到宣传作用,大家问我好看不好看、值不值得看这类问题,我都会让他们自己去看,用自己的那杆秤来衡量。某种程度上,是不是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呢?

但如果你对电影进行长时间拍摄,然后发到社交媒体或网站上,这就是我们嗤之以鼻的了。这会影响大家的观影体验,也就是我们所痛斥的剧透。

总之,拍照在我看来是可以的,你拍的时候周围人太多就不要拍了,人很少,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调低屏幕亮度,记录生活不剧透完全没问题啊,我们的生活已经够枯燥了,每个人都渴望一个「每日快乐」的时刻,于我而言,去看一部自己期待很久的影片,在最打动我的时候摁下拍摄键然后看完电影分享自己的感受就很快乐。

学会接纳,学会包容他人是我们这一代独生子该学会的。学会认知是每个人都需要通过终身来达到的,不要在网路上做键盘侠,真正去了解完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再来评判事情,但愿每个人活得都不要那么【独】,成为【知识分子】而不是【知道分子】。

第一篇回答,嘻嘻 欢迎评论反驳,反正我也是不会回的,啦啦啦啦啦。


作为影院经营方来说。大部分人是拍照炫耀发朋友圈的,所以看到了会提醒一下,不要拍照,毕竟侧面会宣传影片的,管理上尺度很大。

原则上只要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行为,我这里不反对。但是会提醒法律层面的事情,不管这事是失职。

整个影片上映一条线上的公司个人,拍摄,宣发,制作,影投,院线,影院,巴不得有人帮忙宣传影片呢~不抢饭碗和不抢盈利就行~


我也看了知乎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回答,多数人表示不影响到他人就行了,但是我思考了一下,到底是否影响到别人你自己怎么知道呢,比如看到某个片段,突然前排手机屏幕亮了,然后后排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心里想了一下:这人素质真低。但是觉得如果说话自己也会影响他人,就不了了之了,那么请问怎么证明自己是没有影响他人呢?换位思考也是一个常用方式。

另外就是微博朋友圈带起的歪风邪气,某些真正素质低的人进电影院拍照(这里指的就是那些拍照还高亮度,还开闪,甚至连拍两分钟的人),这种才是最恐怖的。

确实,不影响他人是能够接受的,但是你怎么确保自己不影响他人呢?怎么确保自己的行为不会带来涟漪效应呢?为什么电影院默认禁止拍照呢?为什么电影院拍照会成为低素质行为呢?自己稍加思考就能明白。


没啥感觉啊,可能人家是拍自己喜欢的爱豆,或者某个让他有很深的感触的瞬间,或者和旁边的朋友自拍纪念一起的快乐时光


只要不开闪光且屏幕不影响我观看,随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