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本人如何解釋:

為什麼大部分人都是矇昧的,而只有他自己才發現了「善」呢?

為什麼善是普遍的,為什麼別人不僅不自知,而且還需要蘇格拉底來「助產」呢?


謝邀。

邏各斯是普遍存在的,並非只有蘇格拉底意識到。(邏各斯代表了自然的規律和人的理性兩個層面)古希臘人很早就有了這個觀念,只不過因為改造世界的能力有限,人們對自然的邏各斯只能是無條件的服從,就是按照自然規律生活。

邏各斯代表著理性,蘇格拉底之前的智者學派都在大力的宣揚理性。所謂人是萬物的尺度嘛,不同的是,他們認為理性是普遍的,但具體如何用卻要以人為準。這裡的理性不僅僅代表著人的思維的理性,還包括了自然的規律(理性法則)。

舉個例子,「水加熱可以變成開水」「水加冰可以變成冰水」。這是兩條矛盾的自然規律,代表了自然的理性,那麼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使用。同時還有傳統的宿命論思想,就是說無論你是誰你做什麼都一定是業已決定的,人只不過在按照自然規則運行而已,就像植物只能發芽.茂盛.結果.衰老一樣。這樣的想法無疑會帶來詭辯,即什麼情況下說什麼話,人們不用為任何事負責了,因為都是決定好的,那麼你如何證明你不用負責呢?詭辯嘛,我做這一切都是被自然規律支配的。

所謂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正是這個意思。

蘇格拉底不滿意的正是這個。

蘇格拉底看來,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不會是這些偶然的,可以矛盾,可以變化的規律所支配的,一定存在著一些不可變動的,類似幾何規律那樣代表了本質的規律(例如「等邊三角形三個角一定相等」這句話何時何地都不會有例外)必須去遵守,不得變得不得商量,並且這個規律一定是向善的。人們追求善的過程中最終也一定能收穫幸福。

這就是普遍意義上的「善」。

至於別人的不自知,蘇格拉底不這麼認為,他認為每個人都是知道的,只不過是遺忘了而已,因此他在幫助他們回憶。(助產)


1、誰說:「善」是普遍的?

2、邏各斯--logos--可翻譯成--邏輯=真假對錯;

3、邏輯----logic---應翻譯成--邏輯學=真假對錯系統;

4、人心單獨個體i--事物羣體普遍u--真而不假--p特殊-美善好-g--感情集體--對而不錯;

5、西方哲學家都知道這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怎能說--善是普遍的呢?怎能說--只有蘇格拉底認識到了?

6、可以肯定:《柏拉圖全集》的-原文-壓根就沒有這樣說,而是國人瞎揣測!


有點像,費馬大定理是普遍的,為什麼只有懷爾斯發現了它的證明。順便糾正一下,蘇格拉底,我們可以說,他是比較強調做人哲學的哲學家,這樣說的比較合適,他發現了「善」,各個哲學家對於善定義不大相同,這樣說,不知道說的是什麼。另外,從哲學史上說,一般也不說蘇格拉底發現的邏各斯。蘇格拉底的哲學比較難講,因為我們通常是通過他的學生柏拉圖知道的,而在柏拉圖的對話作品中,蘇格拉底是一個人物,很多時候講的是柏拉圖本人的哲學,而不是蘇格拉底的哲學,我們要小心區分;還有他的另一個學生的敘述,色諾芬的回憶錄。


為什麼只有蘇格拉底認識到了?

你認識到了嗎? 如果你自己沒有認識到的話,把直接的答案告訴你有什麼意義呢?


你今天打劫了嗎?你今天欺辱別人了嗎?怎麼?你是隻有做好事的時候纔是善的?那麼世間需要多少悲慘的人才能成全你的善啊?所以人沒做壞事時,在他人眼中就是善的了!

看完你的問題,我認為沒看懂不是你的問題,是作者太愚蠢了。而且我猜測寫那書的一定是國內朋友。看看作者用的一些辭彙吧,如「觀念」「自身」「現實」「辯證法」「反思」等,絕對能和國內的思政課本打成一片。單就問題看1.「真理是嚴格的反思」。我不知道作者從哪裡得到這個定義或者說是描述的。蘇格拉底說的麼?肯定不是。因為後面作者用這話來衡量蘇格拉底的活動?可是作者憑什麼下論斷?作者並沒有解釋。貌似在作者看來他自己做的論斷都是理所當然的,並不用解釋。(思政課本說要成為四有新人,可是為什麼一定是四有而不是五有六有?課本從來不解釋)。2.「對哲學家們來說……思想與思想本身的一致」。對哪些哲學家來說?蘇格拉底麼?蘇格拉底的對話裏有「思想與本身相一致」的說法麼?有的話在哪裡?《理想國》?《申辯》?《巴門尼德》?《美偌》?隨便翻一下哲學史就知道這樣的表達只能出現在黑格爾的書裏。黑格爾是誰?他能代表「哲學家們」麼?憑什麼?憑辯證法麼?什麼是辯證法?翻看中學思政課本是個好的選擇。3.「有時候將真理概括為自己知道什麼」。這句話沒問題,而且是有根據的。因為蘇格拉底有名言「我知道自己一無所知」。而且對「自己知道什麼」是一個可以延伸考察的問題,基本就是認識論中心問題之一。比如什麼是知識?知識的判斷標準。什麼是真理?真理的標準。4.「真理不能有外在標準」。你的疑惑沒錯。作者的上下推斷是完全沒有理由的,本來就是胡話。想怎麼說就怎麼說。5.「不具備這種經驗就不能認識真理」。作者第一句說「真理是反思,因此具有完全非經驗的特徵」,這裡又說不具備經驗就不能認識真理。(1.人是喫飯的,因此不會去喫屎。5.如果不喫一種屎,就不是人了)6.「哲學家是一個沒有弟子的老師」。沒有弟子,那柏拉圖是什麼?作者是想說柏拉圖不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們?「蘇格拉底在《申辯》裏說自己沒有一個學生」。蘇格拉底說話靠譜麼?他說自己沒罪,怎麼還被判死刑?蘇格拉底不是上帝,所以不是說他說什麼,什麼就是真的。蘇格拉底的死就是一個諷刺。蘇格拉底某種程度上就是這樣一個人,習慣性把自己的論斷當作理所當然,就是說他想怎麼就怎麼。後果顯而易見,死了吧。可是他還嘴硬,他說靈魂不死。天堂好還是人間好,沒人知道。總結:綜上所述,是本書的作者SB而已。其實你想了解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話,還是看他們的書,如《理想國》。原著並不難懂,而且不會像那本書作者一樣SB。至於logos的話,並不是柏拉圖的關心重點,更不是蘇格拉底關心的。前者最關心的是知識問題,後者更多的是個倫理學踐行者。至於「真理是什麼」的問題,類似於其它任何「是什麼」問題,基本上是沒有定論的。蘇格拉底老是問「美德是什麼」「勇敢是什麼」「美是什麼」,可是最後始終沒有定論即是最好的證明。當然,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對於蘇格拉底、柏拉圖所討論過的問題,在近當代已經有相當大的發展,不論是倫理學還是認識論、本體論,處理的方式不再會是問「什麼是好的鞋匠、衣匠」了。我們會考慮,比如「勇敢」是一種性質或是狀態嗎?我是一天到晚保持勇敢還是隻有到關鍵時刻通過行為的表現纔是勇敢的。「思想」是一種心裡狀態嗎?「思想」能還原為腦神經細胞的活動嗎?等等等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